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回歸國有挨批行政不彰 農水署:效率顯著提升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2022年07月10日05:04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0日電)媒體報導,水利會收歸國有後,發生水路破損淹水等情事都無人處理。農水署今天回應,由國家直接整合跨部門資源,能處理日益複雜困難的農田水利水源規劃、調度、防災等課題,服務效率顯著提升。

媒體報導,農田水利會收歸國有時,農水署、農委會曾經承諾,會嘉惠農民、有水可用,但過了近2年時間,水路破損喊沒錢修、水閘門沒人管淹水,農事處理效率變慢,農民完全沒感受到官派後的服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發布新聞稿表示,水利會於109年10月1日由公法人改制納入公務機關,主因社會環境轉變,水利會已無法充分發揮公法人制度功能;且為因應氣候變遷,由政府直接統籌規劃水利建設及管理農業水資源,並即時處理乾旱及水患事件,同時也能以一致作業,處理灌溉水質污染案件,保護灌溉水質,確保全國人民食用農產品安全。

農水署進一步說明,水利會改制後其資產成立農田水利事業作業基金,專款專用於農田水利事業,政府撥充農田水利事業作業基金的農田水利建設經費,由110年的新台幣41億元,111年成長至52億元,112年更可望大幅提高至70億元。

在農業灌溉用水部分,原水利會水權,改制後由各管理處管理,繼續服務農民,並依水利法農業水權使用優先於工業水權運作,未有犧牲農民用水權益。

農水署以去年百年大旱為例,在枯旱嚴峻情勢下,仍能順利完成23萬6000公頃供灌並順利收成,其餘配合支援民生用水7萬4000公頃停灌農地,超過9成農民在1個月內即拿到停灌補償,較之以往水利會發放停灌補償金長達6個月。

防災部分,農水署指出,汛期前透過圳路清淤及閘門檢查,確保水路通暢及設施功能正常,並經公開招標,訂有開口合約,遇有水圳需用機具進行清疏工作時,可隨時請廠商前往處理,111年度清淤量達8萬5000立方公尺,同時各管理處亦經公開招標訂定開口合約即時處置災害緊急狀況。

農水署說,在水利會時期,台灣有一半的農田沒有辦法享受到灌溉服務,改制後的1年9個月內,興辦27處農田水利建設,提供3.2萬頃農田穩定的灌溉用水,讓4萬多名農民不再飽嚐缺水之苦;預計將於114年擴增到8.8萬公頃。(編輯:方沛清)1110710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