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即日起至12月8日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內容聚焦於常玉、藤田嗣治等旅法藝術家與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劉啟祥等4位前輩藝術家之間的互動與影響,呈現從常玉到席德進3個世代藝術家在國際藝壇與自身傳統之間的交流與創新。
自1968年起,史博館獲得教育部撥交的42件常玉油畫,經過多次撥交與購藏,目前已累積52件常玉作品。1978年至2017年間,史博館共舉辦6次常玉作品展,每次都造成很大的迴響。
文化部長李遠回憶,從小父親總要他以崇敬的心到博物館看展,養成他至今喜歡到美術館的習慣。常玉一生雖然從未來過臺灣,但是臺灣卻讓常玉成了世界知名的藝術家,相對於他也很喜歡的馬諦斯畫風奔放,常玉以更簡單的色彩、線條,展現出創作的自信,常玉的畫真的是百看不厭。
史博館代理館長王逸群表示,此展有兩個感動,首先,在臺灣當時生活條件仍處艱困的1930年代,4位臺灣前輩藝術家分別從臺灣、日本出發前往巴黎,呈現出藝術家們在巴黎生活累積的經驗與影響;其次,如果常玉的畫作不在臺灣,常玉不會進入世界的藝術史。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也是特展策展人陳貺怡指出,史博館已舉辦過6次常玉作品展,第7次展該如何突破呢?此次她擺脫以往僅聚焦作品的框架,改以透過藝術家的作品與生命故事,描述當時大時代脈絡下臺灣藝術家創作風格的遷徙與流動,以及東方藝術教育如何融入西方元素,藉由向觀眾講述藝術家之間交會、感動的故事。
日本輕井澤安東美術館館長水野昌美親自來臺致意,特別介紹展櫃內藤田嗣治的自畫像,宛如他也在開幕式的現場,跟大家一同感受這場藝術饗宴。
常玉於1921年隨著「勤工儉學」的潮流抵達巴黎,成為第1代留法藝術家,與日本藝術家藤田嗣治同屬「巴黎學派」。1930年代,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劉啟祥等前輩藝術家亦前往當時世界藝術之都巴黎習畫。趙無極、朱德群和吳冠中是第3代留法華人藝術家,並稱「留法三劍客」。潘玉良和袁樞真則是留法藝術家中少數的女性。席德進在1963年至1966年間遊歷法國,曾拜訪常玉的畫室,並於1966年在機場與常玉道別,為這段歷史增添了感人的一幕。
「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分為「庖丁解牛與西方前衛:常玉」、「巴黎學派中的日本人:藤田嗣治」、「進入世界的臺灣藝術先驅」、「留法三劍客、留法女性藝術家與常玉最後的訪客」等4大單元,不僅展出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和劉啟祥4位臺灣前輩藝術家創作,同時展出常玉重要作品《菊》及《四女裸像》等44件,以及經常與常玉作為對比研究的日本藝術家藤田嗣治精選作品。「留法三劍客」的吳冠中《巫峽魂》、朱德群《他鄉夜》、趙無極《抽象畫》等融會東方特質與西方抽象的作品,以及潘玉良的《酒吧+女郎》及袁樞真《遠浦歸帆》也在展覽中呈現。
開幕式後舉行座談會,由策展人陳貺怡主持,與會者包括日本輕井澤安東美術館館長水野昌美、臺灣美術研究學者林育淳、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孫淳美、日本藝術家教授江上越,介紹了1930年代,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劉啟祥等前輩藝術家前往法國展開對現代藝術追尋的背景,並探看臺灣美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