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池上圳魚梯志工清淤 助高身鯝魚洄游繁殖

客家電視

更新於 2022年07月13日12:30 • 發布於 2022年07月13日11:15 • 陳君明 臺東

早年池上圳在卑南溪築堤取水時,河川裡的高身鯝魚等洄游魚類,因無法躍壩而上死傷無數,池上鄉民曾發起搶救運動,進而促成池上圳旁,興建了當時國內首座有透明觀察窗作生態教育的魚道,然而啟用13年以來,因多次颱風魚道淤積,影響魚洄游功能,今天(13日)就有20多位池上志工捲起褲管,下到魚梯入水口清除淤泥,要讓高身鯝魚能再逆流而上繁殖。

志工在池上圳旁的魚道入水口清除淤泥,並沖洗魚道教室內觀察窗戶,13年前,為了讓卑南溪裡的高身鯝魚等能夠洄游溯溪繁殖,興建了魚道,但多年來歷經莫拉克等颱風,魚道逐漸被淤泥淹沒,也影響高身鯝魚洄游,當年設計此魚梯的清華大學曾晴賢教授,就號召當地志工一同清理魚梯。

志工 吳宜周:「滿累、還滿累的,不過大家一起來做就很快,大家也一起可以交流。」

志工 張天助:「那個八八水災的時候,那個整個向陽的地方,那個山崩塌下來,所以上游的河,差不多2年、3年的時間裡面,河水通通都是混濁的,所以魚就沒辦法去繁殖。」

農田水利署臺東管理處池上工作站長 賴建吉:「藉由這個魚梯活化,可以使魚可以洄流上來。」

事實上近2年全臺大乾旱,卑南溪河水大減,又被攔截作農業用水,河川基流量不足,嚴重衝擊河川魚類生長,曾晴賢教授就認為,魚類在枯水期會在河川深潭中避難,豐水期時就會逐漸恢復,因此魚道的功能需長期維護。

清華大學生科系教授 曾晴賢:「枯水期的時候這些的魚類,牠會在深潭裡面度小月避難,可是我們,如果沒有把這個魚道準備好的話,縱使有豐水期的時候,對牠的洄游也是不利的。」

而已多年未曾開放的池上圳魚梯生態教室,農田水利署臺東管理處也正和池上當地解說志工討論,能否定時定點開放,讓學生或遊客能近距離,認識卑南溪魚梯生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