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在美國,醫生越有醫德越危險?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6月29日11:31 • 發布於 2022年06月21日10:22 • Dr.Phoebe/小牙醫的觀察站
在美國,醫生越有醫德越危險?
在美國,醫生越有醫德越危險?

本(6)月初,一名奧克拉荷馬州的病人 Michael Louis 在進行背部脊椎手術之後感到疼痛難耐,卻在經過和診所及醫師溝通數次之後情況不見好轉,一怒之下帶槍到診所槍殺執刀外科醫師、家醫科醫師、前台女士和另一名病患。當地警方表示,Louis 在下午購買槍枝後的 3 小時到醫院行凶完畢後自殺。根據在兇手身上所搜到的信件發現,他是針對外科醫師 Dr. Phillips Preston 和其團隊而來,因為手術第二天背痛難以承受而找醫師洩憤。

被槍殺的外科醫師 Phillips 畢業於哈佛醫學院,並且在耶魯醫學院受訓成為骨科醫師,在當時骨科醫師中的非裔占比不到 2%,Phillips 可說是非裔醫師在骨科領域的「拓荒者」之一。認識他的同事和夥伴們除了對他精湛的技術刮目相看之外,也對其品行與道德讚不絕口。耶魯骨科教授 Gary Friedlaender 表示,「Phillips 不但是精湛的外科醫師,更有無法忽視的氣勢,總是溫暖又和藹的面對身邊的人。」Phillips 原本月中要跟著公益基金會第五次去西非的多哥為弱勢偏鄉居民進行免費手術,如今因為他的意外身亡而取消。

你或許以為面對這樣的悲劇,民眾應該會對 Phillips 的離世感到惋惜對吧?但很可惜的並沒有。「病人永遠是對的」這個想法在美國根深蒂固,就算醫師被病人槍殺,許多人也認定是醫師應該要檢討。Phillips 的谷哥評價在他過世後被刷上上百則的一顆星負評,不少人說他死了活該,因為他應該「更有同理心的面對病人」和「多加聆聽病人」,由於洗負評的狀況過於嚴重,谷哥還必須出手刪除留言和評價。

美國的槍枝問題一直是無解的社會議題,光是今年就已經超過 250 起的大型槍殺案件。習慣走在路上隨時有人可能掏槍出來,是美利堅和眾國底下的生活日常。只不過美國的另一個嚴重的社會議題大魔王是止痛藥上癮(延伸閱讀:美國的鴉片危機),在疫情過後更是雪上加霜。近年來美國許多病人因為過度依賴處方箋的止痛藥,導致病人會用假名在不同的急診室中騙取藥物、甚至偷竊家人朋友的止痛藥,或尋求非法途徑取得止痛藥等。家醫科醫師 Dr. Kavita Patel 在 MSNBC 評論中表示,「美國無法適當處理槍枝和止痛藥上癮這兩個社會議題的結果,導致醫病關係完全瓦解。」

越有醫德越危險?

這則新聞對美國醫界是個不小的震撼彈,卻並不是第一起因為醫師的疼痛處理沒能達到病患預期而導致病人槍殺醫師的案例。2018 年 ABC 新聞便報導病患用同樣理由槍殺 5 名診所員工,外加放置 3 顆炸彈在診所內。2017 年 AP News 也報導一名印地安納州的男性在醫師拒絕開止痛藥給妻子之後將醫師射殺。疼痛專科醫師 Dr. Andrew Kolodny 表示,對醫師來說,隨便寫個處方箋讓病人離開最容易,而真正有醫德、願意慢慢把病人止痛藥劑量調低的醫師必須花時間和心力,反倒有可能遭受病人的威脅和恐嚇。

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 研究指出,過去 10 年醫護人員受到身心攻擊和威脅已經大幅增長,這樣的情況同樣在疫情爆發後更加嚴重。美國醫療學會 AMA 表示,WHO 估計 38% 的醫護人員都曾在工作時遭受肢體暴力。2020 年的調查也發現,全球醫護人員比起其他行業高出 50% 的機率會被病人騷擾、欺負或攻擊。美國勞工局的資料則指出 2011-2018 年中,醫護人員因為暴力攻擊而遭到重傷的比例增加了 67%,是其他行業的 5 倍之多。

醫療行業「不成文的規定」

這個社會對於醫師的期待永遠是高標準,只要讓病人覺得「奇摩子」不對或是對診斷結果不滿意,就能上網謾罵批評並留下低評價(延伸閱讀:紐約醫師將病人告上法院)。即便負評很多時候是病人的主觀感受,卻能影響醫師的聲譽和名望,而醫師們礙於隱私很多時候無法辯白。

3 年前的我即將臨盆,羊水在凌晨破掉,同為醫生的我和先生立刻通知各自工作的診所必須取消隔天的預約。雖說大部分病人們都能諒解,但是先生卻平白無故地拿到負評,那是一個沒見過他的新病人,覺得醫師臨時請病假讓她很不方便,彷彿「好醫師」的定義必須是連陪老婆生小孩的機會都該放棄,才是對醫療展現專業和熱忱。

問起很多人為什麼會踏進醫療行業,得到的回應通常是想幫助他人。只不過這行不成文的規定不只是幫助而已,而是永遠把病人放在自己之前。醫療行業人員犧牲奉獻是理所當然,下班時間不完全屬於自己,哪怕正跟家人團聚、跟老婆吃燭光晚餐或者參加小孩畢業典禮,只要遇上跟病人有關的事情都得隨傳隨到;假期不能太長,因為讓病人盡量看同一名醫師或診所的照護連續性對病人最好。甚至當醫護人員因為不同原因必須和工作劃清界線時(比如請假、提早離開、拒絕病人要求等),我們還會習慣性感到內疚,時常反省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變形的醫病關係反映焦慮高壓的美國社會

如今的醫病關係已經演化到不只是給予正確的醫療判斷和建議(以這則新聞來說,不給病人繼續開高劑量的止痛藥),也不只是單純地能夠同理與願意安撫病人這麼簡單,而是必須對病人的快樂和滿足感負責任。美國的醫院在評鑑醫院名次評分時,一部分來自病人滿意度,醫護人員必須追著病人寫調查問卷。這也演變成病人永遠是對的,病人不必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開心反倒變成是醫師的問題。

除此之外,這個社會事事追求快狠準的態度也應用在醫病關係上面,覺得面對病情必須速戰速決,如果沒在短時間內迅速看到效果,往往歸咎於醫護人員。不同於其他文化面對生老病死可能會覺得命運安排或努力接受,美國文化對於身體病痛或心理負面情緒的接納程度近乎零容忍。想要征服打敗病魔的心態沒有錯,但是很多時候恢復時間其實比想像中漫長。把痛苦的感受發洩給醫護人員是容易的,願意選擇積極學習和自身病痛共處,很多時候才是最困難的。

2020 年後,美國社會長期處於高壓和緊繃的狀態,止痛藥或許能短暫麻痺肉體的疼痛,卻無法帶走人們心中的不安與焦慮。醫療人員理應在沒有飽受威脅的環境下工作。只不過在槍枝和止痛藥上癮的兩大議題大魔王夾殺底下,至今依舊看不到解決方案。

願逝者安息,也希望悲劇不再發生。

※生活沒有過不了的難關,珍惜生命,擁抱希望!請撥打 24 小時免付費心理諮詢專線:1925(依舊愛我)

【延伸閱讀】

●「醫生的逆襲」:紐約醫師將病人告上法院,求償 100 萬美元
●美國的「鴉片危機」:處方籤浮濫、藥廠利益、對成癮者的污名⋯⋯千億預算也難解決的困境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