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女性病患比較愛喊痛?真的嗎?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1月24日08:52 • 發布於 2022年01月17日07:58 • 李韋萱/東方美.不美
女性病患比較愛喊痛?真的嗎?
女性病患比較愛喊痛?真的嗎?

一位髮型俐落、皮膚黝黑、身型健美的內科醫師,戴著桃紅色的聽診器跳上演講台前的長桌,拿起麥克風來的魅力讓人目不轉睛。他就是「傳說中」第一位讓手下的穆斯林住院醫師在 12 點時到祈禱室祈禱,開始建立起醫院裡文化包容的醫師。

演講過程中,他要我們閉起眼睛,回想自己過去所有「遷就別人」的「方便」或「無知」而形成所有大大小小、帶有偏見的行為舉止;他也要我們回想幾天前所做的「內隱聯想測驗」的結果。

我想起了好幾次為了避免來回糾正別人發音的麻煩,而直接以自己的「英文名」而非名牌上「合法名字(正式登記)」自我介紹;我想起了幾年來,聳肩帶過的那些「以為國際學生的英文就該有口音」、甚至「認為國際學生應該就是家財萬貫(才會來海外讀書)」的評論;以及我因過去成長經驗而對於各種體態的聯想與解讀。

這些從小潛移默化而形成的聯想並非絕對負面,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基線偏見(baseline bias);而在不同的文化交流與社會化過程中,因為人際關係制約反射的訓練,我們也多半學會隱藏一些較顯性的偏見,但我們也必須認知到:內隱偏見深埋於潛意識,正因如此,它們的出現與攻擊往往猝不及防。如能銳化自我感知,盡早察覺並反思,對於自我生命的價值觀極其重要,尤其在醫界更是深深影響所要照顧的病患。

看似無傷的內隱偏見,卻加劇健康不平等

「內隱聯想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簡稱 IAT)幫助人看見自己從出生後,來自環境、生活經驗、家庭、朋友等不同來源的刺激與影響所形成的獨特習慣與看法。這些因素使我們潛意識地對不同膚色、種族、性別、性向、體態、宗教信仰的人產生不同的行為、想法與解讀。舉膚色測驗為例,此項測驗以鍵盤上的 E 和 I 鍵將膚色淺與深的人分類,再將正面或負面的形容詞以相同的方式分類。最後,測練要求受試者輪流將深色皮膚與正面形容詞歸為同類,或淺色皮膚與正面歸類,歸類的正確性能代表自己對於皮膚深淺與好壞的內隱偏見,回答愈快,測驗結果愈精確。這看似無傷大雅的內隱偏見,卻深深影響美國種族間的健康不平等。

研究指出,在有選擇的情況之下,病人通常會選擇與自己相同種族的醫療人員,種族對等的醫療效果也較種族與文化背景不對等更佳。此外,非裔、印度裔與女性病人常被醫師認為「誇飾」自己的疼痛指數,因此會比白人男性更少拿到止痛藥物。甚至有案例指出,醫師認為非裔愛滋病患較其他病患不遵守醫療處方與步驟。

醫療人員根據個人經驗或傳聞的假設以及「腦補」,常造成延遲關鍵治療等醫療糾紛。這些事件幾十年來重複上演,但多數被隱藏與忽略。直到知名網球選手賽琳娜威廉斯(Serena Williams)的主動發聲,才將問題搬上檯面,引發眾議。

事情是這樣的:威廉斯剖腹生產後,由於先前經驗,察覺自己有血栓徵兆。但當她向護理人員表達擔憂並要求電腦斷層掃描和抗凝血劑時,護士卻認為應該是止痛藥劑讓其神經緊繃、精神錯亂。直到她堅持要求醫師檢查,才找到肺中的栓塞,及時獲得適當處理。研究顯示非裔女性較白人女性多先天生產併發症,如子癲前症在非裔女性中發生機率高 60% 且更嚴重。

而當醫護人員潛意識認為非裔病人擔心自己的症狀只是「誇大」而延誤處理時,後果不堪設想。我們當然願意相信,醫療團隊在有限的時間、精力與醫療資源之下,都已竭盡所能地做出當下最專業也最適當的判斷;同時理解在前述限制之下,必須快速做出醫療決策,極具挑戰性;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臨床直覺和潛意識的偏見,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醫療人員如何避免觸發偏見?

這堂課教導我們如何正視自己內隱偏見,並提醒醫療人員幾個容易觸發偏見的「地雷」狀態:

  • 疲勞、睡眠不足
  • 趕時間
  • 飢餓
  • 面對病患模糊的描述
  • 解讀病患的主觀症狀(如疼痛程度)時

在這些情況下,若能提醒自己慢下腳步,更注意自己的用字遣詞、適時尋求其他人的意見,較能避免因自己潛意識的偏見,而做出「非最佳(適當)」的選擇與決定。

此外,Jerome Groopman 的 " How Doctors Think ” 一書中強調,醫療決策不單是靠醫療人員在盡可能避免隱性偏見的前提下,解讀病人話語後的判斷,更多是倚靠病人詳細表達自己的症狀演化歷程。在接受醫療的過程中,若能將症狀起初發生的時間、位置和變化──如疼痛/不適的特徵與指數、症狀發生時身處的環境與活動,以及家族病史或先前類似的經驗,盡可能仔細且堅定的表達給醫療人員,將有助於醫者更了解病患的處境與需求,並將被隱性偏見影響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若在醫療環境中遇見與自己相同背景或種族的醫療人員,或許在允許的範圍內,也能請他們為自己發聲、與直屬醫療人員溝通。

如何面對他人的偏見?

最後,當面對他人無意間加諸於自己身上的偏見,教授也提供幾種應對辦法:

  • 間接透露自己對於他人玩笑的不適或不認同
  • 板起臉,並拒絕參與討論
  • 直接在當下表態
  • 堅定、清楚、簡潔有力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 轉移注意或談話的重點
  • 找上級或第三者討論或介入
  • 延緩處理,下次發生時再進一步詢問
  • 觀察並理解當事人的想法,釐清是否自己的解讀與當事人的用意不同

盼望我們都能意識到自身與他人偏見,積極應對與調整,讓無論是醫病關係還是日常中與人的對應關係都更加舒適、自在。

執行編輯:劉芳瑜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當女人需要止痛藥,卻被打鎮靜劑──醫療體系為何「否認」了女性的疼痛?
●用「科學」之名,行歧視之實的智商研究──小心!「偽科學」就在你身邊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