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COVID-19後的隱形缺氧問題 高危出院居家檢測更重要

DIGITIMES

更新於 2021年06月02日02:31 • 發布於 2021年06月02日02:31 • DIGITIMES - 蔡騰輝
COVID-19後的隱形缺氧問題 高危出院居家檢測更重要

上兩週疫情升溫,每日確診數都破百人,使得前往採檢站和急診的民眾數量激增3~4倍。無論確診個案或是自覺有症狀的民眾,都擔憂自己會有隱形缺氧/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的狀況。目前民眾血氧(SpO2)的偵測與應對,在疫情前中後,都已能夠藉由醫療物聯網設備量測與相關配套措施提升安全與降低不安焦慮。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暨遠距醫療中心主任馬惠明分析,如何透過醫療物聯網設備,找出隱形缺氧狀況,同時與基層醫療合作提供妥善服務。馬惠明提供

血氧濃度異常下降 民眾卻無自覺

近期發生若干民眾/確診者在家中並無身體不適,無胸悶氣喘等肺炎急性症狀,但到醫院就醫時,卻發現血氧已經降至85以下,這在臨床上已是需要緊急插管急救的狀況,這都讓廣大民眾開始憂心,如果自己沒有症狀,但卻發生這樣的隱形缺氧狀況,該如何是好?

一般正常人的血氧濃度為99~100,若是降至95即需密切關注,91~95就有可能要到醫院就醫,90以下就需要叫救護車緊急送醫。針對一般民眾、高風險、高危病人的生理數值居家量測,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暨遠距醫療中心主任馬惠明接受DIGITIMES專訪時表示,血氧濃度等生命徵象的量測,應該分成兩部分應用,一部分是健康的人、一部分是高危病患。

過往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的各界人士,希望透過心跳、血壓、血氧、體溫等各種生命徵象(Vital Sign)的量測,確保個案是否正常活著,進而透過醫療大數據的模型預測,找出可能生病的前期徵兆,提早預防疾病的發生。

但施行數年的結果,就是為了瞭解健康狀況,健康人一天被要求量測好幾次血壓,結果都很正常、體溫也都沒有過高過低,如此繁瑣且眾多醫療物聯網儀器的量測,因為沒有打到預防的痛點,更讓民眾很難遵照醫囑而按時量測,都是因為量測過程太麻煩、儀器數量太多、量出來的結果都正常,讓使用者無感。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和副院長馬惠明,與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視訊,希望支援中央與疫情熱區30組智慧遠距照護包,提升防疫量能與成效。馬惠明提供

健康人、確診者、高危病患 血氧濃度量測目的不同

馬惠明點出,其實健康人不應該不斷量測過多種生命徵象,而是應該要轉而監測生命是否安全,歸納出就醫需求的風險機率。找出各民眾、病患不同的生命安全與否的指標,進而給予專一性的服務,才能夠讓民眾有感,同時願意配合量測,提高醫藥遵囑性(Compliance),同時也能夠讓醫護人員有正確且符合醫療服務目標的數據可以分析與診斷。

以近期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者眾,居家血氧量測需求激增,民眾希望藉由符合衛福部食藥署認證的脈衝式血氧機(Pulse Oximeter),確認血氧濃度是否在正常值。

由於民眾現在防疫意識逐漸提高,正確的衛生教育資訊也越來越廣傳,但不少醫師也提醒,除了使用血氧儀確認自身狀況以外,若有些微的身體不舒服,也可以先透過各醫院線上諮詢的遠距醫療服務,確認有就醫需求,在前往醫院就診,不僅可以避免與路上、採檢站、醫院急診的民眾隔開,更能夠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以及讓醫療資源集中救治各類重症病患。

遠距居家照護包 銜接醫學中心和基層診所照顧量能

除了近期的居家隱形缺氧問題,馬惠明認為心衰竭和肺衰竭入住加護病房(ICU)等高風險再入院病患,出院後的體溫、心跳、血氧、血壓、心電圖、肺功能、生活品質等數值和狀況,也都能透過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包,提升居家安全,更能夠在未來成功與基層醫療診所銜接病患照護。

醫療居家照護包的配備能進行雙向視訊通訊,量測體溫、心跳、血壓、血氧,並透過藍牙自動上傳,因應指揮中心近日發布的確診個案需要觀察的自身症狀,也增加了喘氣不順、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的監測。

馬惠明分享,像是醫療居家照護包當中的電子聽筒,就能夠協助收集居家患者的肺音、心音,並在各方儀器的搭配使用下,測量患者呼吸尖端流速,以評估肺臟功能是否完善與穩定。以分級醫療的角度來說,醫學中心的重症病患病情恢復穩定後,就會逐漸下轉給基層診所,但基層診所的醫療儀器、專業照護人力有限,都使得過往急重症高危病人出院的銜接不是那麼順利。

為了提升基層醫療的照顧量能與意願,以及完善病人返家後的社區醫療服務,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與醫療團隊與廣達電腦合作,透過衛福部的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計畫,以及科技部防疫場域驗證計畫,整合了醫療物聯網與急重症病患的醫院內、醫院外照顧服務,進而未來希望能夠落實智慧檢傷分類、智慧居家、智慧病房等多種智慧醫療服務。同時,希望透過遠距醫療的各種彈性創意和臨床服務,提升台灣共同抗疫的成效。

基本傳染數Rt值降至1.02 擴散率控制有成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的數據顯示,基本傳染數Rt值已從上幾週的15陸續降至1.02,代表一位有傳染力的個案,能夠傳染的人數已從15人降至1.02人,顯見疫情擴散的機率已大幅降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說,希望能夠在不斷努力之下,將數值降至1以下,那麼將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大幅降低傳染人數。讀者可以將Rt值試想為複利的概念,若數值為0.9,那麼0.9的無限次方之下,就會趨近於零,也代表未來被傳染的範圍與人數有望越來越少。

延伸閱讀:【遠距醫療專題—臨床篇】肺炎疫苗陸續到貨 線上醫療守護民眾健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