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5日起,針對民眾從國外網購2部以下具Wi-Fi功能的自用3C器材,從免費審查改為增收新台幣750元,引發民怨,甚至質疑NCC根本只是蓋個章就要收錢。對此,NCC官員今天(10日)則是嚴正否認。
隨著網購盛行,民眾直接從國外訂購自用且具Wi-Fi功能的手機、平板、藍芽耳機、無線滑鼠、無線鍵盤等「第二級電信管制射頻器材」量暴增,而且一口氣從前年的2萬5千多件暴增至去年的4萬多件,導致NCC需耗費大量的人力及資源進行線上審查。
為此,NCC去年7月修訂「電信管理業務規費收費標準」,將民眾透過網購並郵寄進口2部以下這些自用熱門3C器材的審查費,從過去的免費改為自今年2月5日起,無論1部或2部都視為一案,每案增收新台幣750元。不過此舉也引發許多民怨,甚至質疑NCC根本只是蓋個章就要拿錢。
對此,NCC北區監理處簡任技正楊朝棟10日受訪時強調,NCC必須一一審視民眾附上的產品型錄、購買網址與自用切結書等資料,絕非只蓋個章就收錢,他說:『(原音)切結書裡面就是你要寫你的個人資料,還有切結保證,還有你的器材是甚麼廠牌、甚麼型號,跟你的進口報單內容是一樣,我們才知道你確實是進這個器材進來的,我們才能夠審查。我們會對你的器材是不是就是你要進口的器材,另外就是說我們要看型錄,還有型錄上面有一些器材的規格,那我們會審查你們的頻率跟功率是不是符合國內的規定。如果OK的話,我們這邊就會放行;這個資料會同步傳到海關那邊,海關看到這筆資料我們NCC審查通過,海關這邊就會放行通關。』
對於民眾抱怨,只是買個幾百元的東西,加上750元就瞬間噴掉1千多元。楊朝棟則表示,無論民眾購買的產品價值多少,NCC都需花費同樣的人力與精力審查,不會因為東西便宜,審查程序就比較少。尤其民眾有時附上的資料不齊,NCC還得另外上網查詢或請民眾補齊資料後再審,即使都很順利,每案審查時間也要耗費半個小時。
楊朝棟指出,NCC之所以要把關,主要是防止民眾自行進口的3C產品使用國內未開放的頻率或功率。至於民眾自行從國外攜帶5部以下相關器材可免繳審查費,則是因為民眾在海關即須上繳自用切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