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走失浣熊敲門乞食怎麼辦?專家給解方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23年03月09日12:03 • 發布於 2023年03月09日10:20
疑似走失的浣熊,出沒在三星鄉民宅。(陳姓民眾提供)
疑似走失的浣熊,出沒在三星鄉民宅。(陳姓民眾提供)

首次上稿 17:37更新時間 18:20

〔記者蔡昀容/宜蘭報導〕一隻小浣熊8日出沒三星鄉,晚間還到民宅「敲門要食物」。據了解,飼主從台北帶小浣熊到宜蘭玩,沒想到中途脫離走失,熟悉動物習性的民間組織,9日傍晚成功協助飼主誘捕,讓浣熊回家;該組織呼籲,請飼主務必替寵物登記晶片,民眾若遇走失浣熊,建議以保持距離的方式,控制其行動範圍,再通知相關單位處理。

陳姓鄉民表示,白天時,小浣熊躲在上將路二段教堂邊的屋簷,後來疑似餓壞了,晚間跑到她家陽台抓紗窗,叩門要食物,所以她給了一些貓飼料,小浣熊吃完就跑掉;她研判是走失的寵物,但不熟悉浣熊習性,「聽說蠻兇的」,不敢隨便抓捕。

蘭陽綠野工作坊說明,浣熊源自北美洲,雜食性,富有好奇心,學習能力極強,飼養籠器如不夠堅固,他們會細膩觀察,想盡辦法破壞逃家。

浣熊視力不好,靠觸摸辨識物品,前爪有一層角質,需浸水軟化,提高靈敏度,利於觸摸辨認,整體動作看起來如同清洗物品,故名「浣熊」。

摸完東西,浣熊習慣「咬上一口」,什麼都想咬咬看,強壯咬合力加上犬齒,可造成一定的破壞力,工作坊建議,民眾若遇到疑似走失的浣熊,離牠保持一段距離,以掃把控制牠的行動範圍(控制在角落),或拿大桶子蓋住牠,並打電話給縣府農業處或動植物防疫所,或是跟著牠跑,以利相關單位掌握牠的位置。

網友評論,「浣熊屬於外來入侵種,一定要通報」,但蘭陽綠野工作坊強調,「入侵種」指在台灣有繁殖並有族群,多數不必通報,只有經過特殊公告族群,例如綠鬣蜥、埃及聖䴉等,才需要「通報」;浣熊這類型的寵物屬於「外來種」,可合法飼養,民眾若遇到,請依前述方式處理,「通知」相關單位處理。

工作坊也提醒,飼養寵物仍要打晶片作登記,避免尋回後,無法證明寵物隸屬於誰,另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食肉目寵物需接種狂犬病疫苗,包括犬貓、雪貂、狐獴、白鼻心、浣熊等。

疑似走失的浣熊,晚間到三星鄉民宅陽台洗手台,挺身疑似站立覓食。(陳姓民眾提供)
疑似走失的浣熊,晚間到三星鄉民宅陽台洗手台,挺身疑似站立覓食。(陳姓民眾提供)
疑似走失的浣熊,晚間到三星鄉民宅「叩門要食物」。(陳姓民眾提供)
疑似走失的浣熊,晚間到三星鄉民宅「叩門要食物」。(陳姓民眾提供)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