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話題》關於短篇小說,我說的其實是⋯⋯《小說家 vol.2》劉梓潔✕林楷倫談創作心法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2024年11月28日10:01 • 發布於 2024年11月28日10:00

➤寫短篇小說,要先有靈感

Q:下筆前是否受特定主題或人事物影響?

劉梓潔:比起「靈感」,我想更準確地應該是「主題」或「問題」。要先有主題、有問題。也就是我最近、或現在、或一直以來關心、在意什麼?對什麼懷有疑問?而這與小說家的年紀、遭遇、生命狀態有極大的關聯,我始終相信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決定了你會寫出什麼樣的小說。

例如:〈親愛的小孩〉是三十出頭歲時思考我為什麼現在會很想生小孩?是身體激素作祟?還是我真的渴望婚姻?《遇見》裡的每個短篇都在處理為什麼人跟人會相遇又分離?明明是很合適的人為什麼還會分開?到底有沒有命中註定這回事?

很有趣的是,寫出來之後,疑惑也會慢慢解開,就算沒有答案,也比較能夠輕輕放下,或者向這個問題從容告別。

年過四十,身邊多位好友前後以各種方式離開人世,這是我從未想過的,因此也無比困惑,只要想起還是會激動地想拍桌子問為什麼?這是我目前在小說中探究的問題,我還沒完全搞懂,一定是寫得還不夠多。

林楷倫:我寫小說時,很常會先將自己進入飛航模式,阻斷各種媒體的干擾,例如書、電影、影集等。這是為了讓小說的場景、角色、那一句話活出整篇小說,我常常會把那些干擾說成精神污染。但能污染我小說的內容,大多都是很好的內容。

偶爾我會在寫小說時,看一些我覺得很難看的內容,為什麼?不喜歡的東西會明確知道為何不喜歡,邊寫小說時就會避開那些技法或是敘述。當下筆時,對自己說:「不要變成那樣喔。」

找尋題材時,得多吸收各種精神污染與厭惡的東西。有些題材很多人都寫過了,得問自己這些題材有沒有什麼角度是沒人看到的。能發掘到無人知曉的角度,那便是小說家的能力。

➤故事是骨幹,人物是血肉

Q:如何在短篇小說裡建立深刻的角色形象?

劉梓潔:小說角色絕不是作者的分身或代言,但兩者是分不開的,或者說作者與角色之間有種微妙的餵養或孕育關係。我會知道這個角色現在還在胚胎期,那就慢慢養著,有的懷胎三十六個月還沒長好,有的一夜之間快速生長。

餵他們什麼東西呢?有時是自己的感官,從一片指甲到整條脊椎或核心肌群。有時是看了一部電影或一套影集,就知道還有東西可以再餵進去。有的需要每天早上那杯高檔現沖咖啡。有的比較傲嬌刁蠻,還得用一次日本溫泉之旅餵他才能長得成。

也許有人要說,説得那麼玄幻,你就是在餵你自己吧。不是,有時我真的覺得我是在替小說角色而活。這些養分都不是為自己攝取,而是為了他們。等到他們長出自己的樣子,我們就可以一起在小說裡前進,到達終點之後,就可以說再見。然後我就得回頭去顧那些長不大的了。

林楷倫:每個小說家擁有的能力都不一樣,有人會用文字的巧妙安排做出深度,有人會用複雜機關做出難度。我深知自己的能力不是複雜機關派,可以做出一點點的文字巧妙,我是什麼系呢?寫幾篇之後,我發現我是物理系附身攻擊型,我只對角色塑造得更像他自己,不怕政治正確與否的附身——這才是我的能力。

然而要讓角色附身在文字上,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反而是「祓除」作者本身的堅持。作者得多面向地問自己那些堅持會活在角色身上嗎?倘若角色與作者的社經地位是類同的,當然可以。但如果有極大差異,務必「祓除」。

我在寫討人厭的男人時,方法往往是找出妻子大罵我或抱怨我時,那些毫無保留地毒舌我的模樣。我不會試著做出「完美」的角色,缺陷會讓人想要深深地去將缺陷的洞挖大,我們本來就不是完美的人,因為不完美,才有痛苦與快樂的瞬間。

➤討喜或討厭,該怎麼設計

Q:人物的內心描寫和對話有何重要性?

劉梓潔:小說比起劇本,最過癮的是可以寫許多的「內心活動」,而不必透過動作、情緒或對話來表現。儘管對話很重要,但我極少在小說中將之作為主要的推動或揭露。

對話最忌諱的是所有人說起話來都像同一個人,小說家無可避免地需要扮演。偏偏我不是愛演的人,所以早年寫小說時會避免寫對話,比較著重敘事者的聲音,甚至嘗試過整篇都沒有出現引號、對話的小說。反而是寫了劇本之後,才敢比較放手去寫對話。但首先誠如上一題,先讓角色長好,自然知道他怎麼說話、會說什麼話。

另外,寫好之後我會讀讀看,如果讀起來覺得怎麼那麼假?或那麼討人厭,就會刪掉重來。

林楷倫:我的眾角色們都不算討喜,甚至也不太愛跟人開口講內心。為什麼不開口說內心?因為讀者是看著他們人生,角色是不會忽然轉過來說內心的。但,所有的文字都是對話。我會讓我的眾角色們充滿各種味道與觸覺,哪個角色擁有俗爛香氣,哪個角色擁有油腥味,哪個角色摸起來黏黏的,我會做出這些細節,讓這些細節更直接展現角色特徵。

當確認好這些角色的模樣,接下來確認聲腔。講話習慣長句或短句都有差別,而這些對話的模式與習慣並不是單方面的。擁有些經濟與地位的男人習慣講長句,但他犯錯時會講短句。甚至在不同關係中,講的話也有所不同。這些有所不同時,得保有角色的聲腔,聲腔是一開口,讀者就知道是哪位角色講話。像是家人喊「吃飯了」那般的召喚效果,才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對話形塑。

➤純粹為自己而寫或為某人

Q:寫作時,是否有意識地考慮讀者的感受或期待?

劉梓潔:寫作時幾乎不會考慮讀者,特別是小說。會顧慮的只有跟之前寫過的東西比起來怎麼樣?是不是重複了?有沒有做出新的東西?有沒有進步?當然,如果有些延續的元素、角色或風格,而讓之前的讀者感到熟悉、親切、喜歡,這或許就算是符合了讀者的期待。

但我更希望自己是每次出手都可以拿出新東西的作者,讀者會感到新奇、爽快。我先與我作品中的角色並肩同行,然後我寫完之後先從這條路上撤離,到下一條路,但這時作品完成、讀者加入了,角色會陪伴他們一起往前走。正如我也是在許多經典小說裡的人物的陪伴下走到了今天。

林楷倫:我覺得自己很笨,是因為我不擅長挑戰讀者。我的小說不會巨大反轉也不會講很多詭計,甚至有時開頭就知道結尾。追求與角色共感,是我身為作家與讀者同時想要達到的事。

我會有意識地思考各種文章的目標讀者為誰。我知道很多人會說要為自己而寫呀,要寫出自己愉快的文章呀,這些話聽起來就令人有點不爽,邊講出這些話時,像是為別人而寫或是讓別人愉快的文章是種墮落與媚俗。

我寧願展開看似難易度很低卻讓人深陷不已的陷阱,也不願展開深不見底卻破洞百出的領域。寫作是說話,寫作是溝通,寫作是你我互相凝視的瞬間。我會寫很複雜的文字,但我很少寫了,為什麼?笨之外,也不想裝成很聰明的樣子,那不是我,如此而已。

➤不只是喜歡寫,還要一直寫下去

Q:對於剛開始創作短篇小說的新人作家,有何建議?

劉梓潔:先借用韓國導演李滄東的話:「你需要時刻想著如何在膠卷上簽名,如何證明這膠卷是你的而不是別人的。 這可能是通過你自己的個人風格、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或你自己的敏感性。即使它看起來很笨拙,但如果它能讓人們記住你的名字,它就會給你繼續拍電影的力量。 」

不要在意正在流行什麼。不要在意會不會得獎。不要害怕孤獨。勇敢正直地走自己的路。要把能寫小說當作最幸福的事,得獎、暢銷、被喜歡等等都是其次。按照自己的步調走,但紀律也很重要。要好好生活,好好吃,好好睡,最好可以練習瑜伽。要有信心,寫完之後要覺得自己怎麼那麼會寫。再借用日本導演北野武的話:「自己必須是自己的第一個粉絲。」

林楷倫:不要跟流行地去寫作,先想想自己的身份有什麼可以動用的世界。抓取那世界的時間與節奏,如同芙莉蓮的世界裡,時間節奏是異於人類世界的。魚販的日夜不同於上班族的日夜,找出自己(作者本身)與角色的時間差異與節奏。你不用喜歡自己的所有角色,但你要熟識他們。

此外,發表作品不一定要在文學獎,請多投稿。如果你只是要讓人看到你的作品而已,請多投稿。不管是文學獎或是投稿,都會有一定的規範,請把它當成練習,不要鄙視或是把它當成唯一一條路徑。時時焦慮,時時比較,有時會想不寫也沒差吧,但如果你有話還想寫,那就繼續寫吧。小說是完整偽裝的社群媒體,會有人聽到你的偽裝,當有人想揭穿偽裝時,就說這些都是小說吧。●

小說家 vol.2
作者:劉梓潔、林楷倫、沐羽、李璐、趙鴻祐、劉子新、陳禹翔
出版:惑星文化
定價:34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劉梓潔

作家、編劇,彰化人,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林榮三文學獎、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著有《父後七日》、《親愛的小孩》、《遇見》、《希望你也在這裡》等。現定居台中,並於大學開設劇本及寫作課程。

林楷倫

1986年生,台中霧峰人。曾獲得林榮三、時報等文學獎。2022年出版《偽魚販指南》獲Openbook好書獎,2023年出版《雪卡毒》。看完Z鋼彈後,思考如果能成為New Type,想感受的東西是什麼呢?

沐羽

來自香港,落腳台北,寫小說散文評論。著有小說集《煙街》,散文集《痞狗》。曾獲Openbook好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入選九歌散文選,入圍臺北文學獎年金。不想讀博,謝謝關心。

李璐

1990年生,喜歡酪梨。出版台籍日本兵議題之舞台劇本《南十字星》、小說《致不在場的他們與遲到的我》、歷史小說《雪的俘虜》。

趙鴻祐

1994年生,新北人,東海中文所碩士,現職行銷企畫。即將出版短篇小說集《烏鴉與猛獁》。曾獲國藝會文學類創作補助、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磺溪文學獎等,作品散見自由副刊、幼獅文藝、鹽分地帶文學。

劉子新

2005年生,喜歡講話,目前還在嘗試不要那麼聒噪,於是開始寫作。第21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散文首獎,以及新詩優勝。

陳禹翔

20歲的人類學系學生,現在暫居臺北。喜歡文學但不常和別人討論,樂於自己默默地讀,然後默默地寫。曾獲一些文學獎,但正努力重回不為投獎而寫作的時光。目前的夢想是得到一個可以無所事事的週末。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定期贊助

  • 單筆贊助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2024-11-28 18:00 劉梓潔, 林楷倫, 小說家, 短篇小說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