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方式,也可以跟環境永續做結合,還吸引不少自然界的嬌客現蹤。
陽明山國家公園,有一處秘密基地,五甲多的農場山坡地,營造五個山泉水匯聚的生態池,滋養、灌溉土地,這裡每個生命,都源始於「自然」。
阿原農場創辦人 江榮原:「不被人為去特別營造的環境裡面,你人離開了以後或者到了夜間,真的有一些很自然的、高空的,或在遠方的,牠對於光影、對於溼氣,是有感覺的那些小生物體,或者飛翔的那個東西,牠會下來喝水。」
驚喜現身在鏡頭間走秀,保育類動物「水鹿」,還有大冠鷲、獼猴、昆蟲們,都是常客,2020年申請綠色保育後,由生態專家,架設錄影機。
阿原農場創辦人 江榮原:「前面有感應,過的時候,它就會啟動,就會開始攝影,看到牠的腳印、大小便,知道牠們的出入可能會在哪一個方向,所以這裡真的記錄到很多,動物的低角度的畫面。」
17年前,農場創辦人江榮原,遇到理念相符的地主,交付給他,這片陽明山上的田地,一步步打造成友善農業的示範基地。與人、動植物共生共好,生態永續的這分初心不曾改變。
阿原農場創辦人 江榮原:「靈魂的出沒,或者不同的歌聲在這邊演唱,這就是我覺得,經營農場最快樂的,應該是這一件事情。」
同樣擁有相同理念的,還有桃園龍潭的快樂農場,不過,對於自然生態的紀錄,他們有著不一樣的方式。
「小蚱蜢,還沒長翅膀。」
農忙時刻,不時拿起手機,變身生態調查家,透過App公開平台,上傳動植物照片、經由專家解答,為生態調查補上,重要的一塊拼圖。
Yoga Farm快樂農場農友 楊淑媚:「不認識的我就趕快拍拍拍,然後休息的時候把它上傳,然後過兩天再去看,就有人回答了 。」
慈心基金會綠保發展股長 劉寶華:「(使用者)直接看到某個農場,我們的綠保田,他們農友在生態營造上面,跟紀錄上面的一個用心,對於他們作物的生產跟銷售,可以有一個很好的幫助。」
Yoga Farm快樂農場農友 吳宏基:「經過我們歷年做這個友善的種植,對我們環境生態的保護,然後讓這個生物的多樣性的維護,增加了多少的生物 。」
以快樂農場為例,至今上傳超過200多筆資料。從2024年開始,慈心基金會的綠保農友,透過平台,提供超過8000筆田區生態記錄、發現近1800種生物,讓農友們逐步打造生態日誌。
慈心基金會綠保發展股長 劉寶華:「透過專員再去指導農友,今年我們又跟生多所簽訂了備忘錄。」
政府、民間團體、農友,串聯縝密生態網絡,意識生態價值、豐富農田生態多樣性,環環相扣,友善耕作的永續行動,是現在進行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