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地方安身立命 是人們最基本的想望 今晚封面報導 光陰的故事 也是一個家的故事 我們看香港 有一種特殊的房子 叫做寮屋 鐵皮搭蓋 層層疊疊 雜亂無章 這是香港的另類貧民區 住在這裡的多半是1950年代國共內戰期間 逃難過來的難民 他們在城市邊緣 或者山腳下 蓋了這種臨時住所 全盛時期.. 隨著人的老去 房子也越來越破陋 鏡伯一輩子住在寮屋..他們住的地方叫做茶果嶺 是香港最後一個寮屋社區 也將在明年全數走入歷史 全盛時期至少有住在寮屋 這幾年香港政府陸續拆遷 最後一座寮屋叫做茶果嶺 也將在明年走入歷史 香港的寮屋,是上世紀1945年到1950年代,國共內戰期間,大量移民湧入的產物,當時香港人口從60萬激增到200萬,超過30萬人就居住在這些依山勢搭建的簡陋鐵皮和木造建築內,如今全香港只剩3個寮屋區,其中一區明年就要拆遷,所剩無幾的老居民,再不捨也要學會告別。
依山而建的鐵皮屋,陽光下,透出一絲寂寥。雜貨店老闆娘:「當時好開心,鄰居都會打招呼閒聊,也常聚在一起燒烤吃火鍋。」
憶往昔,熱鬧景況早已不復追尋,位於九龍東部的茶果嶺村,是香港碩果僅存的3個寮屋區之一,歷經400多年更迭,預計最晚明年初走入歷史。茶果嶺村居民:「這裡多山 中國大陸移居來的人,就在這安頓下來,沿著山勢蓋起木造房屋,所以這些房子都很不整齊。」
1945年到1950年代,國共內戰期間,大量移民湧入,香港人口從60萬激增到200萬,超過30萬人就居住在寮屋內,惡劣的居住環境,迫使英國政府啟動拆遷安置計畫,但居民自有對策。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學助理馮志強:「民眾想住寮屋,他們想住在便宜的地方,所以他們還是繼續蓋房子,他們發現 要避開當局耳目,方法之一 就是沿著山坡蓋屋子,因為這些地方很難被發現。」
寮屋興衰,還與經濟息息相關。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學助理馮志強:「一方面 香港市區寮屋區內,有許多寮屋工廠,為這些社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讓人們在殖民時期有謀生能力。」
從馬來西亞遠嫁香港,接手經營夫家的雜貨店,茶果嶺熄燈後,她也可以收起店面退休享福。或許沏一壺茶,再敘當年。雜貨店老闆娘:「也沒辦法啊 對吧,一定會散的 有聚有散,人生就是這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