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4】台積電每消耗1度電就為世界省下4度電

DIGITIMES

更新於 2022年05月26日01:55 • 發布於 2022年05月26日01:55 • DIGITIMES - 陳亮穎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4】台積電每消耗1度電就為世界省下4度電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2021年9月宣布,從2025年起碳排放零成長、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為目標,等於要將目前每年將近1,000萬噸的碳排放直接歸零。這樣的豪語被稱為「台積電史上最大膽承諾」,如何落實備受產業關注。

台積電在環境永續上所做的長期努力,不但已經帶動台灣新能源產業發展,也連續20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成分股,並且是全台唯一在MSCI ESG Research的MSCI ESG評等中獲得AAA評等的企業,更是全球第一家加入RE 100的半導體企業。而由標準普爾(S&P)評等之台積電2021年ESG分數為87分,其中台積電在環境層面得到88分,而最高為99分。

台積電在推動ESG上的作為,可歸納以「組織架構設計由上而下推動ESG」、「供應鏈管理」、「使用再生能源與提升用電效率」、「水資源管理」、「防治空氣汙染」等5大方向,並在上游採購、公司營運與客戶使用等3大階段發揮其產業影響力,打造半導體的綠色永續供應鏈。

以組織架構設計由上而下推動ESG

為了充分落實ESG策略於台積電日常營運中,台積電以「ESG 指導委員會」為內部最高層級的ESG決策中心,並以《台積電ESG政策》為永續發展的最高指導原則。其下則有ESG委員會擔任上下整合、橫向串聯的跨部門溝通平台,與多位不同領域的高階主管共同檢視公司的核心營運能力,訂定ESG中長期策略方向並實踐。同時,與治理、環境、社會有關的議題在ESG委員會中皆有明確的對應負責單位。透過分工明確地架構組織,台積電將ESG政策、願景與使命自上而下傳達至各部門,落實於全公司的日常營運中。

除此之外,台積電鼓勵員工提出能有效落實ESG治理5大方向的想法,以厚植公司各部門間的永續治理文化,繼2020年舉行第1屆TSMC ESG Award後,2021年第2屆總計報名提案數達1,257件,相較第1屆成長60%,顯示愈來愈多的內部員工投入實踐永續治理。

供應鏈管理

台積電身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導者,在提升自身公司營運的永續目標之外,同時也引領供應鏈共同展開永續行動,以打造綠色永續的半導體供應鏈,持續降低營運中斷風險。要求第一階供應商需簽署《台積電供應商行為準則》方能展開合作,並在後續合作中定期接受風險評估與現場稽核,持續進行改善措施。

供應商須以「永續管理自評問卷」自評風險、或由台積電評估永續風險,評估中對於重大違規供應商要求持續改善並提供輔導。簽署與自評風險兩項要求在2020年都達到完成率100%。另外,台積電要求設備供應商在2030年前須減碳20%,並且將此目標列為採購評選標準,以帶動供應鏈一同減碳。在對供應商的輔導工作方面,台積電成立「台積電供應商永續學院」,無償提供供應商學習永續之資源,以強化供應鏈之能力與韌性。設計《供應商行為準則》五大主題課程,並列為台積電1,062家供應商之必修項目,截止2021年9月,供應商完訓率已達67%。

使用再生能源與提升用電效率

在要求、帶動供應鏈發展永續目標的同時,台積電也從多方面加強公司內部的綠色製造。能源方面,台積電同時從開源以及節流層面下手,也藉由生產效率更高的低耗能晶片在客戶使用面協助客戶為永續盡一份心力。

開源方面,台積電以企業成長以及環境共榮為願景,大量採購再生能源。而目前台積電已達成全球辦公室100%使用再生能源、簽署全球發電量最大的企業購售電契約、且成功提升5% EUV機台整體能源使用效率。

台積電也從客戶使用面著手,以高效節能半導體技術協助客戶生產更具節能效果之產品,並領先全球首先開發超低功耗技術。截至2022年2月,台積電以超低功耗技術所生產之晶片,已為全球累積節能逾20億瓦。據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表示,台積電晶片生產過程中每消耗1度電,就能為世界省下4度電,並在兼顧環境永續的努力下,不斷追求更加卓越、先進的製程。

水資源管理

為實踐水資源永續管理,台積電引進全球唯一可持續水管理標準(AWS Standard),成為全球第一家連續兩年獲得AWS白金認證的半導體企業。南韓SK Hynix也以台積電為學習對象,以台積電之水管理辦法及ESG管理架構為目標。

台積電五大AWS推動成果包括:(1) 良好的水管理制度,以提升因氣候變遷而不穩定的水資源風險因應;(2) 優良水質,排放優於法規且穩定的水質,避免汙染環境;(3) 可持續水平衡,提升水資源回收率並降低單位產品用水量10%;(4) 安全飲用水與環境衛生;(5) 健康水環境,持續監測、改善廠區對於流域水源的環境影響,並推動環境復育。

同時,台積電也投入再生水的開發使用,於2020年正式啟動「台積電南科再生水廠」計畫,以供給工業再生水降低自來水使用。並且,台積電推動「晶背研磨廢水資源化計畫」,晶背研磨廢水資源化系統於同年7月正式啟用後,截至2021年1月,晶背研磨廢水資源化計畫已為台積電增加約12,750公噸製程回收水量。此計畫預計在2022年擴大導入台積電興建中之先進封測廠區,以提升水資源回收率。

防治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防治方面,半導體製程所產生的尾氣主要為揮發性有機氣體及酸鹼性氣體,台積電堅持從源頭進行分流減量,同時在末端提升防治設備之效能,以零排放的思維進行控管。民國109年,台積電揮發性有機氣體平均削減率已達98.3%,提前達到民國119年度永續發展目標。酸鹼性氣體方面,台積電對濕式蝕刻製程排氣首度導入濕式靜電集塵(Wet-EP)現址式處理設備,其中,針對硫酸可達到95%以上削減率。

而溫室氣體排放部分,台積電推動低碳製造,汰換老舊設備以降低能源消耗、綠色工廠認證數為全台第一、並推動植樹薪傳計畫。但由於目前台積電的電力使用仍有143億度來自碳電力,大量用電的台積電用電方面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仍是達成淨零目標的挑戰之一。

挑戰與風險

台積電自2015年首度購入綠電後,連續3年成為台灣最大之綠電購買者。經濟部中央標準局2022年2月18日公告,在已發行的106萬張綠電憑證中,總交易數達91萬張,其中89.5萬張由台積電購得,相當於8.95億度綠電。

而台積電2021年實際用電量接近170億度,扣除核電與再生能源後仍有143億度來自碳電力,來自綠電的8.95億度電只是杯水車薪,若要達成2050碳淨零目標,除了台積電仍需擴展更多的綠能來源外,何麗梅也呼籲政府要早日開放碳權交易平台,作為吸引企業進行減碳的誘因。

台積電大量購入綠電固然是為降低碳排的行動,然此舉是否會因此壓縮台灣其他企業的綠色發展,使台灣其他中小型企業因無法跟上世界永續目標而難以進入市場?由於除了台積電與其他台灣半導體廠之外,也有許多資通訊與傳產製造業的業務和產能,在疫情與地緣政治因素的推動下回台生產而不斷增加用電需求,如何提升潔淨電源供應以滿足企業所需,值得政府與企業深入探討。

此ESG系列報導為DIGITIMES與台大領導學程合作成果,本文作者現為台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