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它,勇敢報名下一場比賽,為你夢想的終點線狂飆!
由 18 位知名鐵人,包含運動企業的總舵手、專業教練、選手,以及熱愛鐵人運動的知名藝人、主持人、模特兒、網紅等,親筆寫下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比賽經歷。栩栩如生的故事讓你彷彿親歷賽道現場,為衝向終點線的他們加油吶喊!
「一次的棄賽不代表失敗,不表示一切汗水與經歷白費了, 那些都在,都刻印在我的記憶裡、我的身體裡、我的心裡。」
永遠都會記得,2012 年第一次被騙去參加宜蘭冬山河鐵人三項接力賽,連腳踏車都不會換檔的糗事;也不會忘記,2013 年還不會游泳的我緊抱著魚雷浮標,在梅花湖裡腳踢到軟爛泥巴的驚恐感;更忘不掉的是, 2015 年台東普悠瑪 51.5,排在倒數幾名的我在路跑賽段,一邊跑,裁判在旁邊騎著摩托車一路跟著,還不忘跟補給站的人大喊:「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姚黛瑋耶!」(昏倒)。最榮耀的是 2016 年 Challenge Taiwan 國際鐵人三項競賽(以下稱 CT)113,以分組第四名成績站上台領獎牌。但從來沒想過,最難忘的一場鐵人三項比賽,竟然是沒能親自下場的「2016 台東超級鐵人三項賽」。
對姚黛瑋來說,最難忘的一場鐵人三項比賽,就是沒能親自下場的「2016 台東超級鐵人三項賽」。圖/莫克文化
致未能下場的賽事
2016 年 5 月 CT 的 113,我以分組第四名成績拿到世界錦標賽的資格, 也已完成 12 月在斯洛伐克的世界錦標賽報名,那時正是自己體能狀態與鐵人三項參賽的巔峰期。於是當年 7 月,運動員出身的劉至翰邀請我參與實境秀節目「鐵人瘋」的拍攝,計劃和馬國畢、王湘瑩等其他六位藝人,以三個月時間住在都蘭,每天照表操課集訓,準備參加 10 月台東超級鐵人三項的比賽。我非常興奮地答應,心想能將自己喜愛的工作與興趣結合,又可以為 12 月世錦賽做預備訓練,真是再開心也不過了﹗
「鐵人瘋」砍掉重練
當初報名 CT 時,其實很猶豫要報 51.5 或是 113 組別,畢竟個人 51.5 我沒完賽過,友人又推坑說 113 比較容易完賽(每次推坑都用騙的),所以在準備 CT 的課表上,我的教練一直是用 51.5 公里的目標設定來做體能訓練。能夠完賽實屬僥倖,因為連教練都以為我報名 51.5,自然完賽成績不會漂亮,關門前才爬回終點。也因此,自己為 10 月的賽事設下目標,希望個人成績再進步一些,至少要開心輕鬆完賽。
「鐵人瘋」節目從七到十月這三個月的訓練期間,並不是只有拍攝時才做訓練,而是由前鐵人國手郭修森教練制定一個十四周課表,八週基礎期(週運動 9-11 小時)、五週進展期(週運動 13-15 小時),以及最後一週的調整期,只要我們在訓練就會拍攝。
「鐵人瘋」節目三個月受訓期間,團員們無論吃喝拉撒睡與訓練都在一起。圖/莫克文化
從心率區間、FTP 等基礎測試,到訓練的一切砍掉重練,跟我之前憑意志力亂玩的方式完全不同,而這期間我在台北還有網路電台節目的錄製與舞台劇排練等演藝工作,必須台北、台東不斷來回奔波。現在回想起來, 當時一直提醒自己不要被緊湊的課表與行程嚇到,確實非常重要,就是盡量讓自己聚焦在現在,不去後悔過去表現,也不擔憂未來情況,在當下狀態中一步一步累積下去。這種感覺讓人很舒服,我也十分享受整個過程。
不過,訓練當然不僅只於「舒服」,在訓練時總是有一群人、兩三個鏡頭加上運動攝影機,隨時在身邊錄影拍攝,自己基於好勝心,自然會比自主訓練時更無法怠惰,一定要把課表練習完成。所以每次訓練後晚上的放鬆伸展顯得更重要,那時台東市區的按摩館都變成我最好的朋友﹗
在十二週非常縝密精心計劃的訓練下,我已經完成一次 113 的模擬賽, 也越來越熟悉在活水湖中的水感,踩自行車至八嗡嗡的路線來回 90 公里更是輕而易舉,這時我的體能與心理狀態要應付 10 月 15 日正式上場的台東超級鐵人三項賽,可說是把握十足。
噴淚面對人生第一次棄賽
除了忙碌的演藝工作之外,我也正在拿國外心理諮商證照的過程中, 所以在賽前 10 月 1 至 6 日,我必須到中國大陸深圳實習團體治療(是還不夠忙嗎?!)在深圳時自己十分認真地自主訓練,早上上課前先跑 10 公里,中午三小時午休會到山腳下的小海灣練習游泳,這樣有強度的持續訓練已變成日常,每天不動一下就不太習慣。
10 月 4 日下午,在團體中處理一名個案時,因為大家席地而坐,個案躺在中間,我必須和個案保持一定距離的對話又不能太遠。當我彎下腰用右手肘撐著地板時,非常清楚聽到肩頸部位傳來像是擠壓的聲音,但因為專心投入在個案,我就用這樣的姿勢工作了至少二十分鐘。結束時,我感到右手臂麻麻的,以為是姿勢維持太久導致血液不流通,不以為意。
5 日早上起床,右背仍有怪感,我以為是肌肉拉傷,中午依然到山下小海灣游泳,下午吞了止痛藥繼續工作。6 日晚上回到台北後,我立即約了家庭醫師隔天做治療,希望能夠放鬆肩膀的肌肉。8 日我飛到台東回選手村報到,但是肩膀的疼痛未曾消減,已經惡化成不能低頭和聳肩,痛到後來連走路微震也會痛,整條右臂像是神經壓迫的麻痛,甚至痛到無法躺下,晚上必須坐著睡覺,只能一直靠吞肌肉鬆弛劑加止痛藥入睡。
此時,距離開賽只剩一星期,所以我週一又回到台北治療,但錯誤的是,聽朋友介紹找了從沒去過的民俗療法,因為我依然以為只是肌肉拉傷。這個錯誤決定,導致隔天我躺在家裡地板上休息,竟然麻痛到完全動不了﹗ 當下心裡真是無比恐慌,我只能緩緩地,每一步都痛徹心扉地朝電話移動, 花了近十分鐘,好不容易拿到電話播給姊姊求救,請她載我去醫院急診。等姊姊來到我家,我依然只能躺在原地動彈不得。
就醫照 X 光,骨科名醫一看,宣布我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在此之前我沒聽過這種疾病,也不知道嚴重性,所以當時還跟醫師討價還價,說我週六 10 月 15 日要比賽,可不可以打個類固醇或是可體松什麼的,讓我能撐過比賽即可,反正過去在工作上有好幾次也是靠打針、吃藥與意志力硬撐過關。
姚黛瑋穿上為了比賽特製的鐵人瘋三鐵服。圖/莫克文化
然而,當醫師開始跟我解釋椎間盤突出的狀況後,我越聽臉色越凝重, 但繼續不放棄問醫師可以下場但只游泳嗎?醫生很嚴肅、斬釘截鐵地對我說「絕對不行!」此時不誇張,我的眼淚完全用噴得出來。
這三個月的一切訓練與辛苦全白費了!自己默默吞下也就算了,問題是我還要在實境秀裡面對鏡頭、面對教練與團隊,這對我來說是一項很難的課題。我從小到大一直是好強、好勝、好面子,不管如何場面一定要維持住的人,很少放棄與失敗,因為我都可以撐得過去,所以沒有很多經驗累積去面對與習慣承認錯誤。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棄賽,對我而言太陌生, 我要怎樣去面對自己的失誤,並向所有人宣布棄賽…
賽道永遠都在!
10 月 13 日週四晚上,當我回到台東,所有人都聚在都蘭糖廠門口新開的一家餐廳等我帶回來的消息,燈光一打,鏡頭一開後,我還未開口眼淚就掉了下來…氣氛頓時僵住,大家應該也猜到七七八八了。我吞吞吐吐邊哭邊跟大家宣布無法下場的消息,除了愧疚面子掛不住外,我開始怪天怪地、全盤地否認自己,我過不了自己這一關,但最大的情緒卻是對自己的憤怒。
我氣自己為什麼這麼不小心?讓一個小小動作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我氣自己為什麼在幫助別人時忘了保護自己?我氣自己為什麼第一時間沒有找正確的管道治療?選擇去所謂非常靈驗的「神醫」而拖延了黃金治療期。我不能原諒我自己。
這時反而是身兼製作人的劉至翰和一起接受訓練的大家開始安慰我。一片混亂中,只記得不知道誰說了一句「賽道永遠都在!」後來我的心情才慢慢平復下來。
比賽當天,我還是穿著為這場比賽特製的「鐵人瘋」三鐵服,跟大家到場一起進行拍攝與加油,面對其他第一次參賽的藝人與攝影鏡頭,我必須放下自己的心情與病痛,為他們全神貫注地加油。鐵人三項就是這麼迷人,就算沒下場,只能在場邊加油,你還是會被賽場氛圍影響到腎上腺素飆升,整個人 High 到不行!所以在鏡頭上與現場,沒幾個人看得出我的整條右手臂依然痠麻不已,甚至自己也暫時忘記了病痛。
當看到王湘瑩、馬國畢等人完成生平第一次 51.5 奔進終點時,我的眼淚再次湧現。我們這幾位在演藝圈也許被定位似乎沒希望的魯蛇,也能憑著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完成一項對自己的承諾與挑戰。看見他們奔進終點, 我好像也看見自己奔進終點!因為這三個月來,我們吃喝拉撒睡與訓練都在一起,他們的完賽就是我努力過的證明。
賽道永遠都在!雖然姚黛瑋在這場台東超級鐵人三項賽棄賽了,後來在 Challenge Taiwan 衝破人生初 113 的終點線!圖/莫克文化
我也開始明白運動的真諦:雖然最後沒有下場,一次的棄賽不代表失敗,不表示一切汗水與經歷白費了。那些都在,都刻印在我的記憶裡、我的身體裡、我的心裡。
寫這篇文章時,我開始回溯自己的運動經歷,不到十年時間,我累積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賽事中,最喜歡在完成人生第一次 113 比賽後寫給自己的話,謹跟大家分享:
我沒有身材、我沒有美貌、我沒有體力、更沒毅力
我很有年紀、我很有重量、我很有酒量、更有膽量
但我相信
Live with passion Be present
Enjoy the moment Step by step
You will get there anyway !
謹記人生初 113 鐵人三項
By Debbie 姚黛瑋
揮別惡性減肥 遇詐騙集團被推坑進三鐵
四十六歲以前的我從來不運動,因為在演藝工作領域裡,曬黑及滿身肌肉從來不是美的標準。所以從十八歲以歌手身份進入演藝圈之後,我一直為了工作需要,用惡性減肥的方式維持身材。舉凡挨餓、吃代餐、催吐、使用藥物、耳針、埋線、擦燃脂霜、甚至手指綁繃帶…你能說出的我幾乎都嘗試過! 也因為如此的惡性減肥,導致我長期有情緒低落的症狀,後來在 2005 年變成輕微憂鬱症,吃了三年的抗憂鬱藥物之後才回復健康。
即便當時的醫師建議我要多曬太陽、多運動,我為了工作依然不為所動。直到 2011 年,我以能當同班同學的媽之高齡(事實上確實有同班同學的媽是我高中同學),回到學校重拾書本做大學生,感謝大二時的轉學生阿男,她是個游泳教練,當時我只是好奇問她可不可以教我游泳?從此被推坑進入運動的世界……她根本就是詐騙集團!
從 2012 年 4 月一場路跑的 3 公里組開始(請各位請注意她的話術):
「喔∼很簡單!就從市政府到安和路來回走一趟而已…」事實上我跑著跑著快看到祖先。接著每月一路跑,到了 6 月她漫不經心地問我有沒有腳踏車,我說有一台登山車要幹嘛?她很隨意地回答:「喔∼在宜蘭有個好玩有趣的鐵人三項接力,我們缺一台腳踏車,想說你可不可以幫忙一下?」我還是傻傻地問(可惡)很難嗎?因為我還不太會換檔。她回答:「喔∼ 就繞兩圈沒有坡都平路…就好了!」於是,2012 那年,我常常都快見到歷代祖先。
不過她那次沒騙我,真的好玩!從接力開始,我每年都會參加至少一到兩次的鐵人三項賽事,從接力到兩項再到個人完賽,我想已回不去了!
備賽攻略-台東超級鐵人三項賽
「鐵人瘋」基礎期訓練課表
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上午
跑
跑
休息
騎
中午
游測驗
游
游
游
休息
下午
跑測驗
騎測驗
體能訓練
騎
體能訓練
晚上
按摩伸展
各別補強 &
按摩伸展
按摩伸展
按摩伸展
各別補強 &
按摩伸展
*2016/8/8-14,週運動時數:約 9-10 小時
週一中午/游泳測驗:單次距離測驗自由式不落地
週一下午/跑步測驗:1600 公尺測驗、測驗前後暖身 & 收操、複習上週核心動作
週二上午/跑:30 分鐘輕鬆跑(心跳區間 E)
週二下午/騎:訓練台測驗 10K
週三中午/游:動作技術練習(踢水 10 分鐘、划手 10 分鐘、換氣 15 分鐘、自由式踢水划手換氣配合 10 分鐘)
週三下午/器材體能訓練與核心啟動
週四上午/跑:
-男- 55 分鐘變速跑。前 45 分 E 配速,後 10 分 M 配速
-女- 40 分鐘變速跑。前 35 分 E 配速,後 5 分 M 配速
週四中午/游:113 選手總距離約 2200 公尺
週四下午/騎:基本控車技巧訓練
週六中午/游:113 選手總距離約 2200 公尺
週六下午/器材體能訓練與核心啟動
週日上午/騎:
-113 選手- 120 分鐘有氧騎。E 強度
-51.5 選手- 75 分鐘有氧騎。E 強度
-騎畢,全部人換鞋慢跑 5 分鐘(非常輕鬆跑,讓肌肉轉換)
「鐵人瘋」進展期訓練課表
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上午
三項模擬賽
游
體能訓練
休息
騎
中午
游
游
下午
跑
騎 + 跑
跑
跑
晚上
按摩伸展
按摩伸展
按摩伸展
各別補強
*2016/9/19-25,週運動時數:約 13-15 小時
週一/三項模擬賽:113 選手-游 1900 公尺、騎 90 公里、跑 21 公里
週二上午/游:姿勢調整、開放水域適應
週二下午/跑:30 分鐘輕鬆慢跑&散步(動態恢復)
週三中午/核心啟動、跑斜坡、滾筒放鬆
週三下午/騎 + 跑:肌肉轉換訓練(8 分鐘自行車+ 5 分鐘跑 x 4 趟)
- 每趟中間動態休息 7 分鐘(緩騎)
- 讓心跳達到T區間以上(速度加快讓心跳上去)
週四上午/游:113 選手總距離約 2600 公尺
週四下午/跑:
-113 選手主課表- 3000 公尺x 3 趟(心跳區間T 的下限)
-51.5 選手主課表- 3000 公尺x 2 趟(心跳區間T 的下限)
- 休息:跑的時間為 1:2,例如 3000 公尺跑 15 分,就休 7 分 30 秒
週六上午/游:113 選手總距離約 2600 公尺
週六下午/跑:113 選手 80 分鐘變速跑(30 分鐘心跳區間 E+ 10 分鐘心跳區間 M x 2 趟)
週日上午/騎:4.5 小時有氧騎(心跳區間 E 或 M,轉速在 80-90 間)
(此訓練課表為鐵人瘋總教練郭修森設計)
訓練心法
我從 2012 年開始運動,當時的年紀起步已經算很晚。起初只是純粹好玩, 有朋友揪團練和各種路跑、騎車挑戰賽甚或長泳幾乎都報名。漸漸地,我也會參加一些運動品牌開的跑步班、游泳訓練營,但對於各項賽事仍完全沒策略、沒計畫,全憑意志力完賽。直到 2015 年陸續參加個人 51.5 賽事卻屢屢被關門,拿了三面殘念獎牌,我開始認真考慮是否需要訓練方法與所謂「吃課表」,因為發現我這個年齡層的人,運動不能只靠意志力與蠻力,是要靠技巧與耐力。
在劉至翰的介紹下,我在 2015 年 7 月加入專業的鐵人訓練健身房,從肌力、游泳、騎室內功率訓練加上跑步,都針對個人量身訂作,同時進行一對一教學,砍掉重練。雖然預算上有些負擔,但是個人認為這樣的投資不管在身理與心理上都是值得的。而這樣的訓練方法,也讓我在 2016 年 5 月的 Challenge Taiwan 113 組可以完賽,甚至得到分組第四的成績。
之後因為頸椎椎間盤凸出的問題,我一對一的訓練量減少,但仍然盡量維持一週運動三次,其中一次是對我很重要的團練,因為規律團練真的會進步很快,而且我非常喜歡大家一起動起來的感覺。
近兩年,因為面臨更年期,我在體力、情緒及運動表現上都有明顯的影響。更年期對女性而言是全新人生階段的開始,所以在訓練上也和教練討論甚至暫停,還加入西醫(個人十分推薦「婦女身心醫學門診」)與中醫調理, 專門針對更年期稍做調整,讓自己的身心處於舒適的狀態下,再重新開始做訓練。在心態上,轉為以「玩賽」態度面對每場賽事。
不禁感嘆,為什麼都沒有姐姐們分享過更年期的因應?真是千金難買早知道啊﹗還是…沒有這年紀還在玩鐵人三項的女瘋子呢?(聳肩攤手)
責任編輯:Joanna
資料來源:《狂飆的18鐵人: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莫克文化。
18 位作者群簡介
陳彥良
統籌作者:「醫護鐵人」創辦人 陳彥良
進入運動界之前,於半導體及顧問業具二十餘年資歷。自 2013 年投入運動至今,完賽逾 134 場賽事,並榮獲教育部體育署第五屆「我是運動創業家」創新創業競賽社會創新組第二名。
著作 《醫護鐵人台灣經典賽事全攻略:知名路跑、馬拉松、自行車、越野賽、長泳、鐵人三項耐力型賽事運動防護重點解析》
王千由
─277自轉車競佐訓教練
王心恬
─鐵人名模
江晏慶
─XTERRA專業教練
何航順
─公路車小馬暨醫護鐵人
李詹瑩
─蛙式泳后
林玉芳
─捷安特選手
林金財
─台灣第一代鐵人
林澤浩
─台灣鐵人三項公司董事長
范永奕
─自行車登山王挑戰國內冠軍
段慧琳
─外景女鐵人
姚焱堯
─運動筆記創辦人
姚黛瑋
─知名藝人
許元耕
─深耕運動事業工作室負責人、作家
郭修森
─丸鐵運動負責人
郭家齊
─肉肉少女
黃柏青
─鐵人運動專欄作家
楊志祥
─鐵人暖男
謝伯韶
─鐵人警花
*運動好書,盡在運動筆記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