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發展,許多科技巨頭都相信,未來生成式 AI 可以改變我們在搜尋的習慣,網路上大量的資料,與具互動性的機器人結合,取代傳統搜尋引擎,人們不再需要一一瀏覽連結,而是讓生成式 AI 為你生成最直接、具有關聯性、有前後脈絡得回答。
不過這樣的趨勢卻造成了很多 AI 垃圾(A.I. -generated dross),神經科學家霍爾(Erik Hoel)將其稱為「AI 污染」,更有人將創造出新詞「Slop」,與過去在網路甫盛行時,最令人感到困擾,轟炸收件匣垃圾郵件(Spam)相對應,稱如今 AI 的普及則讓用戶的瀏覽器充滿「Slop」。
「Slop」滿天飛,恐對用戶、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Google 搜尋結果的 AI 摘要建議人們用膠水把起司黏在披薩上、搜尋美國歷任總統,竟出現只有 17 位美國總統是白人,歐巴馬(Barack Obama) 是白人等荒謬回答,這些由 AI 生成的品質低劣的內容,就是所謂的「Slop」。
西北大學機器人工智慧安全促進中心主任哈蒙德(Kristian Hammond)指出,現有的 AI 模型有個問題,就是以過於「正確答案」的方式呈現結果。
搜尋引擎最佳化(SEO)平台 BrightEdge 執行長吉姆(Jim Yu) 同樣認為,AI 應用到搜尋引擎上,有可能會大大限縮用戶在瀏覽搜尋結果時的選擇,「原本搜尋引擎是在提取大量資訊後,為使用者提供連結跟選擇,但 AI 會直接給出答案,等於人們在缺乏選擇的狀況下被餵養特定結果。」他說。
哈蒙德表示,當人們搜尋一個問題或東西,在過去的搜尋行為下,我們要瀏覽、要思考各種搜尋結果,但現在變成它直接給你答案,不鼓勵用戶思考,只想要你接受搜尋結果,這很危險。「若有不實或錯誤資訊、各種 Slop 出現時,這樣的呈現方法,更是雪上加霜。」吉姆說。
Slop 問題如何解?明確標示「AI 生成」是方法之一
科技新聞網站 404 Media 的寇比樂(Jason Koebler)認為,「Slop」的增加,會讓機器人和真人產製的內容大量混合,他形容這樣的現象為「殭屍網路」(zombie internet)。
Meta 全球事務總裁克雷格(Nick Clegg)表示,「隨著人類內容和合成內容之間的區別變得模糊,人們想知道界線在哪裡。」所以該公司正積極訓練其系統識別 AI 產製的內容,並予以標示。今年 3 月底,YouTube 也正式要求其內容提供者表明他們的影片是否包含 AI 生成的內容。
為減少誤導不知情用戶的風險,TikTok 去年也推出「 AI 生成內容」標籤,不僅能讓創作者發布影片時,提供足夠的背景資訊,也能幫助用戶清楚了解影音內容是否經過 AI 生成。
政府方面,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TC)也對此提出新法,預計用於管理以 AI 技術生成通話及簡訊內容,避免消費者面臨詐騙等影響。新法規定,任何以 AI 生成通話及簡訊內容都必須明確標示,讓消費者能清楚知曉接收內容為 AI 產生,避免有心人士以 AI 技術進行電話及簡訊內容詐騙。
《衛報》指出,過去面對垃圾郵件,Gmail 等大型電子信箱都站在積極協助打擊垃圾郵件的發送者的位置,透過 AI 來偵測陌生的信件伺服器位置等等。
然而,當前隨著 Slop 的氾濫,科技巨頭積極開發各種生成工具之際,似乎更像是助長 Slop 現象的催化劑,未來該怎麼杜絕垃圾生成結果,優化用戶體驗,是在應用科技之後,不可避免的課題。
【推薦閱讀】
◆ 無法進口美國晶片沒在怕,中國出奇招取得 AI 算力而且擋不了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New York Times》、《衛報》、《The Atlantic》,首圖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廖紹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