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有評論鳥-第六單元:白頭翁

澎湖時報

更新於 2022年03月29日13:33 • 發布於 2022年03月29日22:00
有評論鳥-第六單元:白頭翁
有評論鳥-第六單元:白頭翁

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黃有評校長

不論清晨或黃昏,一年到頭總是很容易在校園、公園,甚至於家裡的陽台或窗邊,看到有一種頭頂白白的鳥類,引吭高歌時歌聲時而單調,時而富有旋律。當然,野鳥一般還是保有警覺性,您若想再靠近一點,牠仍不留情面,火速飛離。

我們澎湖有許多深具特色的校園,加上縣府最近又新設多座公園,是許多鳥類鍾愛的棲息與繁殖地點,只要有心,要鏈結人與鳥之間的情誼其實不難,本專欄第六單元將介紹的主角是叫聲宏亮的鳥類:白頭翁。

 

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Bulbul

科別:鵯科

俗名:白頭殼仔

成鳥體長約:18公分

 

習性

白頭翁頭頂後方有一片白色羽毛區塊,是其被稱為白頭翁之主要原因,牠是都會區很常見的鳥類之一,與綠繡眼及麻雀並稱「城市三劍客」或「都市三俠」。身上其它特徵包含眼睛後方亦有一小塊白毛、頭至頸部為黑色、喉部是整片白色、胸部呈淡褐色、腹部為白色、翼面則是黃綠色、腳和喙是黑色。幼鳥長大後,頭頂白斑特徵才會顯現。白頭翁常與白髮老朽被聯想在一起,所以有長壽白頭的象徵,也被比做伉儷恩愛情深,白頭偕老。

白頭翁通常營巢於離地不高的雜木林、樹叢或南洋杉裡,在市區有時為了躲避松鼠偷蛋或鳳頭蒼鷹叼走其幼仔,牠們會選擇在佈滿爬藤虎的牆面裡築巢育雛,甚至直接在住家陽台小樹上營巢,反正最危險之處,亦是最安全的處所。

每年4至8月為繁殖期,選好築巢地點後,牠們會不斷尋找建材叼回築巢處,愛的小屋織工精細,結構嚴謹,可支撐小鳥和親鳥的重量。巢穴是選用雜草、木麻黃甚至塑膠繩等築碗形巢,每窩有2至4枚蛋,孵蛋期約11至13天。

幼鳥離巢後仍欠缺自我覓食能力,初期仍會緊跟親鳥吱吱喳喳要東西吃。牠們主要以昆蟲、雀榕果實、漿果、種子等為食。

春天是有些鳥類的繁殖期,白頭翁叫聲嘹亮,特別是在清晨,因為外在干擾較少,可以聽到類似「好吃巧克力、好吃巧克力」的鳴唱,但請不要低估牠們的唱功,不同時間或狀況可聽到迥然不同的鳴唱聲,只要您駐足聆聽,便可體驗。

在春夏的季節,若看到牠們佇立某處並持續急促鳴叫「注、注、注」,代表牠們處於警戒狀態,示警夥伴要注意有大型鳥類在附近。

分布與環境

白頭翁族群主要分布於大陸華中、華南及海南島等地區,在臺灣常見於屏東楓港以北之西部平原、宜蘭、澎湖、金門等地帶。此外,在臺灣有一個奇特的地理分隔現象,白頭翁主要盤踞在西部地區,烏頭翁則雄霸於花東地區。但烏頭翁是屬於臺灣特有種,其頭頂為黑色,並無大白斑;白頭翁族群數量僅次於麻雀,高居臺灣常見鳥類的第二名。若有興趣,在澎湖科大校園、公園或有銀合歡之處,均可容易發現其蹤影。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