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捕捉音樂靈光 寫在歌裡的城市生活(台北畫刊113年9月)

臺北旅遊網

更新於 2024年10月03日18:00 • 發布於 2024年10月03日18:00
P14-17_音樂創作-1
P14-17_音樂創作-1

西門町入夜後格外熱鬧,直到深夜仍人潮不休。創作源自於生活的體驗與觀察,許多音樂人無須刻意尋找靈感,也能自然而然地將生活於一座城市的感受寫入歌裡,並以音樂語言道出城市的特質。傾聽音樂人訴說生活的同時,也能從中探尋音樂背後的大城小事。
台北的音樂場景轉變
自然動聽的旋律,搭配歌詞中描繪的咖啡館、公園、街道,以及下雨、上班車流、排隊人龍與河邊跑步等日常畫面,甚至是人們工作與生活的心情,創作歌手黃玠的民謠曲風有如素描般,勾勒出令人心有所感的台北印象。黃玠自道,「若民謠代表你從哪裡來、做出你那裡的音樂,那我的音樂確實與台北的人事物合而為一。」
黃玠分享自己直到離開台北、前往台中讀大學後,才在大學好友吳志寧推薦下接觸地下音樂,並以此為媒介重新認識台北。他回憶第一次看樂團表演即在台北市金山南路的「VIBE」,之後他更與吳志寧組成「929樂團」,偶爾至師大路的「地下社會」演出,這段往返於台中與台北的時光,也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養分。
「早期玩地下音樂不被視為一種事業,所以表演型態自由,還帶有一種脫序的野性。」黃玠說,煙霧瀰漫的地下空間、震耳欲聾的音樂、祕密集會般的氣氛、自由不羈的演出者,以及與舞台靠得很近、甚至就坐在舞台上看表演的觀眾,這些地下音樂場景已是現今難以復刻、台北獨特的時代記憶。
長年創作見證產業演變
從聽團樂迷到唱作俱佳的音樂人,黃玠不但見證台北Live House的演變,其投入音樂創作的歷程,也可作為台灣獨立音樂發展的寫照。「早期獨立音樂市場較小,樂團做自己喜歡的音樂,雖然沒有大公司的資源,但可以創作出多樣化的音樂作品。」
談及獨立音樂何時開始進入大眾視野,黃玠認為2006年開辦的「簡單生活節」為關鍵之一,「直到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人聽獨立音樂。」他也分享,其他城市的音樂節多在腹地寬廣的郊區舉行,但簡單生活節辦在位處鬧區的華山文創園區,其所呈現的美學、空間與氣氛,無不體現台北特有的都會風格。
寫入歌中的台北靑春風景
網路的普及、社群媒體及音樂平台的興起,讓音樂人的作品獲得更多被看見機會,但在此之前獨立音樂人自有生存之道。黃玠退伍後即以「女巫店」作為演唱起點,逐步累積音樂創作與表演實力。除了在公館演出及觀看表演,黃玠的工作室也曾坐落於此,因此公館是他最常活動的地方,並帶給他不少創作靈光。
黃玠與饒舌歌手蛋堡合作的歌曲〈放個假〉中,歌詞反覆提及的圓環、高架橋與地下道,正是前往工作室路上的風景。而寫進〈你是不是像我一樣〉的深夜咖啡館「路上撿到一隻貓」,十年後轉手改為「羊跳蚤」,黃玠說喜歡店家播放的獨立音樂,至今仍不時造訪。
師大公園則是黃玠的另一處記憶場景,「在地下社會歇業前,每次晚上表演結束若想續攤,我們就會坐在師大公園邊喝啤酒邊聊天。」黃玠情歌〈因為你〉中的師大公園,直到現在仍是年輕人約會、聚集的場所,見證不同世代的青春時光。
從深夜的咖啡館、街景到公園,黃玠說自己的歌曲畫面多屬於夜晚,雖然他不會刻意外出尋找靈感,但音樂創作是生活的累積,歌曲中的深夜氛圍便反映了他所喜愛的生活型態。黃玠認為,台北是一座適合夜晚生活的城市,若晚上想出門散步,他就會到西門町遊逛,「凌晨2時至6時的西門町,街道上仍有人潮。這裡保有一種野性,聚集了形形色色、各種年齡層的人,也是全台北我最喜歡的地方。」
歌詞訴說城市生活心境
對黃玠而言,音樂創作是不同生命階段的寫照,如2014年《大自然的力量》專輯中的〈你是不是像我一樣〉和〈一路向東〉,皆誠實記錄當時心境,「每個人應該都有過一段迷惘的日子,不清楚生活的目標,也不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意義。當時創作的音樂,就訴說在台北失去方向、想要離開的心情。」

P14-17_音樂創作-2

黃玠時常造訪播放獨立音樂、風格強烈的深夜咖啡館。
黃玠說,這幾年一直想遠離大城市,卻又與台北有所羈絆,「後來意識到問題不在台北,而是自己的心境。」愛上跑步則是他轉換心境的契機,〈好好聽〉便描述跑步帶來的愉悅:「在這樣美好的天氣/不要說話好好聽/風吹過耳朵的聲音。」他也分享,「台北有很棒的河濱公園,是全台灣最適合跑步的城市,我喜歡什麼都不想地跑步,純粹享受跑步本身的快樂。
除了寫下自己的台北生活,黃玠也以〈想回家的時候〉描述外地朋友在台北生活的心情,歌詞中溼冷的天氣、無人的小套房和無法返鄉的年節,都是觸動異鄉人想家的開關。創作這首歌的溫暖心意,一如黃玠所說,「很多外地朋友覺得台北人很冷漠、很有距離感,但我覺得與人保持一段舒服與友善的距離,其實是台北人的溫暖。當你需要幫忙的時候,我相信大家也會很熱情地回應。」
黃玠自言,回顧自己過去八年創作的音樂,才發現幾乎都以台北為背景,並記錄了生活其中的種種感受。為了呼應收錄在今年發行的《一切平常》專輯中的歌曲,他也在專輯封面呈現台北意象,畫面中的螺旋樓梯與天橋,即位於忠孝西路及忠孝橋附近。他提及取景背後的原因,「大學時每次搭客運回到台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架橋、螺旋樓梯及天橋,這些地景曾帶給我不少安全感。」
音樂人聚集的城市
至於台北有何獨特條件,使音樂人聚集在此創作與生活,黃玠認為,除了興盛的音樂產業及藝文活動,更重要的是小型音樂展演空間的存在。他指出200人以下的小型音樂展演空間是獨立音樂文化的搖籃,也是磨練表演經驗跟積蓄人氣的發跡地,對剛起步的音樂人來說十分重要。
黃玠也分享,至今他仍喜歡在小空間演出,「小空間的節目編排更加自由,離觀眾更近,因此能直接感受到觀眾的情緒,演出者與觀眾的分界模糊而浪漫。此外,在小場地演出時,同溫層的感受更加強烈,也可以更無顧忌地說話,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
城市的文化及生活風格是滋養音樂創作的養分,音樂人將自身對台北的記憶與情感寫入歌裡,樂迷則從中找到共鳴,獲得溫暖療癒的力量,這座城市也因為音樂的詮釋充滿動人的回響。

P14-17_音樂創作-3

台北市有適合跑步的河濱自行車道。(攝影/李智為)
【文・游如伶 攝影・鄒保祥、李智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