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明德社區「我家大廚~辦桌說菜」 臺南小吃棺材板飄香水交社

勁報

更新於 2021年09月14日12:57 • 發布於 2021年09月14日12:57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南市南區明德里位於「水交社」園區範圍內,里辦公處設有關懷據點服務,與里民互動良好,除關懷社區長者外,並與臺南市南區明德社區發展協會共同進行水交社社區營造,記錄保留水交社承先啟後歷史文化;依照110年度臺南市政府社區營造計畫,辦理「明德社區~深深漫」之「我家大廚~辦桌說菜」系列活動課程,9月13日上午10時假明德里活動中心(臺南市南區大成路一段61巷32號)舉行,由里長陳瑞華、陳堅基理事長共同主持,郭冠妤擔任講師,以實務經驗指導現場里民「臺南小吃~棺材板」製作,會後每個人拿著作品大合照,為活動畫上圓滿句點。

是日活動於9/13(一)上午10時-11時30分辦理,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疫情規定,採實聯制,並配合量體溫、戴口罩、雙手酒精消毒,辦理單位臺南市南區明德社區發展會,指導單位文化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明德里長陳瑞華與臺南市南區明德社區發展協會陳堅基理事長依照110 年度臺南市政府社區營造計畫,辦理「明德社區~深深浸」之「我家大廚」系列活動課程,由郭冠妤擔任「臺南小吃~棺材板」講師;郭冠妤講師為明德里民,畢業於南臺科技大學;家管,在學校做志工,喜歡學習、交朋友、美食與做料理,也很享受做菜跟朋友們分享。郭冠妤講師感性地說,因為喜歡料理,她自己對料理有如雷達般的強大,吃過的美食會自動偵測食物裡添加的東西;閒暇之餘還會鑽研挑戰沒做過的料理,做自我的提升;覺得可以為家人跟朋友做好吃的料理感到非常幸福。

由明德里長陳瑞華與臺南市南區明德社區發展協會陳堅基理事長,依照110 年度臺南市政府社區營造計畫辦理「我家大廚~辦桌說菜」。里長陳瑞華表示,本計畫實施對象:包括社區銀髮族、商圈、社會大眾、鄰近學校如亞洲餐旅 學校、六信高中等共同參與推動;其內容採「懷舊料理vs創意料理的激盪」;期盼藉由舉辦活動,鼓勵銀髮族、年青學子共同討論研議家中拿手菜,不論佳餚美饌抑或是清粥小菜、一碗陽春麵,希望皆能喚醒您我舌尖上味蕾,找回屬於您記憶中味道。

陳瑞華里長說,今日棺材板準備食材有:紅蘿蔔、玉米粒、洋蔥、毛豆(三色豆)、蝦仁、花枝、豬肉(切丁)、鮮奶油、無鹽奶油、麵粉、厚片吐司等,感謝郭冠妤講師今日詳細講解與實務做法,讓現場參與里民受益良多,也感謝大家參與,一起為我們社區營造努力。

據了解,明德社區原為府城南門外的一處高地;在日治時期與興中、荔宅兩里對外同稱水交社,二戰後第一次調整為荔宅里;民國49年由於人口增加再調整劃成興中里,又於民國56年6月1日再行調整為明德里(興中、荔宅、明德三里均為陸、空軍眷區);明德里東以南門路、竹溪與竹溪里、大林里為界,南以中華南路一段與建南里為界、北與中西區進學里、大南里李為界,西以南山公墓邊緣與府南里、大成里為界,面積約0.745008平方公里,劃分13 鄰;107年1月29日鄰整編,劃分6鄰。

明德里轄內明德新村、實踐四村為軍眷區,警察新村居住現職及退休員警,博愛新村多為大陳義胞,從事小本生意;本里東鄰亞洲餐旅、六信高中二所學校至南門路鄰接南門路第一公墓,西以大成里第6鄰為界。

根據維基百科「棺材板」資料指出,棺材板創始店是位於中正路俗稱沙卡里巴的康樂市場內的「盛場老赤嵌」店;在1940年代,內臟如雞肝屬於上等食材,創始人許六一採用雞肝為主要內餡並將之命名為雞肝板;有一天,臺灣省立成功大學附設高級工業職業補習學校一位教授來到沙卡里巴食用雞肝板後,覺得其外形很像一個棺材,於是將其命名為「棺材板」;另有資料認為,棺材板原名機關板,是許姓師傅自己想出來的名字。..而由於形狀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紅,遂成臺南著名小吃之一,在沙卡里巴或赤崁樓附近皆有攤販..。

台南旅遊網也有這樣敘述:「日昭和10年(1935年),創辦人許六一先生於盛場(沙加里巴)開設點心攤,當時賣的點心種類有日式、洋式及台式;戰後,偶有朋有來店,指名要吃不同口味的點心,許先生靈機一動,採西式油炸麵包酥盒的作法,以雞肝、花枝及蔬菜調味勾芡後,加入掏空的酥盒內,做成的「雞肝板」待客,朋友於掀開酥盒蓋時,取笑說好像「棺材板」,最後把玩笑話認真思考,覺得「棺材板」是個不錯的點子,於是在民國48年正式掛出「棺材板」的招牌,大受歡迎。..」

明德里一個有很多歷史文化故事的社區,歷經眷村改建沉默了14年,這些年熱心原住戶持續不斷關注著眷村園區發展;終於臺南市政府在108年12月25日水交社文化園區正式對外開放,屋房瓦舍一草一木、老樹盤根錯節著代表大時代意義的精神標語牆垣,訴說著兩岸歷史紀錄;園區館內館外有豐富眷村歷史文物,如何讓民眾在脈絡軌跡中,認識美麗又多情的明德里,是刻不容緩的事。

眷村美食一直總是為人們津津樂道,令人唇齒留香、懷念好味道,園區內雖有2家標榜眷村店家,可是總覺得缺少了那麼些真正屬於眷村的味兒;家裡拿手菜、商圈特色餐點兩者之間,結合探論異域美食之辦桌說菜文化。

不是眷村的警察宿舍卻保留著眷村原始生活樣貌,也是全台第一座以警察為主題的迷你彩繪村,醒目的圖樣繽紛的宿舍,也常常吸引婚紗業者佇足;大樓林立的住戶以年輕族群居多商圈初具雛型,我們希望讓明德里的住戶可以深度的認識自己居住地的歷史外,更想為社區量身打造一座共好共創共融共享有深度的「新水交社」。

關於明德里地理位置與重要性

「水交社」原為府城南門外的一處高地,地勢凸起,形狀類似個倒覆的淺盤,俗稱「桶盤淺」,它在清光緒中葉可能就有成庄,在明治37年(光緒30年,1904)的「臺灣堡圖」就有「通盤淺庄」出現;另竹溪寺西面有一片空白處,就是棒球場、運動場、競馬場等體育設施,此外都是草地、墓區;東、南二側有竹溪蜿蜒通過,區內較高處民眾稱之為「桂子山」,海拔26.4公尺,是社區地標,也是臺南市市區內地勢最高之處,明、清時代稱為「鬼子山」,即為墳場與亂葬崗。

近幾年水交社區大樓林立,商家初具雛形,社區居住環境生活機能佳,有文教學區、鹽埕圖書館;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如臺南機場、火車站、86快速道路;大樓林立商圈形成如便利商店、網紅美食、異國料理,而腹地寬廣的水交社公園,提供民眾優質的居住品質。

多元豐富景觀資源:

(1)社區具豐富自然生態:舉凡苦苓、黃瑾、洋玉蘭、天堂鳥、夜來香、鳳凰木、向日葵、樟樹、龍眼樹、芒果樹、榕樹,還有些不知其名的花,散種其中;位於水交社路與興昌路有一棵老棗樹,樹形優美,樹齡預估有80年,為水交社的地標樹,農業局已列為珍貴老樹保護。

(2)特有建築群生態: 2004年臺南市政府以「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觀」名稱指定古蹟,作為保存臺南眷村文化資產重要據點;於原址成立「水交社文化園區」,在2019年12月25日開幕;園區並將原空軍眷舍規劃為八大主題館,民眾置身館內彷彿穿越時空聆聽時代故事。

(3)有明顯之地標-桂(貴、鬼)子山海拔26.4公尺,是社區地標,也是臺南市市區內地勢最高之處,明、清時代稱為「鬼子山」,即為墳場與亂葬崗;山丘上有涼亭與碉堡,曾經是日本軍官遠眺軍馬訓練的地方,更期待臺南市政府整修桂子山,更能彰顯時代背景下桂子山的特殊地貌環境,讓大家更深的認識台灣眷村 文化;透過社區巡禮自然觀察活動,吸引住戶或遊客加入活 動,推廣社區自然資源,辦理親職教育活動具文化意義的特色。(于郁金攝)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