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入股影城雙龍頭,揭開網銀「泛娛樂獨角獸」布局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8月19日08:26 • 發布於 08月16日04:20 • 曾子軒

縱橫虛擬世界的遊戲業龍頭「網銀」為何要經營實體影城?不僅先接手絕色影城,再成為威秀影城最大股東,掌握影視製作、發行和映演的供應鏈。網銀究竟有何布局?

攤開網銀國際影視約莫十頁的商務簡介,當中有一段話寫著:「從內容到通路,提供觀眾最多面向的娛樂體驗。」

寥寥20字的「願景」,網銀集團花不到三年就達成,成為台灣結構破碎的影視產業中,少數包辦內容產製到實體通路的影視產業大咖。

「兩、三年前,我就跟蕭先生說,台灣少了一個泛娛樂的獨角獸,像是韓國有CJ集團。」網銀國際影視總經理陳宜旻(Benson)強調,想進軍影視,絕不是今年一時興起。

他口中的蕭先生,就是網銀國際集團董事長蕭政豪。砸錢買影城、三年準備三億拍電影,這些決策背後,都得到蕭政豪支持,因為影視事業是網銀集團在泛娛樂產業版圖中的一塊關鍵拼圖。

不過,過往不乏像蕭政豪一樣懷有影視夢的「外人」跨入影視領域,例如中環集團董座翁明顯,跳出光碟製作本業,同時擁有電影發行、製作和演映事業。單看影城通路,秀泰、國賓也曾向上整合,和大魯閣集團一起成立華聯國際。

把握疫後,吃下影城龍頭

網銀能走出新路嗎?

儘管過去十年都在影視產業打滾,但會計師出身的陳宜旻,很少談拍攝風格或演員個性,更常說的是規模效益、虛實整合等商業領域用語。

以最受關注的影城收購決策來說,陳宜旻解釋,選擇威秀,便是看中其龍頭通路的價值,因據點具有不可取代和稀缺性,才決定出手。他也釋疑,入股威秀和接手絕色影城是同時進行,「我們的確不會只拿一個點,這是必然發生的,只拿一個點,沒有規模效益。」

1984年次的陳宜旻透露,同時間,有六、七家對手爭搶絕色影城,最後能出線,除了價格以外,經營計畫得到業主認可也是原因,「我們希望就既有空間做更多虛實整合,不太會對硬體做太大改動。」他預計絕色影城會以類似加盟形式,納入威秀影城體系中。

考慮到絕色影城的房東為富邦人壽,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分析,「對(金管會)最低租金收益率的要求,會有一個門檻卡在那邊,」規模較小的營運商沒有平台,不具有連鎖效應,經營較為辛苦,但接下棒子的網銀已掌握威秀股權,更有施展空間。

他也補充,威秀已掌握許多一級商圈的點位,聚客能力夠強,比其他連鎖影城和獨立戲院更有商業價值,又獨立擁有絕色,「策略其實是有加乘效果。」

威秀影城目前有四大股東,分別是接下香港橙天嘉禾集團股份的網銀集團、中環集團、宏泰集團和現任董事長王超立的大向開發。去年(2023)才經歷股東角力,首任董座王超立重新掌舵。網銀這次入局,能否和現有股東達成共識?

陳宜旻強調,溝通非常順利,關鍵就在於疫後入場的時機。「疫情衝擊下,導致影城有些點是虧損狀態,我們在這個時候剛好進場,四個股東立場非常一致,就是要趕快賺錢。」

文策院曾根據財政部資料,估算出台灣電影院2019年的營收達到116億元,但因為疫情衝擊,2020年下滑到低於70億。專攻影視製作行銷的牽猴子共同創辦人王師強調:「疫情後所有消費,都幾乎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就電影(產業)還沒。」

陳宜旻也說,相對餐飲業,影城復甦速度的確沒那麼快,因此將現有空間轉型,就是接下來的發展重點。他計畫分別從內容和定位上著手,前者指的是讓電影院乘載更多電影以外的內容;後者則要讓影城成為超越看電影的「泛娛樂空間」。

事實上,威秀在開拓影廳多功能上發展許久。威秀影城公關資深公關經理李光爵指出,自2010年起,威秀便有轉播歌劇、古典樂,直播演唱會、舞台劇,甚至是舉辦見面會、演藝活動等多元化發展。

陳宜旻曾參與《周處除三害》《 華燈初上》的投資、製作。蘇義傑攝
陳宜旻曾參與《周處除三害》《 華燈初上》的投資、製作。蘇義傑攝

陳宜旻曾參與《周處除三害》《 華燈初上》的投資、製作。蘇義傑攝

增內容、改定位,想建不夜城

陳宜旻認為,網銀恰好能利用影視資源,在影城增加韓星的小型演唱會、見面會,讓展演形式更加多元化。他也透露,目前正規劃與韓國娛樂公司合作,在韓國設立子公司,將台灣人才帶出海成為練習生。

至於影城再造,陳宜旻解釋,背後意圖是透過調整定位,讓威秀成為複合的娛樂空間。「畢竟,每個月租金都是固定成本,或許有更多可以讓空間活化的利基點。」他拋出與手搖飲聯名、引入啤酒文化、納入韓流元素等點子,透過改造公共空間,吸引不同顧客吃飯、小酌,甚至是洽談商務。最終目標,便是將威秀打造為一座座「不夜城」。

黃舒衛認為,影城經營主要透過看電影的「目的行銷」,帶動周邊商品的物販和餐飲。「網銀有IP優勢,可設法在其他消費內容置入,做出跟其他影城的差異化。」而這,將成為威秀的決勝關鍵。

一位長年在影視創投領域的資深人士,卻一眼看出網銀經營實體影城的挑戰。他觀察,隨著觀影習慣改變,實體影城的價值正在消減,就算轉型辦粉絲見面會、演唱會直播等,收入也不若一部暢銷電影可連播數十場、數億票房,「何況,威秀影城的場約還有多久?可作stage(舞台)的大型影廳有幾個?」

此外,競爭者也有相同野心,例如十年前,秀泰集團便自建生活品牌、開闢大型賣場,近期和遠雄大巨蛋簽約,投入三億預算打造旗艦影廳,更在全台布局,打造八座沉浸式全景影廳,發下豪語將打造頂級影城。同時,秀泰也宣布和CJ娛樂集團合作,喊出舉辦影星見面會、電影行銷活動等。因此,網銀勢必得找出獨特優勢,才能勝出。

虛實整合,拚台灣影劇出海

在掌握實體通路之前,網銀國際影視便投資《周處除三害》、發行《怪物樵夫》和《加菲貓:農場大冒險》,手上還有多部漫畫、小說改編,以及原創劇本的開發計畫正在進行。

買下威秀股權後,完成垂直整合,對這些投資與開發計畫有何影響?陳宜旻認為,因為掌握通路,不管是自製內容還是購買外國影視版權,就行銷和排片來說一定有優勢;也因為製作和發行作品,有資源舉辦更多娛樂活動業務,能和影城展演空間結合。

網銀從遊戲業起家,在數位世界早已累積多年經驗。陳宜旻表示,會利用空軍優勢,「拿下陸軍後,就實體通路的點,去做虛實整合的布局。」例如,改進既有應用程式,整合數位商品、加入生活票券,並以剛入股的GASH為後盾,強化金流服務和體驗。

黃舒衛也補充,參與影城實體經營,不僅帶來收入,還能將接觸到的票房、行銷資料,回饋到IP開發與會員經營,「可以去看大影廳的帳本,知道怎麼調整內容,」這是入股能夠創造的綜效之一。

從影視產業角度來看,王師認為,網銀擁有足夠資本,又挾帶集團資源進入,對比中小型的影視製作公司,網銀啟動新專案時更有風險承受能力,「絕對樂觀其成。」從網銀角度來看,因為本業累積豐沛資金,跨入新產業,有機會創造出新成長引擎。

因此,當被問及蕭政豪究竟有多支持影視投資時,陳宜旻不禁笑道:「他(蕭政豪)支持我們買威秀影城,這就夠支持了吧!」

正如一位影業人士笑言,「網銀光是一年營業額,就超過整個電影票房,」網銀能否如陳宜旻所說,從零打造出一隻獨角獸,帶領台灣影劇一起出海?且待下回分解。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程禹喆
    原來周處除三害是網銀國際投資的
    08月19日04:1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