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度香港學界精英籃球賽」在16日結束整個賽季,以拔萃男書院、協恩中學分別在男、女子組摘冠畫下句點,這個曾向台灣的HBL取經的學生聯賽,其實在賽制與球隊生態上,與台灣有很大的差異。
香港多年前曾派人到台灣,觀摩在小巨蛋舉行的HBL4強賽,向HBL取經的部分,著重在賽事包裝、宣傳上,例如安排主持人、DJ,以及各種場邊活動的安排。
精英賽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比台灣的中等學校籃球聯賽還要早6年,歷經多次改制,才有今日規模,加上花心思包裝,逐漸受重視。
由於學制不同,香港不像台灣有國中籃球聯賽(JHBL)與高中籃球聯賽(HBL),精英賽每隊球員可能涵蓋中一到中六球員,亦即國一到高三球員。
臺灣師大女籃的香港球員林普茵表示,因為沒有國、高中區分,如果夠優秀,一個球員打6年都有可能,也可能出現國中生打高中生的局面。
JHBL與HBL在甲級賽制上,前一賽季8強隊伍下屆可從直接從預賽打起,若無則要從資格賽打起,精英賽24個參賽名額,從港九、新界各分區中產生。
精英賽到8強之前採分組循環賽,HBL甲級則是預賽起都採循環賽,JHBL甲級8強採分組循環賽,HBL 8強則是單循環,精英賽8強為單淘汰。
高主教書院、聖類斯中學與聖保羅書院教練劉永熙表示,採8強淘汰賽的緣故,常有爆冷的賽事出現。
劉永熙提到,精英賽只有到4強,才會在具規模的大型場館舉行,並只有4強才有DJ、主持人以及各種週邊活動環節,8強以前都在公有場地進行。
HBL甲級則盡量從資格賽起,就在具規模的場館舉行,16強預賽就引進電視轉播、DJ等。
而在球隊生態上,也與台灣不同,這也讓選手的組成,與賽季的安排,出現和台灣差異極大的情況。
學界各個項目安排得頗為接近,以今年為例,精英賽4強開打前不久,同樣在啟德體育園區舉行學界田徑、手球賽事,不少球員兼項。
以此次拔萃女書院的張鎧恩為例,她在決賽當週已經比過田徑與手球,劉永熙提到,這是很常見的情況,學界賽事都在一整年內比完,且賽程常重疊,田徑專項選手不多,很多都是籃球、手球兼項。
HBL與JHBL球員很少兼項,有也多是玩票性質,即便是光復高中出身,現中信學院的張俊生,以前參加過全中運跳高賽事,也沒有佔用到HBL賽季與訓練。
雖然HBL與全中運賽季不會重疊,球員選上全中運也都是等賽季結束才會開始準備,更不可能影響到籃球。
香港中學沒有體育班編制,球員要訓練除了提早到校外,就是放學後,一般學校放學時間在3點,且不太允許球員請假訓練。
此外香港中學幾乎沒有宿舍,練完球、比完賽都是回自己家,林普茵說,不論住再遠,就是搭地鐵、巴士回家,她讀青年會中學時,因為住得近還沒關係,但後來轉學就得花不少時間通勤。
馬上加入「LINE TODAY 運動」官方帳號,熱播球賽即時通知,好球不錯過~
NBA 直播賽程表:https://u.lin.ee/dso5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