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com@stilclassis、@whitewatermedia
投資,最大的關卡是人性的「貪」與「怕」。考驗著我們想要致富的貪婪之心,也試煉我們擔心虧損的懼怕之情。面對市場的漲跌,沒有一個人說得準,但是在目前低利率、高通膨的環境下,有一件事是100%確定的:不投資,必然要面對「負報酬」的困境。
- 面對投資最怕的鴕鳥心態就是,「只要不投資,就不會虧損」。殊不知,什麼都不做,逐年升高的通貨膨脹率,已經讓你今年面臨2-3%的「負報酬」困境。因此,「不投資恐怕才是最大的風險」。
- 市場存在所謂「均值廻歸」的特性,過高(大漲)和過低(急跌)的價格,都不會是長久的型態。但如同巴菲特所說,正因為市場具有這種波動的特性,我們才能從中獲利。
- 但面對市場的波動,你需要先做好資金管控,讓銀彈「飛一會兒」,若能搭配定時定額的投資,不僅能讓你投資的安穩,也才能抱到市場回歸均值的獲利時刻。
不投資才是最大的風險
PHOTO CREDIT: MacroMicro
從上面台灣近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及「存款的實質利率」對照圖來看,在目前低利的環境下,當物價漲了3.36%後,放在銀行的錢一年後等於會貶值 2.61%。這只是單年的數據,若利率及物價的漲幅不變,放了5年後的複利效果,則會讓現在銀行戶頭的100元,只剩下87.61元的購買力。也因此,「不投資」可以說是現階段最大的風險。
市場下跌時,要比氣長才能不當被收割的「韭菜」
PHOTO CREDIT: MacroMicro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對投資人不太中聽的一段話,「我們歡迎市場下跌,它讓我們可以用更低的價格來買到想要的投資。」
而他給對於身處跌勢市場的投資人之忠告卻是:「股市下跌時,不要密切關注市場!」
實際上,這句話絕對不是風涼話,而是經歷過無數次市場千鍾百鍊的長期投資鐵則。
美國知名的財經網站MarkeWatch的專欄作家Mitch Tuchman也建議投資人在面對市場下跌時,要重覆地告訴自己下列三個重要的歷史數據:
- 過去百餘年來,美股大約每八年就漲一倍。
- 五十年前在S&P 500投資的1美元,如今己增值到超過100美元。
- S&P 500指數推出至今,任意挑一段五年進行的投資,結果都是正報酬。
拉長時間來看,不論是美股或是台股市場,都存在著一種「均質廻歸」(regression to mean)的特性。不論是市場過熱的價格狂飆,或是前景悲觀的市場大跌,總會接著出現價格波動與市場修正。但問題是,你的資本和耐性是否能比市場氣長、熬得住不當被收割的「韭菜」?
讓自己的銀彈「飛一會兒」:依歷史經驗做好資金控管
PHOTO CREDIT: 資料來源: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sp-500-market-crashes/
電影《讓子彈飛》中有一句經典台詞:「讓子彈飛一會兒。」意思是好事需要熟成,切莫一時心急慌了手腳。投資也是如此,沒先做功課、缺乏資金控管的投資人,在面對市場上漲時,容易會以為眼光精準而自大;在身處市場大跌時,卻又往往會心急停損而重傷。
然而,若是投資前能夠先從過去的歷史長河中,了解所投資的市場(或是資產類別),曾經歷過的(1)最大市場跌幅,以及(2)報酬回正所需要的時間,就可以更有效地進行資金的控管,保握以下的原則,即使面對市場大跌,也能夠心平氣和地靜待獲利。
- 手頭上一定給自己留有三個六個月(支出或收入)的緊急備用金。
- 投資一定是閒錢。不管利率多低,絕對不拿借來的錢投資。
從歷史上來看,除了百年難得一見的極端事件(例如19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外)。以美國股市為例,近一個世紀以來:
- 市場的最大跌幅約在-40至-50%之間。
- 市場的復原市場,則大約在30個月左右的時間。
正如同都市計劃的排水或防洪系統,會設定不同防洪頻率來進行規劃。保守的投資人,可以在留有足夠緊急備用金以及只以閒錢來投資的前提下,將預備投資的金額(也包含每個月可以再投入的資金),劃分為至少30個月的資金來進行投資。
這樣的資金控管方式,不僅有助於自己渡過市場大跌時的心理糾結,也因為有所準備,甚至可以在相對低點時適度地加碼,縮短報酬回正的時間,進而享受超額報酬的機會。
正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投資警語,「投資一定有風險」,但是它的風險卻是可以管理的。在高通膨的環境下,被動地持有現金是100%的負報酬,才是更大的風險。
我們應該要先做好資金的控管,拉長投資的時間、提高投資的勝率,才是正解!
本文經《好野人的工作、理財與生活》版主授權刊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截取使用。
*本文由 ELLE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加入ELLE LINE@好友,關注最新潮流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