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寮溪在坪林的山巒間悠然流淌,此處蘊藏著珍貴的台灣原生魚類馬口魚,因封溪護漁誕生的魚蕨步道,更是數百種蕨影搖曳,漫步其中,不僅能感受生態的豐饒,更能品味百年茶香的人文風景。
秋冬時東北季風挾帶著豐沛水氣,潮濕的氣息也造就了數百種蕨類植物叢生,尤以「蕨類公寓」密度極高的蕨類群中,點綴著筆筒樹、台灣桫欏和鬼桫欏,鳥巢蕨與地生型蕨類雙扇蕨相互輝映。
坪林,這座以「文山包種茶」聞名的山城,不僅擁有蒼翠連綿的山巒,秋分之際薄霧如棉絮般輕柔地躺在層巒疊嶂之間,溪澗盈溢在山林間穿梭,八到九成的居民與茶產業密不可分,自道光年起,茶農們在這片綠意盎然的梯田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再將精心焙製的茶葉沿著淡蘭便道送往大稻埕,孕育出豐沛的自然生態與茶村文化。之前走淡蘭南路探訪坪林的旅程中,當地人特別向我推薦金瓜寮溪,這條溪流不僅甘甜清澈,還是台灣原生魚類馬口魚的棲息地,令我心馳神往,終於讓我找到機會造訪!
金瓜寮位於坪林區粗窟里,原本為泰雅族群居地與獵場,日治時期後才開始有漢人開墾,在翡翠水庫設立後,坪林被劃為水源保護區,當地居民也發起封溪護漁運動,金瓜寮溪也因此受益,在護漁政策下,溪流中魚類資源豐富、濕潤的氣候造就成群的蕨類生長、深谷與水潭的地形更賦予它豐富的生態價值,是很好的自然教室,金瓜寮溪旁的魚蕨步道因而誕生,這條相較於其他早期的古道更為完善的步道,很適合一家大小走訪。
漫步蕨影搖曳間,聆聽山林絮語
驅車前往位於坪林西南隅的金瓜寮魚蕨步道,步道分為北側和南側入口,我們選擇從南側入口出發,入口旁設有廁所,還有公車站牌,從坪林國中搭乘社區巴士即可輕鬆抵達。初入步道,石階引領我們緩步向下,總長約1公里,往返僅需1小時,坡度平緩,路面寬敞,全線隨著北勢溪的支流金瓜寮溪的蜿蜒流淌,步道遵循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設計,採用當地石材、筆筒樹和杉木作為階梯與橋樑。
沿途徒步於枝葉扶疏的羊齒濃蔭下,樹影斑駁照映在青苔沁潤的石階上,步道上的景點令人目不暇給,有給猴群的天然步道—猴橋、因錯落的岩層形成的斷層瀑布、親水的月牙灣和密生蕨類的蕨類公寓, 每一處不經意的拾景,都令人流連忘返。
清澈見底的金瓜寮溪,潺潺溪水時而平靜,時而急湍,切割出峽谷、深潭與淺瀨等多元環境,這片生命之泉更是孕育超過300種的動植物。秋冬時東北季風挾帶著豐沛水氣,滋養著步道兩旁的茂密闊葉林植物,潮濕的氣息也造就了數百種蕨類植物叢生,「蕨類公寓」位於密度極高的蕨類群中,間歇點綴著5~10公尺高的筆筒樹、台灣桫欏和鬼桫欏,樹上還攀附著鳥巢蕨與地生型蕨類雙扇蕨相互輝映。豐富的林相層次為鳥類提供了理想的棲息之地,漫步其間,耳畔不時傳來鳥的啁啾與流水聲。
月牙灣,封溪護漁的豐碑
繼續沿著溪畔步道前行,兩旁是高聳入雲的古木與叢生的蕨類,除了石階路,偶有盤根錯節的原始泥土路,也有被濕潤苔蘚覆蓋的木板路在腳下微微打滑,使得這看似簡單的路徑,行走時更需格外小心。
近年來,封溪護漁的生態保育努力顯現成果,使金瓜寮溪重現生機,魚蝦群聚,沿途可見馬口魚閒適自如地在溪中悠遊,潺潺溪水與魚隻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艷瀲的金光,彷彿將它的舊名「金溪」重新喚醒。
當走至「月牙灣」,這片優美的淺灘猶如大地的臂彎,擁抱著金色閃爍的溪流,我將手放入冰涼透徹的溪水中,頓時感到一股清爽直達心底,我靜靜凝視著在水中穿梭的馬口魚,似乎時間也隨之緩慢了下來,若是獨自徘徊,或許會在這片寧靜中駐足片刻,讓思緒隨水流漂遠。
這裡的綠,不僅蔓延於蓊鬱林間,也從澗溪中折射出如翡翠般光澤,沁人心脾。步道所在之處屬於護魚區,為了維護生態平衡,當地嚴格規定禁止撈取魚蝦或在此露營,就是為了讓這份自然的景緻代代相傳,永續而生。
寒露時節,茗品茶的歷史
告別蒼翠的步道,我們驅車轉往金瓜寮小鎮,讓這趟健行之旅在裊裊茶香中畫下句點。十月的寒露時節,空氣中彌漫著微涼的氣息,正是冬茶飄香的好時節。山城裡的家家戶戶開始烘茶,烘焙的馨香縷縷升起,微風輕撫成了茶香滿溢的村莊。
回首1881年,當年吳福老從安溪縣引進王義程所創的包種茶製法,他大概想不到這項工藝會在這片山林中扎根、發芽,再以甘甜的金瓜寮溪水淬煉出的茶葉靈魂。而百年後的我坐在當地茶農的茶室裡,捧起一杯溫潤的茶,似乎能在茶湯的餘韻中,一起走進這段與歷史共飲的旅程,品味茶葉的故事。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