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今年9月才剛任的法國總理米歇爾.巴尼耶(Michel Barnier),在任僅僅三個月,便因國會不信任案下台,成為法國史上最短命的總理,也使政府陷入空前政治危機。此次事件是法國自1962年以來,首次因不信任案推翻政府,凸顯法國國會的深度分裂。
強行通過預算案,惹火左右派議員
4日,國會的不信任案投票以331票贊成、246票反對通過,遠超過所需的288票門檻。
這場政治風暴的導火線,是巴尼耶於本週一利用法國憲法第49條第3款(l'article 49.3 ),繞過國會直接強行通過2025年預算案。該預算案包括600億歐元的赤字削減計畫,涉及增稅與削減社會福利。此舉激怒了左右派議員,促使左翼「新人民陣線」(New Popular Front, NFP)提出,極右翼「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 RN)也趁此機會加入倒閣行列。
極右翼領袖瑪琳.勒朋(Marine Le Pen)直言,這份預算案「對法國有毒」,並將其失敗責任歸咎於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她在接受法國電視台TF1採訪時表示:「必須撤換巴尼耶,別無選擇。」
而巴尼耶則在國會辯論中警告,不信任案的通過將使局勢「更加艱難」,並強調他的改革是為解決法國債務危機的必要措施。然而,他的辯護未能改變議員們對其領導風格的強烈不滿,尤其是在電力稅與非法移民醫療援助等議題上的僵化態度。
面臨左右夾殺,馬克宏的處境更加艱難
巴尼耶的下台,讓馬克宏進一步陷入困境。現在他必須迅速提名新總理,避免政府真空,並說服國會在12月21日前通過預算。否則,法國可能被迫暫時依賴「財政延續法案」運行,這將使政府支出受限於2024年的標準,進一步加劇法國的財政壓力。
目前,法國政府的債務已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1%,創下二戰以來的最高紀錄。在過去幾年間,法國政府為了面對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投入巨額支出,導致財政壓力大增。而巴尼耶的財政改革提案,則因涉及推遲退休金,以及調整物價等敏感議題,未能獲得國會的足夠支持。
在國會的嚴重分裂下,馬克宏面臨來自左右派的夾擊。今年夏季的國會改選後,法國國會呈現左、中、右三派對峙的僵局,沒有任何一個派系擁有多數席位。而極右翼與左翼不斷地對馬克宏施壓,甚至可能要求其辭職,作為支持新總理的交換條件。
將影響法國的國際地位
外媒分析,此次法國面臨的政治危機,也將對法國的國際地位產生影響。馬克宏原本計劃專注外交事務,包括主持將於7日登場地巴黎聖母院重啟儀式、迎接下一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訪問,現在卻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回國內政治。
馬克宏計劃於週四晚間8點,向全國發表電視演說,解釋政府的下一步計畫,並試圖平息民眾的不安情緒。先前,他已明確表態無論不信任案的結果為何,他都不會辭職;然而隨著來自左翼與極右翼的施壓,馬克宏面臨的不僅是提名新總理的挑戰,還須制定能受各方支持的政策,避免法國政治、經濟的動盪加劇。
目前,馬克宏處於第二個總統任期的後半段,而此次政治危機,將為他的執政蒙上更深的陰影。他將採取什麼措施化解國內的政經困局,將決定法國未來幾年的國際影響力與內部穩定。
加入 DQ地球圖輯隊 LINE Notify ,一起看透全世界
延伸閱讀:
左派大勝利?極右翼崛起?強制改選國會後,馬克宏將面對怎樣的法國政壇?法國新政府終於上路 左中右派拉扯的三國時代,新總理如何負重前行?
參考資料:
French lawmakers vote to oust prime minister in the first successful no-confidence vote since 1962French government collapses in no-confidence voteFrench lawmakers vote to oust prime minister, plunging country into chao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