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為「大叔」的我,雖身懷家累且早已選擇實用性高的休旅車作為座駕,但在心中最深處仍然有著屬於男人年輕熱血的浪漫,Mazda3正是勾起我心中浪潮的那一台車!
汽車之於男人來說,一直都是除了家以外的第二移動堡壘,幾乎沒什麼東西能夠取代汽車在男人心中的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車子陪著男孩一路成長為男人、從一個人走進一家人,一路上滿載的是回憶、是情感;小空間裡保護的有情緒、也有秘密。
大叔的第一座移動堡壘是18歲接手家裡的用車Toyota Premio,那標準房車的車室空間、中庸的外型、不出色的馬力輸出,不論是長短途旅遊、採買、載人都剛剛好;高妥善率的豐田品質傳說,也讓大叔不用花費太多心思去整理。但自從升格為老爸以後,隨著家庭成員和生活型態的改變,Premio的車廂容量漸漸不敷使用,於是大叔為了提供家人十足的安心感而選擇休旅車,換了Nissan X-Trail。休旅車裡超級大的空間+又寬廣又高的駕駛角度,對比過去的轎式視野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全家人也都認定休旅車就是我們家庭生活中的不二選擇。
只是大叔一直以來都將家人的需求擺在首位,並將自己的委屈放在心內,其實心裡始終渴望一台更貼近內心的車款,一輛「以駕駛人為主角的車」,而Mazda3正是這一台車!
初次見面
在大叔還是飄撇少年兄的時候,Mazda3一直都是同齡青年眼中的首選!緊湊的外型、洗鍊的線條、銳利的鷹眼大燈,再再顯露出霸道以及氣宇非凡!一直以來久聞馬3威名,心雖嚮往但都未能有機會一親芳澤,這長久以來的夢想就一直延宕至今,直到18年後的今時,才由8891替大叔實現了這個少年夢!
「人馬合一」對大叔來說一直是一項傳說!年少時聽Sky哥說過人車合一,心想馬自達會不會太過自傲?憑甚麼只有「人馬」合一?「人頭」不行嗎?「人本」、「人寶」呢?後來才知道,唯有親身體驗過馬自達的造車工藝、以及「以人為本」的設計哲學,才讓大叔扎扎實實的信服,自此甘願成為馬粉信徒。
外觀設計
全車使用的設計語彙一以貫之,大量且重複地使用相同的元素細部裝飾,前後立體環型造型車燈在各個面向看來辨識度都相當高,車頭的鼻尖和車尾的線條都呈現向下收斂,相當富有戰鬥氣息。
以人為本。駕駛者導向的設計哲學
第一次踏入駕駛座,老實說我並沒有被所謂的「人馬合一」概念給攝服,反倒是先嫌起「螢幕怎麼那麼小?」、「中控台怎麼看起來這麼陽春?」、「視野怎麼那麼窄?」,一直到引擎發動、入檔、補油門那一刻起,大叔才真真正正地被Mazda3給收服了!
說Mazda3是一輛以人為本、以駕駛者導向所設計的車子實在一點也不為過!所有的操作、顯示介面,再再都是以面向駕駛者本身為優先。資訊顯示螢幕的擺放角度不似一般車款採平行中控台配置,而是以稍偏向駕駛人面部及視線的角度做最佳化安排。雖說如此,但在大叔實際坐進副駕角度來看顯示螢幕時,卻又不覺得有任何因此而被犧牲掉視角的不適感,只能說十分佩服馬自達的人體工學設計,能夠兼顧到每一位乘員的使用性,將每個人的需求都設想的服服貼貼。
方向盤上功能配備齊全,周圈握把處包裹著皮革,觸感柔細絲滑,運轉時的手感猶如雲霧在掌間指縫中穿梭繚繞,這種操駕體驗棒極了!而方向盤後方也有配置換檔撥片,可以充分享受操駕的樂趣。
三幅式方向盤上左側按鍵是多媒體控制區,包含音源選擇以及智能助手呼叫(手機中的Siri、Google)。
右側則是行車輔助系統操控,包含自動駕駛、跟車距離調控以及車道偏移設定。可惜2021年式的Mazda3車道偏移輔助功能僅支援在55km/h以下作動,而非時下主流的全速域這點有些可惜;好在自動跟車功能就支援全速域使用,這點對駕駛人幫助很大。
夜間模式下,方向盤上的功能按鍵也會自帶光源,按鍵表面的電鍍工藝加上從標誌底層透射出來柔和且細緻的白光,質感相當高級!尺寸大小也合乎人體工學設計,指撥按鍵的突起高度和位置都十分容易操作,佈局配置合理清晰,習慣功能位置後在盲按狀態下都能精準點擊到所需的功能鍵,鍵程輕快、回饋感明確,操作性十分到位。
但偏偏取車時是在大白天,電鍍按鍵的嚴重反光反倒成了致命傷,大叔在對功能鍵完全不熟的情況下,說實在按鍵上的圖標根本一個都看不見…
數位三環儀錶板的排版佈局有三種型式可供駕駛人依照喜好做選擇,分別為傳統類比指針、類比指針+行車資訊、數位時速表+行車輔助功能顯示。顯示背光也有十段照度可以依喜好調整。亮度的調整是連動中控台所有光源一併做調變的,由於大叔我眼睛畏光,對於儀錶板顯示燈光有極度的要求,尤其偏好暖光,對時下主流的白色、藍色光源極為反感,但Mazda3卻顛覆大叔的三觀,柔和的白色光源不僅沒有對眼睛產生刺激感,調整至較低的照度後在夜間行車的舒適度也大幅提升。
中控台上方的液晶資訊顯示幕相較其他車款來說,距離駕駛人算是較遠的,一開始大叔對於螢幕相隔很遠有點不習慣…尤其是下意識想伸出手去滑的時候,遽聞馬自達所有車款的多媒體資訊系統都無法以觸控方式操作,如此堅持除了避免駕駛人因分心操作而發生交通事故之外,更是為讓車主得以專心享受馬自達引以為傲的操駕感受。
在幾天的磨合之下,我也漸漸習慣了利用鞍座上的多媒體滾輪來操作,甚至不由得讚嘆滾輪放置的位置是多麼地完美,右手自然下擺平放,手掌即能自在操控,讓人再再對馬自達的造車工藝與人因工學拿捏精確度感到驚嘆不已。
鞍座上的操作介面配置也是極富巧思,多媒體滾輪的四周有常用的四個按鍵:首頁、倒退、導航以及音樂。右側則安置較小顆的音量控制複合旋鈕、下方則是最愛電台的清單切換;左側則是電子手煞車及Auto Hold啟閉按鈕。
排檔桿左側還有一個SPORT運動駕駛模式的小撥桿,所有的操作按鍵都能在最少的手勢擺幅下輕易完成,分佈位置明確,即便是盲觸也能準確操作。原以為鞍座上的亮面塑膠面板會淪為「指紋收集器」,但實際上沾黏的現象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明顯,所以和大叔有相同疑慮的車主們大可放心使用。
杯架在排檔桿的前方,而最前面是放置小物品的置物空間,這個空間很有意思!我的手機都是放在這個位置,這個位置距離USB充電插槽也近,而且這個小置物空間還帶有一個向前傾的斜面,除了讓放置在其中的小物能夠更穩固之外,我發現手機放在這個位置也會讓駕駛減少視線影響,我想這或許就是設計師付予這個空間的巧思,期望駕駛在坐上駕駛座後能全心全意地去感受這台車的駕駛樂趣,而非一再的被手機訊息或螢幕反射給打擾。
但也不必擔心會錯過手機上的訊息以及重要的來電!因為Mazda3配備有完整的手機連結功能,不管是Apple CarPlay還是Android Auto都有。大叔兩種系統都實際連結測試過,兩種系統都需要以傳輸線連接(所以連著線一起放在杯架前的小空間很合適),初次設定好之後,往後只要線材插上就會自動識別並顯示在螢幕右方。
Apple CarPlay的內容非常直覺,利用滾輪操作也完全不會有「不如直接觸控方便」的疑慮!因為在駕車時要向前傾、伸手懸空遙指點擊螢幕十分費神耗力之外,也多了幾分潛在的風險。利用滾輪操作就可以從容優雅的以端正坐姿悠遊在各個APP中。Siri語音助理可以讀出行事曆、記事本、短訊,甚至是特定通訊軟體使用者傳來的訊息內容,再也不用冒險分心低頭滑手機了!只是Apple CarPlay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導航地圖的縮放功能需要點擊+/-按鍵來放大縮小,這部分較不直覺…反倒是上圖的Android Auto地圖操作就顯得人性許多。
環景顯影的畫質很棒!畫面明亮又清晰,即便夜間在陰暗的停車場域,左右側也都能夠看得非常清楚,不論你是老司機或是有停車障礙的新手駕駛,在倒車顯影的輔助線下操作,都能穩當當的將愛車準確地駛入停車格當中!
不過環景系統其實不是真的能顯示360度全方位無死角,而是以車身周圍四向鏡頭影像盡可能的拼接補足顯示範圍,感覺Mazda在影像邊界與邊界結合處的縫織技術,相較於它牌還是遜色了一些。不過瑕不掩瑜,整體來說在倒車輔助和車側影像監看的體驗都是相當棒的!
空調操作介面很巧妙的以狹長型層疊的配置,隱藏在中控台的曲面造型當中,並利用中控台外突的造型作為屋簷遮蔭,使顯示面板上的資訊能夠不受外部光線影響,讓駕駛人能夠擁有更高的識別性。
按鍵的適手性也相當好,向下按壓的使用行為明顯比起向前按壓的形式更容易施力!功能與按鍵數量相當精簡,介面簡潔不複雜,但所有功能也都能夠輕易操作,鍵程明確、反饋力道佳,即便是盲觸也不易發生操作不良的狀況。
全車室燈的開關也都是掌握在前座駕駛人頭頂上方的控制區域,後座車室正中央的車燈周圍並沒有設置開關,相信家裡有皮蛋熊孩子的爸爸駕駛,應該都知道這個功能有多麼的貼心~
不只前座,就連三個後座椅都配備有安全帶警示燈,當後座乘客入座後未繫妥安全帶會以燈號顯示以及警示音示警。
正副駕前方的遮陽板內雙雙都配置附燈化妝鏡,化妝鏡蓋的推拉行程帶有些許的阻尼手感,這種小細節就是Mazda3與一般平價國產車的質感差距。
手套箱開關扳動的方向也透漏著一些設計端倪,一般常見的把手開關多是由下往上扳動後下拉,這樣的作動型式在手勢操作上可以迎合大多數使用者從各個方向去開啟的手順;但Mazda3則是以駕駛者的便利性為首要考量,由右向左扳動的方向,更利於正駕駛跨越鞍座去開啟手套箱,一點點細微的設計,都能夠讓車主感受到設計師的體貼入微。
全車室壁面包覆軟質皮革,皮革是有厚度的材料、而非單薄的PU仿皮革、更不是硬膠材質自結皮的廉價仿皮革紋理。真實皮革輔上真實車縫線裝飾,這樣的材質內飾除了能讓整體車內質感大幅提升之外,更多了一份由材質所帶來的溫度感受。
Mazda3的後車廂空間不算太大,尤其是對那些已經習慣SUV、MPV或Wagon車款的車主來說,這樣的空間恐怕很難比擬過去的使用習慣…
而且僅在後車廂左上方配備一顆照明燈,夜間使用時光源明顯不足。
後車門上方把手旁有一顆鎖車鍵,能夠直接在這個位置透過按鍵上鎖,對於停車取物後要鎖車時很是方便。
車室內乘坐空間體驗
首先前座椅距調整設定,駕駛座是以本叔的身材調整,大叔身長177cm,體型中等,座椅調整適中,椅背約莫落在B柱稍後一些的位置;而副駕太座身長163cm,一般女性的正常坐姿,椅背約與B柱位置齊平。
進到後座實測後,後座的空間對大叔的體形來說顯得有些差強人意,腿長的乘員坐在後座會感覺到腿部空間略嫌侷促,膝蓋與前座副駕椅背大約僅剩不到一個拳頭的距離,短途的話還可以接受,若是長途乘坐無法適度伸展或變換腿部姿勢,想必乘坐的舒適體驗不會太好。
而換到左後座試乘,由於駕駛座椅調整的較為後退一點,對於同樣身型的後座乘員來說,膝蓋是直接抵到椅背了,況且此時坐姿還是維持在坐正的姿態,其實是相當不舒服的。後座中央椅墊隆起,腳踏處起伏大,基本上也不適宜長途乘座。
另外還有一項非常致命的設計缺陷,也是關乎後座中央乘座空間的問題,那就是若想要打開中央扶手置物箱蓋,必須先向後滑推才能翻蓋開啟,雖然這種兩階段行程的開啟方式,對於駕駛在使用體驗上蠻有意思的,第一段的滑推對於只需取置物箱內前半部的物品也很方便,但滑蓋後推相對會吃到後座的膝部空間,對於乘員滿載的情況下,確實會產生使用上的不方便。
由於整體車尾造型C柱線條急劇向下收斂的風格設計,門框上方跟著線條變化所以造型也特別低矮,相較於其他車款來說後座車門顯得較小,造成後座乘員進出門時有些許的不方便。例如大叔在進出後坐的時候常常會撞到頭,但以上的問題都僅是個人觀感,試駕的這一週以來,由於後座乘載的的都是較為矮小的女性乘客和小孩,詢問過後都沒有對於乘座空間有所抱怨。
後座椅左右兩側都配有ISOFIX,對於有安裝兒童汽車坐椅需求的車主來說,是一項十分便利且安全的配備!大叔的孩子都大了,原有的汽車坐椅都已經淘汰掉,所以沒有道具可以實裝演示。
還好後座有設置獨立出風口,應該可以為乘客消彌一些乘坐不適感。
整體來說,Mazda3是一輛專為駕駛人為第一視角所打造的移動工具!如果你平常是一人駕車、沒有家累、也沒有承載一家子口出門的用車需求,我想Mazda3非常適合你!如果你相當注重產品細節、對質感要求挑剔、追求自己的生活態度,我想Mazda3也非常適合你!如果你對日式匠心的細膩情有獨鍾、對外觀造型設計風格有想法,我想Mazda3絕對非常適合你!雖然在生活條件的限制下,Mazda3註定不會是大叔首選的車款,但她在大叔的心中絕對佔據著前段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