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新故鄉願景》草仔市生力軍 翻轉鹿港

中時新聞網

更新於 2019年08月04日23:39 • 發布於 2019年08月04日20:10 • 吳敏菁專題報導

「老房子是我們的根,我們怎麼能拔自己的根?」小鎮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常務理事許書基長年投入修復鹿港老屋,並召喚一批熱血青年,包括「小艾人文背包客棧」29歲總管家歲紀筱榆,在「茉莉人文環境教育中心」實踐志業的26歲黃雅君,一同保存並為鹿港老屋灌注新生命力,要讓文化的種子重新著「鹿」。

創意平台 巷弄召喚回魂

走過繁華的鹿港一度被遺忘,卻也得以大量留下巷弄肌理、老舊建築,文化古韻如今讓鹿港鹹魚翻身,再次寫下旅遊、觀光和文化新頁;然而,吸引力帶動生機後,卻也加速拆毀老屋的速度,老屋其實正是鹿港的靈魂所在,當拆光老屋後,鹿港還能魅力獨具嗎?這讓保存老屋成為新世代最重要的歷史挑戰。

許書基號召搶救100棟老房子、搭起100個年輕人的創意平台,在排列組合中創造1萬種可能的生活方式,頹廢巷弄正被召喚回魂,注入新的力量。

文化扎根 旅人播向遠方

「小艾人文工坊」是後車巷從廢墟裡開出的一朵花,紀筱榆難忘環島旅行,意外走進爸爸的故鄉,和許書基投入修房子、修水電,讓故鄉也有旅人棲息的夢想萌芽,鹿港第1家背包客棧於焉誕生,他當起總管家,從此生活和工作再也分不開。

「文化扎根、再扎根。」紀筱榆以活潑心思,為投宿旅人設計深度體驗鹿港的方式,如夜訪鹿港、老屋串門子、來鹿港迷鹿等,把文化種子插上翅膀,透過不同旅人將這段鹿港的時空體驗播向遠方。

在客棧裡,他分享許書基搶救百棟房子的夢想,也分享對旅行、鹿港的情愫,更聆聽來自世界各地、各樣人們的旅行故事,透過這些故事回饋、交流,漸漸讓許多人更願意重新審視這快被遺忘的老地方、帶動更多老房子的修復,開始了希望的接龍。

「樑露工坊」在後車巷47號,陳俊位的椅寮(長板凳)、潘瓊慧的手染拚布,都是在庭埕完成的多采作品。彰化縣鹿港郊金長益湄洲天上聖母四媽協會也在後車巷40號,修復老磚房成為行郊博物館,傳遞這兒曾經商船貿易雲集的史頁。

「桂花巷人文茶館」更是許書基、吳涵玲改造鹿港的起點;陳錦煌在後車巷27號叨唸著「千斤力,毋值四兩命」,卻日復一日手作傳統竹蒸籠。走進這條鹿港草仔市,一間間老房子都是充滿故事、生命力的活文化館,讓人看到「鹿港的美,是日常的點滴刻畫而成」。

日常點滴 改造保存歷史

位在金盛巷的茉莉人文教育環境中心,曾是鹽館司爺的房子,有著美麗樓井,屋主無償提供小鎮文化協會使用,許書基打造成文化基地,黃雅君等人策畫無數課程、辦活動,「將鹿港每個古往今來的日常都告訴你」。

茉莉今年舉辦拜天公,和學子再度體驗傳統虔敬和儀式,也和中原大學景觀系開辦中原逐鹿工坊,年年師生們來8天7夜鹿港蹲點,完成手繪鹿港八郊歷史圖誌等作品;另和鹿港大專文青會共同玩起「金銀島」計畫,社區阿嬤帶領國小學童玩起捏麵人,捏出鹿港「千里眼與順風耳」,還有來阿嬤家學做發粿、阿公教你鹿港腔、找金孫寶貝寫書法等,培養在地年輕一輩對鄉土的自信,更從文化土壤中激盪生活新靈感和想像力。

一場新文藝復興運動已經悄悄展開,這群新血輪翻轉了破落老巷,帶動更多人參與,承載文化、保存歷史老屋做書店、茶館、餅舖、工作坊,豐富了生活,新的巷弄美學奮鬥過程儘管曲折,但這群年輕人都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想像有多遠,就可以走得有多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