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米酵菌酸毒性強!醫警告2食物別重複加熱吃

NOWnews 今日新聞

更新於 03月29日04:59 • 發布於 03月29日00:03 • 記者張嘉哲/綜合報導
▲信義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多人食用炒粿條、河粉。(圖/記者張勵德攝)
▲台北市遠百A13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案,造成2死的悲劇,引起社會關注。(圖/記者張勵德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台北市遠百A13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案,造成2死的悲劇,引起社會關注。衛福部也在28日晚間召開記者會,表示首名死者遺體解剖之後,證實體內有「米酵菌酸」,為台灣首見,且該毒素只要1.5毫克就能致命,毒性非常猛烈。對此,衛福部資訊處處長、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提醒,民眾應該小心避免「重複加熱的米或者是麵類」。

醫師李建璋在臉書發文表示,米酵菌酸 (Bongkrekic Acid))和仙人掌細菌的腸毒素 (cereulide))都是粒線體毒素,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症狀包括昏迷、肝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現象,然而米酵菌酸又比仙人掌細菌毒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越來越多時,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

▲遠百信義A13的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案,造成2死的悲劇,死者遺體內驗出「米酵菌酸」。(圖/記者張勵德攝)
▲遠百信義A13的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案,造成2死的悲劇,死者遺體內驗出「米酵菌酸」。(圖/記者張勵德攝)

李建璋提到「即便是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過去的爆發事件潛伏期範圍是0.3至16小時,30%至100%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迅速死亡,這種食物以大陸報告為主,而且都和發酵食物有關,台灣、日本、韓國從來沒有發生過,且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法,只能仰賴身體器官自我修復。」

李建璋也提醒民眾:「應該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米、麵等主食,由於受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材,不論從外觀、味道及口感上均無異狀,很難像一般腐壞食物容易被察覺,因此最重要的應是如何預防」。

▲醫師李建璋提醒民眾,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飯、麵等主食。(示意圖/取自photoAC)
▲醫師李建璋提醒民眾,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飯、麵等主食。(示意圖/取自photoAC)

台灣首例米酵菌酸奪命!米酵菌酸是什麼、如何預防4大QA

📌米酵菌酸是什麼?
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有椰子和玉米,在攝氏溫度22至33度這樣的環境中,會迅速增殖,產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對人體的傷害?
米酵菌酸會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引起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
,嚴重時食用到被污染的食品可能會危及生命,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這一次也可以看到,病程非常的快,很多1、2小時,病人病情都急轉直下,影響非常大。」

▲米酵菌酸對人體影響非常大,症狀包括肝臟、腎臟,引起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圖/記者嚴俊強攝,2024.03.28)
▲米酵菌酸對人體影響非常大,症狀包括肝臟、腎臟,引起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圖/記者嚴俊強攝,2024.03.28)

📌民眾如何預防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不會因為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因此預防是關鍵,提醒消費者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注意儲存溫度,也不要食用過期食品。
📌米酵菌酸過去致死案例有哪些?
1985年印尼有報導過米酵菌酸中毒死亡案件,原因是食用了tempe bongkrek(由發酵椰子漿製成的傳統食品),2015年跟2020年在莫三比克跟中國,也都有傳出食用發酵玉米粉飲料、玉米發酵食品而導致中毒的案件。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