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20日)審查學校供餐法草案,對於教育部沒有提出專法草案版本,立委表示不滿,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表示,其實教育部已經把草案送到行政院了,但是,後來出現《財劃法》修法爭議,目前還需要再跟地方政府溝通討論。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20日審查學校供餐法立法草案,朝野立委及黨團共提出23個草案版本,但是政院版卻不見蹤影,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澄清表示,教育部原本在去年11月20日就已經將專法草案送進行政院,但是,12月20日開始爆發一連串《財劃法》修法爭議,未來中央跟地方的事權、經費要怎麼分配,到目前為止懸而未決,這是教育部面臨到的實際困難。他說:『(原音)目前已經送(行政)院了,但是就是送院一個月之後發生《財劃法》的問題,因為部版裡面有很多都會涉及到增加經費的問題,那營養午餐又屬於地方自治權限,所以這部分《財劃法》通過之後會產生很大的衝擊,要再談…(立委吳沛憶:當然,所以,我們希望這一部專法…現在已經報院了,但是,我們中央政府訂定法律都要跟地方政府來溝通討論,因為畢竟營養午餐它的執行層面有太多都是在地方政府,希望在溝通之後,如果有一個共識的版本可以趕快送進立法院來大家一起討論。)除了版本共識之外,就是經費分攤的部分也要有共識。』
張廖萬堅指出,雖然營養午餐專法的立法倡議早在2019年就有呼聲,但是各界意見不一,所以,時任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就算專法還沒立,資源盡量先到位,例如2020年至2022年之間已經花費新台幣60多億元建置偏鄉學校的中央廚房,補助項目包含廚房建置費用、餐車交通費用等,2022年之後也每年給15億元維持營運,確保營養午餐的穩定供應。
此外,為了讓學童能夠吃到優質安全的國產農產品,教育部配合「食安五環」政策,自2018年起全面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三章一Q(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農產品(TAP)標章 、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以及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標示QR Code)可溯源食材,每年補助總經費高達38億元,立委張雅琳詢問這部分預算是否也會受到《財劃法》修法的影響,張廖萬堅坦言,因為學校營養午餐算是地方自治項目之一,中央以往都是用計畫進行引導,但目前受限於《財劃法》修法,營養午餐相關事項的推動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這些細節都要再跟地方政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