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大浪來自最深的凹處」 片名《波濤最深處》寓意深

鏡週刊

更新於 2021年05月30日08:59 • 發布於 2021年05月29日21:58 • 鏡週刊

資深導演黃明川的最新紀錄片《波濤最深處》,以亞洲4國、16位女詩人為題材,拍攝足跡遍及台灣、印度、菲律賓、斯里蘭卡。片中女詩人透過詩作反映她們對於所處時代、社會的心聲,並在鏡頭前朗讀自己的作品。黃明川看見女性力量匯聚為推動時代進步的浪潮,片名《波濤最深處》也有寓意。

問黃明川《波濤最深處》的片名從何來?他表示,要先從該片的英文片名《Deepest Uprising》說起。「Deepest Uprising」從字面翻譯,是「最深的起義」,其中的「最深」也與中文片名《波濤「最深」處》相應。

黃明川解釋,片名與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最知名的木刻版畫《神奈川沖浪裏》有關。「這幅畫描繪高起的巨浪,但在浪花下的遠處,浮現很小的富士山,呈現非常戲劇性的關係。而一個浪要起那麼高,一定有凹下去的地方,因為大浪是來自最深的凹處。」

黃明川表示,影片中談的就是女性起義的念頭,而起義的波動其實是來自於最低潮、最困難的地方,然後形成ground zero(原爆點、發源地)擴散出去。而中文片名「波濤最深處」,也是在提醒大家,看見一個浪潮,不要忘記最深處的起點。

時間很重要! 當年「百大台灣詩人」已走將近一半
領先《賽德克·巴萊》20年! 這部電影早就用原住民語
查看原始文章

《波濤最深處》中的斯里蘭卡詩人Kalpana Ambrose。(佳映提供)
《波濤最深處》中的斯里蘭卡詩人Kalpana Ambrose。(佳映提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