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影評|在《老橡樹酒館》裡重燃的希望燈火,社會寫實大師最後的真摯訴求

1% STYLE

更新於 04月01日02:40 • 發布於 04月01日02:40 • 林家睿
老橡樹酒館 2
老橡樹酒館 2

投入社會關懷是一份苦差事,尤其以攝影機為「專武」更是如此,弄得不好,人們還不一定會感謝你,反倒深怕你為本就難以根除的社會議題,無端添加更多爭議性的關注度,但已高齡 87 歲的導演肯洛區,其作品從不畏懼正面迎擊,生來就是一名反抗者,在 2024 年春天上映的《老橡樹酒館》,是肯洛區走過數十年電影生涯的封鏡之作,至少照他的原話是「應該是最後一部」,難以斷定他不會像宮老爺爺一樣再度復出。

但不管怎麼說,肯洛區仍舊初心不滅,在市井街巷中,察覺了值得記錄,且急需改善的英國基層社會問題,《老橡樹酒館》再次以懇切的鏡頭語言,真摯凝鍊的勵志故事,為觀眾帶來質樸感動的觀影體驗。

《老橡樹酒館》的故事講述的是?

《老橡樹酒館》的背景設定在 2016 年,在英國東北方一個名叫杜倫的落寞小鎮,在上世紀因採礦而繁榮的礦工小鎮,現如今,當地民眾的生活因礦業沒落陷入困頓,主角 TJ 經營的破舊酒館「老橡樹 The Old Oak」就是小鎮唯一僅存的社交場所,居民會在此打發時間,啤酒一杯接著一杯,針貶日常看不慣,卻無力改變的麻煩事。

直到有一天,一群乘坐巴士抵達杜倫的敘利亞難民家庭出現後,掀起了鎮民與移民之間的緊張衝突,他們管這些不速之客叫做「包頭客」,作為當地社交中心的經營者,TJ 眼睜睜的看著事態惡化,無力挺身化解,直到一名熱愛攝影的敘利亞女孩雅拉的出現,為心如死灰的 TJ 和貧困居民們迎來了未知的轉機......

當代英國勞工與難民的碰撞與摩擦

倘若本片真就是肯洛區的最後一部電影,那欣慰的是,《老橡樹酒館》作為「廉頗老矣」的最後一計直拳仍力道不減。肯洛區的電影體裁向來輕薄短小,到了本片也不例外,場景數量可能十根手指算得出來,兩方立場的簡單角色與主角 TJ、雅拉就能共譜戲劇張力。而肯洛區拿手的,那充滿紀實感的鏡位尺度,攝影機成了觀眾的化身,既貼近現場,卻與角色保持距離的從旁凝視,就像直接在現場拉了張椅子,以「觀察者」的身分體會對話中摩擦出的情緒起伏。

作為身處風暴中心的酒館,在片中就如同居民們搶佔的領土,領地意識濃厚的在地人,讓雅拉為首的難民族群備受歧視,在酒館內,各種以「我並不是恨他們,但是……」的仇恨言論起手式層出不窮,到觸及英國社會問題的直接點題,作為銀幕外的觀眾,被帶入了一場事事環環相扣的無解困局。

肯洛區曾在訪談中分享他除了偏好藉素人演員的高可塑性,發揮角色潛力之外,也同樣習慣找尋與片中角色有相似背景的人,從勞工階層的鬱悶到異國難民的驚慌,都少不了真實經驗在背後的輔助,令每一橋段,都像是在觀賞報導紀錄片時會有的憤恨無力。

在片中可以稱做「反派」的部分酒客們一吐出惡言,都開始令人懷疑,這是真情流露了是不是?肯洛區曾在訪談透露出他已遵循數十年的選角習慣:「我們選的演員很多都是勞工階層,來自很普通的背景,他們單憑直覺就知道在什麼情況之下該做什麼事。」

電影一開場,公車外的居民就已謾罵聲不斷,開始對還未踏出車外的難民一頓說三道四,拿著攝影機的雅拉記錄著一切,居民則情緒瀕臨失控地衝到鏡頭面前意圖搶奪,這一橋段用了數十秒的幻燈片與謾罵聲交錯,純粹的震撼視聽,儼然是對「影像紀錄」舉動的抬升與暗示。

歐洲社會議題的溫柔挖掘,還得是肯洛區

可即便片中某些白人勞工的惡意再下作再不堪,肯洛區的道德天秤並沒有倒向任何一方,相反的,除了跋山涉水而來的敘利亞難民之外,白人勞工更像是「長於國內的難民」,同樣受社會的冷眼旁觀,這些酒吧常客,對一夕暴跌的小鎮房價感到憤恨,這嚴重降低了老礦工退休後的生活保障,針對移民心懷不軌的流言蜚語,也是一種「終於有人過得比我差」的防衛心態作祟。

歸根究柢,電影所呈現的是「希望」的火苗從熄滅在到點燃的艱辛過程,就像雅拉提及友人曾稱她所懷抱的希望更像是一種「意淫」,老橡樹酒館能在蕭條落寞的街上存活,也是因為勞工抱持微弱的希望互相扶持,即使這一希望過於渺茫,只能透過牢騷不正經的方式才能暢聊。而 TJ 與雅拉在酒館內的相遇,催生出兩個相異族群超越種族、文化的情感聯繫,兩人幫助對方最艱難的時刻,聯手將曾經凝聚蒼茫人心的酒館「後室」再度開放,象徵著群眾鱉在心底的喜怒哀樂,再次有了扎實落地的機會,因特定空間生成的「歸屬感」開始萌芽。

不過有趣的是,電影直到最後,在故事舞台的內外都沒有給出解套,像是某位億萬富翁的巨額投資,讓酒吧及城鎮重歸往日榮景這種天降神蹟,在肯洛區的電影裡不會發生。這樣的結局處理看來冷酷,甚或容易被視為一根筋的說教控訴,但個人認為肯洛區鎖定歐洲多元議題時尋求的願景,在於希望的「傳遞」而非「壯大」——前者透過電影中「共餐」的溫馨、「攝影」的凝視,借鏡著人與人之間的藩籬當需消除,才能重構起對話的可能;後者則是創作者交付給景框之外的行動訴求,以及給冷眼旁觀的權力機關,一道溫柔堅定的警訊。

雖然勞工與移民的慘痛遭遇,有歷史和脈絡上的差距,但肯洛區對人文關懷的依戀,成了消彌認知隔閡的調合劑,即便觀眾仍然能察覺「議題先行」的敘事特色,只要對故事、人物的把控奠基於真實社會,不減損是非對錯的模糊性,就不必擔心作品有翻船的風險。

《老橡樹酒館》是肯洛區執導生涯的謝幕之作,自始至終擔起「英國電影良心」的稱號不說,能專注於將劇情片與真實社會問題緊密靠攏又不失重的能力,肯洛區這棵長青樹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去年以不到兩千萬的成本,在北美票房突破 2 億美元的《自由之聲》跌破眾人眼鏡之餘,也證明這類專注在「議題性」的文體,有其可觀的市場潛能,等待著更多人的挖掘與發展,如此一來,希望的燈火,就有傳承下去的空間。

《老橡樹酒館》將於 3/29 日於全臺上映。(推薦閱讀:最不得奧斯卡青睞的男人?布萊德利庫柏的奧斯卡艱辛之路,12 項提名全數落空的好萊塢全才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