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中國欲解除禁團令 喊缺工的觀光業真的準備好了?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01月31日10:26 • 新聞編輯採訪

中國文旅部在一月中宣布將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團隊遊,在此之前,中國於去年九月先開放其國人到我國的金門與馬祖旅遊。因此,中國開放其民眾到台灣旅遊對我國觀光業的影響已與過去有不小的差異。根據觀光署統計顯示,中國觀光來台旅遊於2015年達到最高的418萬人次,2016年後中國政府限縮團客來台,人數年下滑,2019年8月中國政府正視暫停中國觀光客來台自由行,此即為中國已來台旅遊觀光作為對我觀光產業經濟脅迫的事實。因此,中國政府再次宣布要開放觀光客到我國旅遊,是否對我國的觀光產業帶來正向的影響,不無疑問。

解除禁台令與發展健全兩岸觀光環境仍有一段距離

首先,賴清德總統在今年一月一日也指出,從2024年1月到11月,台灣人民到中國旅遊或進行商務合作人數高達205.2萬人次,同時期對岸人民到台灣只有28.5萬人次,相差非常懸殊。上述台灣與中國兩國人民的往來情況也凸顯中國人民在中國政府極權統治下的自由移動的權力被剝奪了,這樣的做法是在台灣、日本或美國等民主國家看不到的。行政院陸委會雖然擔心中國官方執法不確定性對我國民眾的傷害而在去年6月將中國旅遊風險升級為「橙色」警戒,但也無法限制台灣民眾赴中國旅遊。更重要的是,無論中國有無允許其國人到台灣旅遊,我國民眾到中國旅遊的風險均不會降低,即仍維持橙色警戒。

由於觀光服務業所牽涉的交通、醫療、保險等層面相當廣泛,因此,若中國政府欲解除其國人到我國觀光的禁令,則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台旅會)與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應先進行討論。否則,當中國政府僅是開放其觀光客來台,而不願意與台灣政府進行討論,就不是真的開放觀光。我國政府也不應該在沒有針對觀光旅遊安全有詳細規劃的情況下,就接受中國政府的政策,讓我國觀光業者面對不公平的競爭,相關討論請參見「台灣與中國的觀光人數差距 說明兩岸觀光產業的不公平競爭」

莫讓中國解除禁團令再次傷害我國觀光業的競爭力

其次,中國人赴外國觀光已成為中共對於世界各國進行經濟脅迫的工具,除了觀光外,中國官方近年常以貿易與投資對外國政府進行經濟脅迫,例如,歐盟去年對於中國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中國商務部長就以中國廠商對歐盟的投資以及歐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作為經濟脅迫的工具。隨著中國經濟逐漸衰退,儘管中國的做法沒有改變,中國對外國進行經濟脅迫的作法已逐漸成為各國拓展多元市場的重要動力。因此,當中國政府欲解除部分地區人民來台灣觀光旅遊的禁令時,其對於我國許多觀光業者的「利潤」雖可能是正面的,但是,若這些業者仍面對缺工,則我國觀光旅宿業是否已經準備好,應是交通部觀光署要正視的問題。

最後,面對許多五星級飯店業者常以缺工影響觀光業發展為由,逼迫政府開放外籍移工,相關討論可參見「缺工應非導致飯店服務業無法與國際競爭的主因」。但是,面對中國要解除赴台觀光禁令時,許多業者卻又表示「已經做好準備」。若這些觀光業者是在面對「缺工」的情況下,「已經做好準備」迎接中國觀光客,則我們可以預期這些業者的服務品質必然會降低。這是因為,既有的觀光服務人員所需服務的觀光客變多,或者,在既有的薪資結構下,每個服務人員的工作負擔變重。若此,則中國解除禁團令僅會讓部分業者的利潤變成「五星級」,而非提高台灣觀光業的競爭力,這是交通部觀光署在追求國際觀光客的績效指標時,應該正視的問題。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