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與支出就是財富的一體兩面,分別代表財富蓄水池的注水管和出水管。如果你只是努力賺錢,然後毫無節制地花錢,那麼你就只能擁有金錢的體驗卡,這是享樂主義的陷阱,更是無數人掉進的深淵。
文/子安
金錢的生命力
對普通人而言,他們無法存錢的主因就是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一方面,人們常為買衣服、買包包、買精品而後悔,但時間一久,好了傷疤忘了痛,待後悔的情緒平復,就又忍不住繼續買買買……。之所以會這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購物會讓我們感到快樂,另外,我們更不瞭解金錢的生命力,不知盲目消費會為自己帶來多大的損失。
有一句在理財行業很常用的話:MONEY NEVER SLEEPS,意思是錢是永遠不睡覺的……。就好比人是需要休養生息的,但金錢不用,它理應在你睡覺的時候也在幫你賺錢。套用金融理財的專業術語來講,那就是金錢具有「貨幣的時間價值」。舉個例子,如果你今天把1,000元埋到地下,多年之後,它依舊還是1,000元,更恐怖的是,它也許已貶值到只能買棵白菜了,也就是毫無生命力可言。但如果你把它存進銀行,它每天都能為你的帳戶產生更多的利息收益,這筆錢的生命力就變強。所以,當你花錢的時候,無論金額多寡,都要思考是否已實現了它的生命力。你是打算讓它在你的手中生出更多錢,還是換成東西傍身,徒然消耗掉金錢的生命力?
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財富的種子要靠一定程度地啟動資金來種下,沒有啟動資金,你的財富之路永遠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如果你的錢來之不易且為數不多,那麼請務必兌現金錢的最大價值,讓金錢成為能賺取更多錢的引線,或成為能夠生出更多錢的工具。
你應該聽說過倉鼠賽跑的遊戲吧。大多數養倉鼠的人都會買一個倉鼠之輪。倉鼠跑得越快,輪子就轉得越快,但即使如此,倉鼠卻依舊在一直運動的輪子中奔跑。哪怕看似日行千里,實則也是分毫未動。對於養寵物的人來說,這只是為了增加倉鼠的運動量罷了。
另人感到悲傷的是,許多人的一生都像倉鼠一樣,總是在財富的倉鼠之輪上奔跑著,不管是上班族、創業家還是自由職業者,大多數人的財富模型是上班、工作、創業、賺錢,然後再把它虧掉或揮霍掉,之後再繼續賺錢……,形成一種分文不傍身的財富循環。這也正是當下很多人的「阿基里斯腱」──賺到了錢,卻不懂得管理支出,自己的辛苦終歸於塵土,直到扼殺了時間的財富價值。
不同階級者的支出之殤
不同階級者的現金流特徵,其實大不相同。窮人的現金流特徵是不會儲存收入,也沒有大額負債,生活看似穩定,卻也不太能有較大的發展。簡單理解就是賺多少、花多少,過著「量入為出」的生活。
中產階層的現金流特徵是,利用負債來支撐高檔生活,再把收入全數用來償還負債。比如很多人貸款買豪宅和名車,然後把透過工作賺取的所有收入都用來償還房貸與車貸。這樣持續下去,家庭現金流將會變得越來越脆弱,尤其是當經濟形勢出現波動,或家庭突發巨額支出,比如龐大醫療費用,那麼一來,每個月的貸款就會變成壓垮家庭的重擔的稻草。
富人的現金流特徵則與前面兩者完全不同,他們的收入和負債是能夠有效轉化為資產的,而資產透過靈活規劃,可以再次產生收入。富人的財富總量大,所以即使消費高於平常人,卻也僅佔他們財富總量的極小比例。富人的大比例財富支出是在用錢生錢,以及用錢產生價值的基礎之上。錢生錢就是按一定的配比理財,透過購買國債、房地產等方式打造被動收入;用錢產生價值就是將財富投入到發展人脈、提升認知和醫療保健等領域,藉以提升自身的整體情況。
在結構上,富人擁有高額收入──包括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又有大額負債,還有大量優質資產。但與窮人不同的是,富人的負債能夠產生更多收益,所以富人不但不怕負債,還懂得利用負債來啟動更大的財富,形成財富雪球效應,並且確保在任何大環境下都能越滾越大。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支出情況是不同人群的重要區分點,也就因此造就了不同群組的財富狀況。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前面曾提到,「小資月光族」的代表人物艾莉的支出情況,她所有的開銷都屬於消費性支出,都是消費時代下包裝的產物,店家告訴你,只要買下它,你的身份就會有所不同,但實則不然。這些消費品帶來的快感極為短暫,轉瞬即逝,更不會幫你提升社會階層。
因為真正決定社會階層的不是你背的精品包、開的名牌車,而是你擁有多少資產、擁有多少現金流,整體實力處在什麼圈層裡。以消耗掉儲蓄為代價的光鮮,實則一文不值。因此,艾莉要做的是戒掉消費主義的毒品,減少消費,增加儲蓄,努力儲存人生的第一桶金。
接下來,我們再看中產階層張辰的支出。張辰把錢花給孩子身上,為他們報名國際學校、並且讓家人住豪宅,改善生活品質,自認為是把錢花在了刀口上。孰不知,他的支出結構並不合理,也就是管道的數量和類型出現問題。他的收入雖不少,但卻沒花在未來或投資上,忽視了實現金錢的長遠價值,疏於打造理財本身所能帶來的價值。
至於王健的問題核心即在於缺乏財商知識,不懂得用錢生錢的道理,抑或對未來過於樂觀,過著及時行樂的生活。豈料一旦出現變故,這種生活就將難以為繼。
我們對王健的建議是,降低在體驗上的花費,轉而把錢投資到身體健康上;或是投資在學習新知識;或是投資理財來獲得更大收益;甚至是投資社交來增長見識,建立起可以生錢的人脈。
理性支出的六大法則
第一,先留錢給未來。無論你賺多還是賺少,每次一有收入時,都要劃出預留給未來的錢。畢竟未來充滿變化和未知,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陽光明媚之時修屋頂。
第二,記錄開支情況。這有助於你瞭解個人或家庭的重要花費,明確生活的底限與目標。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制定一個家庭收支表,隨時記錄自己用於儲蓄、投資、休閒娛樂的錢,也便於妥善管理自己的收支情況。
第三,只留下一張信用卡,並且關閉所有網貸帳戶。不要覺得分期免息是福利,當你只把錢花在消費上,這實際上就是一種陷阱。一旦控制不住欲望,你就會產生超出主觀意願的消費,以至於最後沒能給未來存錢,甚至出現債務的惡性循環。當你持有的信用卡越多,花錢的機會和欲望也就越大,積攢的透支款也就會越多。
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個心理學規律,人們擅於合理化自己的選擇,所以請務必消滅不理性消費的機會,這才是你理性支出的開始!
第四,在住房方面,無論是租屋還是購買,請都選擇小一些的住房面積。隨著個人住房貸款的盛行,人們對住房面積和款式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很多年輕人從二十多歲起就開始為買房而奮鬥,並將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給了銀行。擁有大房子其實是追求虛榮心的表現,千萬不要為了擁有可能閒置的空房,而去拚命存錢或貸款,更不要為了填充空蕩蕩的房間而買回與之配套的傢俱和電器。這樣一來,生活就變成一場無休無止的苦差事。小面積的住房不僅維護成本低,並且在想要變現之時會有更大的優勢。
第五,避免盲目購物。我們要優化購買行為,比如只帶現金出門,不找朋友一起逛街購物。很多女性並不是在需要購物時才去逛街,對她們而言,逛街是消遣,購物則是愛好,而她們買回的東西更可能是一輩子都用不上。
當你面臨是否要購物的選擇時,答案就是「不要」,因為當你糾結是否需要這一個商品時,這就足以說明該商品的必要性不大。
第六,降低生活需求。仔細想想,你有很多「需要」其實是完全不必要的。你可以戒掉看雜誌的癮,退出無聊的社團,避免不必要的時間與金錢支出,儘量少買或乾脆不買得花錢送乾洗店的貴重衣服,利用上下樓梯、騎車、做家務、慢跑或散步等方式運動,這樣便可省下花在健身房的支出。
人的欲望是無限的,而店家們的終極目的就是激起你的消費欲望,掏空你的錢包,須知市場行銷策略總是層出不窮。我們要做的就是顧好錢包,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
神奇的「721 法則」:利器讓你事半功倍
我們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現金流從水龍頭流入家庭資產的蓄水池,這是我們的收入部分;蓄水池下方有一個現金的流出,這是我們的支出部分。而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控制蓄水池裡的流出,畢竟若不加以管理財富甚至有效節流的話,它就會慢慢流走……。
這裡介紹神奇的「721法則」,是一般人都該掌握的消費模型。它能夠控制如何讓錢流出後,得以過得幸福快樂,並且擁有持續的安全感。
在「721法則」中,7是消費支出帳戶,2是財富自由帳戶,1是應急資金帳戶。假設我每個月賺1萬元,我將70%的收入,也就是7,000元用於消費開支;20%的收入存進財富自由帳戶中,方便為未來預做準備;最後剩下10%則放在應急帳戶裡,以備不時之需。
為了實現這種最優配置模式,我們需要在發薪日或取得收益的那一刻,便先把其中的30%存進財富自由帳戶和應急資金帳戶中,然後這剩下的70%的資金,才是這個月能夠消費的金額。做過一遍之後你將會發現,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因為任憑你再怎麼花用,都只是剛好把70%的錢花完,而這就是理財的逆向思維。
有人也許會好奇,既然要達到財富自由的最終目的,那麼可不可以直接把80%的錢存到財富自由帳戶和應急資金帳戶即可,這樣一來,每個月就只花20%的收入。這樣當然是可行的,但你的生活品質便會因此受到影響,長此以往可能會影響你對財富計畫的堅持。
這就是人性,一旦你感受到的犧牲太多,那麼你對大局的執行力就會開始變弱。
我們會發現,很多理論雖然聽起來頗有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實踐,原因就是平常人總是很難對抗人性的。而「721法則」卻很容易實現,該法則在留存一定消費空間的前提下,有效幫助我們完成儲蓄,這樣一來,我們既能保持一定的消費,有努力向前的動力,又能在不知不覺間完成財富累積,理性配置自身收入。
留言 2
Pikachu's Wife♥️
作者你好,針對倉鼠的部份:
倉鼠在野外每晚需跑上20公里覓食,人為飼養下,空間相當有限,才需要給予合適滾輪,讓倉鼠消耗精力➕紓解在籠內生活的壓力;而非您文章中提到的「只是增加倉鼠的運動量」
也由於原生環境的關係,奔跑是倉鼠的「天性」
懶惰的倉鼠還是不會跑滾輪的(或跑的時間不長)
10月05日19:13
ASura
好廢的文章…
09月13日09:3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