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不是你想像中的科幻電影!《星際救援》劇情&結局解析(有雷注意)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19年09月27日18:00 • 孫艾莉

星際救援》(Ad Astra) 讓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 踏上前往群星的旅程,縱然有如此龐大的目的,但他本人其實比較關心那些在他生命中更渺小、更細微、更加內在的部分。因此,在大家引頸期盼、久候多時,由詹姆士葛雷 (James Gray) 所推出的這部科幻電影來到尾聲時,觀眾的心裡將會留下很多問號。

布萊德彼特主演的新片《星際救援》並非普通的科幻電影,富有深厚的人文關懷。
布萊德彼特主演的新片《星際救援》並非普通的科幻電影,富有深厚的人文關懷。

警告:以下有《星際救援》大雷!

片中,由布萊德彼特所飾演的羅伊麥布萊德 (Roy McBride) 被美國太空司令部 (SpaceCom) 延攬,請他協助聯繫「利馬計畫」(Lima Project) 。利馬計畫是一艘失蹤的探險船,由羅伊的爸爸克里福德(Clifford,湯米李瓊斯 (Tommy Lee Jones) 飾) 負責駕駛,推測已在數十年前就被摧毀。由於地球一直受到宇宙突波 (Surge) 的破壞,造成嚴重的電路問題,讓無數人類陷入危險,人們相信,這一切都是利馬計畫上所裝載的反物質惹的禍。羅伊秘密地經月球前往比較有可能聯繫上父親的火星,沒想到他所接收到的大部分情報都是假的。美國太空司令部其實想殺掉克里福德,他們請羅伊來,只是為了得到克里福德的回應,藉以追蹤他的所在位置,好指派一支備有核彈的軍隊前往殺死克里福德。羅伊發現之後便破壞這項任務,並獨自前往父親身邊,希望能摧毀利馬計畫,並拯救父親的性命。最後,他們成功毀滅了利馬計畫,克里福德迷失在太空中,羅伊則踏上返家的歸途。

整部電影中,最難理解的部分就是結局了。布萊德彼特把他在泰倫斯馬力克 (Terrence Malick) 所執導的《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中,所詮釋的深沉低語帶入《星際救援》裡,故事焦點集中在「個人內在」。然而,當他獨自踏上可能再也回不了家的任務之旅,所有的內心解析與體會,開始互相糾纏、融合,這就是《星際救援》結局的真意所在。

 

《星際救援》大轉折:利馬計畫發現外星生物不存在

《星際救援》劇照。
《星際救援》劇照。

克里福德麥布萊德所主導的利馬計畫,早在主線故事開始的 16 年前就被送至宇宙中。它的任務是要在海王星建設基地,監控太陽系外宇宙生命的蹤跡,而不被太陽及其他星球干擾。

就像地球歷史所記載的,利馬計畫太空船在土星及海王星之間失去蹤影(在這部電影中,天王星很明顯地不存在),消失了的克里福德被視為人類的英雄。但事實上,他早已被幽深空盪的廣大宇宙給逼瘋。當太空船上其他組員們意識到,地球之外不會有任何外星智慧生物的訊息或指示後,他們想要回家。克里福德認為這些人太過軟弱,於是殺了所有想回家的「叛變者」,同時持續進行搜尋外星生命的任務。當羅伊找到克里福德時,克里福德表示:當最後一批原本效忠於他的人員,試圖逃離並破壞發射機時,才開始產生突波——意指地球突波災難的發生,都是這群「叛徒」害的。此番言論雖然可信度不高,但非常符合克里福德對這項任務狹隘又偏執的看法。

《星際救援》中湯米李瓊斯飾演布萊德彼特的父親。
《星際救援》中湯米李瓊斯飾演布萊德彼特的父親。

利馬計畫的核心問題在於:這項任務真正的目的為何?以及任務成功與否的定義為何?對克里福德來說,他會鍥而不捨地努力尋找任何跡象,只有在他發現外星生物確實存在的鐵證,才算完成任務,而這件事永遠不可能達成,科學合理性成為壓垮克里福德心智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本就是寡情的人,這項毫無希望的研究成了他追尋的目標,但也使他逐漸失去「人性」。

 

《星際救援》羅伊麥布萊德的真正任務

《星際救援》中,緩慢地拼湊出羅伊麥布萊德對任務的動機與目的。初登場時,他是一位獻身軍旅的男人(而這也是早先他與妻子艾娃 (Eve,由麗芙泰勒 Liv Tyler 飾演) 關係出現裂痕的原因),被派去執行簡單的修復任務。他在執行任務時所抱持的想法,與個人及家庭無涉,這便是美國太空司令部所欲利用的特點,得以掩飾他們想讓羅伊成為積極尋找並殺掉克里福德的角色。他們藉著重複的心理評估,持續監測羅伊的精神狀態,並非為了測試他是否幸福,而是在衡量他完成任務的風險有多高。這邊有一個很諷刺的點:克里福德和羅伊都是屬於任務至上的人。由於克里福德從小灌輸的薄情「身教」,讓羅伊能夠明白父親的內心,才能阻止他殺害利馬計畫的組員。

《星際救援》劇照。
《星際救援》劇照。

然而,當「羅伊的父親」這個形象重新回到羅伊的腦海中,迫使他去面對自青少年時期就被壓抑住的感覺。電影伊始,羅伊還是位軍人的時候,「個人」這項定位逐漸被削弱,讓他更能投入情緒在工作上。同時,他對周遭世界的信任感也正在下降。在羅伊的生命中,有關他父親的事情,就讓他被騙了 2 次。當他試圖聯繫已疏遠的雙親時,他已成了一項「工具」。甚至是他在前往火星時所遇到的試煉——憤怒實驗用狒狒及緊急迫降,都被船員們的軍國主義所渲染,他們到底多想讓羅伊在意外情況下成為英雄?

雖然很容易便能發現美國太空司令部打的如意算盤,就是製造羅伊的核心動機——他們先將克里福德視為威脅,之後再殺了羅伊,但這是個長久且非常針對個人的計畫。事實上,直到他與海倫蘭托斯(Helen Lantos,蘿絲奈格 (Ruth Negga) 飾) 對抗,得知她失去雙親時付出了多少代價,才決定完成任務,並取回他所乘坐的火箭「仙王號」(Cepheus) 的控制權。

《星際救援》結局的意義

《星際救援》劇照。
《星際救援》劇照。

搞清楚羅伊和克里福德的複雜旅程,對於理解《星際救援》的結局非常重要。簡言之,父子團圓,一同實現拯救人類的共同目標,之後爸爸迷失在太空中,兒子改頭換面返家去。這是一個很標準的結局,一個會讓很多人希望能夠更抽象、像是《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那樣的科幻結局。

在橫跨太陽系,長達數十億英里的路程中,獨自旅行的羅伊開始失去自我,不斷反省那些在他身上的父親的影子,並在這段過程中破繭而出。過去的羅伊試圖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不管出自他的內心,或是美國太空司令部的堅持),即便這並不是他想做的。在旅程中,他開始重新審視這樣的想法和心態。

《星際救援》劇照。
《星際救援》劇照。

克里福德則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意識到問題。在他放任自己「墮落」之前,得到他的兒子對利馬計畫失敗一事的安慰。他發現他在地球上一無所有,且似乎對他的舉止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有所認知,所以從他兒子的手上「釋放」了自己。這是一種解開束縛的象徵,切斷了看不見的繩索,也象徵著羅伊走出了父親帶給他的陰影。

最後,羅伊利用他父親太空船上的門閂保護自己,以順利通過海王星環 (Neptune’s rings) ,抵達仙王號火箭。並且藉著之後的爆炸能量做為火箭的動力而返回地球(在現實中能否達成似乎有討論空間)。他帶著全新的眼界回到家中,對世界滿懷敬意,接納了他在宇宙中的地位,且重新維繫他與前妻的關係。

 

為何《星際救援》不是一部科幻片?

《星際救援》劇照。
《星際救援》劇照。

前往星群,在宇宙中探索人類的孤獨之境。《星際救援》的結局擁有非常明確並紮實的意義。羅伊的旅程帶領他與迷失的父親相聚,使他開始評估身心靈上的差距是如何影響他的生活。羅伊之所以選擇從事這份工作,都是因為克里福德,出於崇高的榮譽感,讓他逐漸疏遠眾人。在整部電影中,羅伊一直在處理這部分的自己,起初他不甚樂意,但當他跳脫長久以來束縛他的框架後,便十分順利地進行。這樣的安排並未帶來爆炸性的激烈衝突,因為這部電影的重點並不在此,而係著重於羅伊成長之後所衍生的一切。在電影的最後,羅伊卸下內心的重擔,回歸社會,更重要的是,他很快樂。

《星際救援》布萊德彼特與蘿絲奈格。
《星際救援》布萊德彼特與蘿絲奈格。

《星際救援》旨在處理世代以來關於男性特質的探討,但又不落入科幻片的窠臼,令人驚艷。誠然,這趟前往太陽系最遙遠一方的旅程,透過令人窒息的場景設計,體會到缺少氧氣或陽光的焦慮,充滿壓抑感,非常耗費心神。但這並非影響劇情核心或角色成長的必備要素。審視內心是電影中最重要的主題,這趟太空之旅只是給予一些聲光效果。即使把太空探索改成深海歷險或城市迷蹤,一樣能闡述主題。

那為何要特意將場景安排在太空呢?這個世界中錯縱複雜的各式建築,是何時建造的呢?火箭取名為仙王號、太空船取名為利馬計畫,有在引用什麼神話的隱藏含義嗎?這些都是這部片的未解之謎。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星際救援》:安排在漆黑但毫無意義的宇宙中,呈現那些最渺小,但也最重要的事物。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