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專業設計團隊,選定「慈濟中山八德共修處惜福屋」、「大水溝二手屋」,兩個二手場域,進行設計、改造,而選擇關鍵,在於團隊,以及經營理念,希望能透過改造,翻轉過去民眾對二手物的印象,落實、推展循環經濟,延續愛物惜物的精神,這次計畫,慈濟惜福屋,從設計、現場改造,專業團隊、攜手慈濟志工,納入年輕元素,也希望廣邀更多人,來加入永續行列。
環境部長 彭啓明:「淨零碳排裡面有一個,最基本的基礎工就是,資源循環零廢棄,能夠用綠色製造的方式,從源頭減量。」
眼前的裝置、擺飾,通通都是從二手物大變身,環境部、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設計團隊,選定慈濟中山八德共修處惜福屋、大水溝二手屋,進行場域設計、改造計畫。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 賴瑩瑩:「循環經濟是我們要做的,特別是說 我們怎麼樣子愛物惜物,延續物的壽命。」
台灣設計研究院產業前瞻組長 吳於軒:「最主要的選擇條件在於團隊,因為團隊他有沒有心,他想要把這個場域型、塑成什麼樣子,那他願不願意用一個開創的心態,來透過設計協助他們翻轉,他們目前的樣態。」
惜福屋,從2009年成立,初心是幫助弱勢設立的愛心據點,如今,台灣設計研究院,從規劃、安排、志工合力,除了延續物命、也號召更多人,環保愛地球。
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 張濟舵:「呈現一個新的面貌,那也藉由這樣的一個交流,讓我們的環保菩薩們,有了對於布置空間,以及怎麼如何善加利用,把回收的資源 再創造賦予新的生命。」
慈濟志工 廖明泉:「改造了以後 感覺到說 雖然東西不多,我們是慢慢地一樣一樣的陳列,就會感覺空間很寬敞,而且會讓年輕人也能夠進來。」
不只是二手交易平台,也傳遞文化價值,更多的是承載惜福精神,共同願景,指向永續生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