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我的衣櫃快速成長,終於在上個星期達到飽和,陷入沒有空衣架可用的窘境;更慘的是,即使還有衣架,再怎麼用力推,也擠不出空間掛。雖然我已有心理準備,知道如果淘汰的效率跟不上進貨的速度,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但當真的站在衣櫃前,還是不由得「自省」每週六的例行血拼──實在是該收斂一下了!
這樣說,我聽起來像是那種花錢不手軟,一擲千金在什麼名店買華服的富婆,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慈善商店挖寶趣
事情是這樣的:每週六上午,我家先生小孩都在法文學校,打雜的打雜,上課的上課,我雖然可以待在學校裡,但是難得自己一個人,學校又位在東倫敦的潮區肖爾迪奇(Shoreditch),當然要藉機出去放風,隨便逛逛或喝個咖啡也好。因為這樣,我發現了一家店面不大,兼營慈善商店(Charity shop)的咖啡廳(也可能是兼賣咖啡的慈善商店)。剛開始是買咖啡時順便瀏覽掛在櫥窗和衣架上的衣服,偶然碰到喜歡又合身的就隨緣買回家,後來看衣服看成了習慣,我每週六都很期待會發現什麼新貨,一進店就往衣架走,連咖啡都沒空喝了。
東倫敦肖爾迪奇(Shoreditch)。圖/Chrispictures@Shutterstock
所謂 “ One man's trash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 ”(一個人的垃圾是另外一個人的寶藏),雖然整家店賣的都是二手衣,但幾個月下來,我還是在店裡挖了不少寶,戰利品包括:薄風衣外套(對倫敦的陰雨天非常實用)、長版羊毛背心(冬天可以穿在大衣裡保暖,手也不會顯胖)、不同顏色款式的上衣、褲子、裙子、上班穿的正式套裝、度假風的夏季洋裝,還有女兒學校表演需要的復古服飾……。這些衣物大多不是全新,但是狀況都還可以,偶有一點小瑕疵也不太明顯。有幾次我甚至買到標籤吊牌都還在、完全沒有穿過的衣服,比如一件設計師聯名的全新 Uniqlo 連身紅洋裝,直接以原價一半出售,當然要買來穿穿看。
這些衣服的標價,和英國其他常見的慈善商店差不多,大眾品牌的上衣、裙子、短褲大約在 5-10 鎊(新台幣約 200-400 元)之間,套裝、洋裝、牛仔褲則視品牌與狀況而定,大多落在 10-25 鎊(新台幣約 400-1,000 元),少數高檔設計師服飾定價會高一些,但是整體來說,還是比買打折的新品便宜。因為定價是由整理衣服上架的工作人員(很多是義工)依照款式、品牌和狀況而定,有人看上掛在櫥窗裡還沒標價的衣服,店員當場批價,客人直接買走的情況也蠻常見的。每回走出店門,我總是有種自己慧眼獨具又撿到便宜的感覺,這應該是逛二手商店的最大的樂趣。
英國全民運動,兼顧時尚、省錢與環保
英國的大城小鎮,主要的商業區和商店街裡,都有至少一家慈善商店,很多時候還有好幾家不同慈善機構經營的商店良性競爭,常見的有 Oxfam(樂施會)、Red Cross(紅十字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英國心臟基金會)、Cancer Research UK(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Salvation Army(救世軍協會)等等;也有一些地區限定,或是以特定族群(如老人、街友、更生人)為服務目標的中小型慈善機構經營的商店。
英國的大城小鎮都有至少一家慈善商店。圖/Vera Prokhorova@Shutterstock
這些慈善商店販賣的通常是衣服、飾品、皮包、鞋子、書籍、玩具、家用裝飾和各式小物,他們仰賴的是社會大眾捐贈的二手物品和無用禮品(收到禮物不能退換又不喜歡或用不上時,英國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捐給慈善商店),在店裡工作的大多是義工,可能是不想閒在家的退休族、還在練習英文的新移民、需要累積工作經驗的學生,或是想和社會保持接觸的全職媽媽。
也因為這樣,慈善商店雖然還是以營利為主,但是和一般商家比起來少了一點商業感。很多附近民眾會定期提著幾袋衣物來捐贈,和店員閒話家常,順道看看店裡的商品。義工店員注重的是回饋社區和金錢以外的價值,通常會親切地招呼客人,甚至幫客人搭配衣物或給予建議。我覺得逛慈善商店,逛的是人情味,買東西反倒是其次,若能順手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都算賺到。
在英國生活久了,我真心覺得慈善商店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用不到的物品、不合身和不再穿的衣服,甚至家裡的電器和傢俱,都能捐贈而不是丟棄,以低價造福有需要的人,既能物盡其用,也能減少無謂的花費,何樂而不為?有小孩之後,我也常在慈善商店幫小孩買衣服和書籍,因為小孩很快就長大,書也常常只看一遍,低價買進,用後捐贈,一方面節省開支,一方面為慈善盡一份心力,一舉兩得。
因為仰賴捐贈,每家慈善商店的庫存都不同。一般來說,越是富裕的區域,店裡的商品就越高檔,定價也會偏高。如果想以低價買高檔服飾,在這些店挖到寶的機率大一點。如果想買比較特殊、有設計感的衣服,在東倫敦找到的機率比較高,不過都要靠運氣和耐心慢慢挖寶。如果不知道從何下手,可以上網找找店家名單,有些店甚至可以網上訂購,不用去店裡一件件翻看。
「逛慈善商店」乍聽之下像是婆媽級的活動,「買二手衣」聽起來好像很窮酸,但是在英國,這其實是稀鬆平常的全民運動。從上面推薦的文章也可以發現,很多年輕人不但不介意,反而覺得在添置服飾的同時,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
因為仰賴捐贈,每家慈善商店的庫存都不同。圖/ccpixx photography@Shutterstock
慈善商店的二手衣定價便宜,又能在購買的同時造福他人,血拼起來比較沒有罪惡感。身為忙碌的職業婦女,我以往都在固定幾家店買衣服,近幾個月頻繁逛慈善商店,在永遠無法預期有什麼衣服的衣架上,發現了很多過去不在我選擇範圍內的剪裁、款式和顏色。因為價格低廉,即使是沒穿過的樣式或不知道怎麼搭配的衣服,我也能買來試著和家裡的衣服搭配,就這樣慢慢摸索,意外地找到了全新的穿衣風格。當媽多年之後,我終於脫離以「方便實穿」為主的穿著舒適圈,就算跟不上流行,也好像稍微潮了一點,不再一身媽媽味。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在慈善商店血拼不會導致破產,但是很有可能像我一樣塞爆衣櫃,大家還是先把不穿的衣物拿出來捐贈再出手吧!
【延伸閱讀】
●一個日本人眼中的臺灣:商店缺乏多樣性,恐將為「短視近利」付出代價
●買得便宜又能做公益,英國慈善商店 Charity Shop 一年可助回收 34 萬噸紡織品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