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前先看看天氣預報,這些都仰賴氣象署提供的資訊。不過氣象署今年度的預算,被刪減1億多元、凍結3.37億元,他們很擔心會衝擊到,天氣預測的能力,因為,被刪減的預算包含水電費,尤其是負責運算的超級電腦耗電量很大,一但用電受到影響,後續環節也都受到衝擊。但是藍營立委表示,氣象署今年編列的預算,實際上比去年多出4千萬元 。
今天會下雨嗎明天會是個好天氣嗎,想得到解答靠的就是,氣象署內的這些超級電腦,氣象署去年開始採用第六代超級電腦,水平解析度從3公里縮減到1公里,更能面對台灣複雜的地形,另外根據2023年11月的排名,氣象署超級電腦名列第69名,而今年度氣象署預算,被刪減1億多元凍結3.37億元,他們就點出氣象預測能力,有可能會受到衝擊。
氣象署長呂國臣說:「高速電腦部分我們覺得在穩定運行方面,會直接影響到數值模式的即時性,和它的品質,此外我們在導入AI的過程裡面,我們極需要一些算力的資源,那這些算力資源也會因為,這些凍結跟刪除預算,會造成我們進程受到影響。」
氣象署表示,被刪減的預算就包含水電費,因此如果無法提供足夠的電力,就會影響超級電腦的運作,接著導致預測能力失準,地方政府決策也會因此提高錯誤機會,交通部長陳世凱說:「我們氣象署所用高速電腦,第一它的耗電量高,第二高速電腦需要很高的散熱,也就是說冷氣需要開非常強,這個部分如果受到影響的話,台灣整體的不管是地震的警報也好,或者是氣象的預測,一定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立委廖先翔(國)說:「氣象署今年編列的預算,比去年的法定預算多編4千萬元,扣除掉通刪的首長特別費,出國旅費以及媒體宣傳費,我們只刪400萬元,在經費增加的情況下還沒有辦法執行業務,我會建議這樣的執政團隊下台。」從天氣觀測到地震預警系統等運作,正因為貼近民眾更容易引發關注,後續氣象署該如何來因應,預算是否有機會解凍都將是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