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3日擴大打壓海外政治異見的力度,以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為由,對8名流亡民主人士發出通緝令,每人懸賞100萬港幣(約新台幣397萬元),呼籲公眾就有關人士或案件提供消息。
在通緝照片上的不是作奸犯科的惡徒,而是看上去和藹可親的知識分子: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許智峯、郭榮鏗,前職工會聯盟總幹事蒙兆達,前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以及袁弓夷,郭鳳儀和劉祖迪──目前各自居住在澳洲、美國和英國。
香港警方稱,他們呼籲外國實施制裁,以扭轉香港政治鎮壓趨勢,根據「港區國安法」,這些勾結外國勢力的行為足以構成「顛覆國家政權」重罪,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國安處總警司李桂華稱,國安法有「域外效力」,不會放棄緝捕、蒐證,如果有一日可以拘捕到相關人士,一定會將他們送上法庭。
墨爾本大學法學院講師克利夫特(Brendan Clift)在研究報告網站「對話」(The Conversation)撰文表示,這份懸賞通緝名單像是有意挑選出來的,涵蓋3名前立法會議員、3名民主活動人士、1名工會成員和1名律師,兼具象徵意義和打壓效果,「讓人想起那場針對佔中九子的審判,當時3名學者、3名政治家和3名活動人士一起遭到定罪,讓2014年雨傘運動從此終結。」
香港的引渡程序如何運作
香港1997年脫離英國統治、主權移交給北京當局時,《中英聯合聲明》明載著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許下的承諾:「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承諾實施一國兩制的時間截至2047年6月30日,但時間才過不到一半,「一國兩制」已經變質。
2014年,香港民眾爭取真雙普選,發起歷時81天的「雨傘革命」,當時就傳出親中派希望讓中國《國安法》在港實施;5年後,因為反對修改《逃犯條例》,香港掀起「反送中」運動,成為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2020年6月30日,中共當局已經耐不住對香港出手,親自制定「港區國安法」,香港從此進入「一國一制」時代。該法適用效力「無邊無際」,不僅有權處罰香港境內外的香港人,規範對象甚至包含境內外所有國家的人民。
克利夫特表示,「域外效力」是該法最奇怪的一點,它竟聲稱對全世界任何國際的人都擁有管轄權,但顯然香港政府能否真正將這些人「繩之以法」,完全是另一回事。
他解釋,香港政府大概很難尋求引渡。首先,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簽訂的引渡條約,通常會要求尋求引渡的國家證明,逃犯涉及的相關罪行足夠嚴重,而且不得是政治犯罪。其次,許多西方國家早已注意到「港區國安法」長臂管轄的威脅,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澳洲、加拿大和紐西蘭等民主國家皆暫停與香港的引渡條約。
懸賞顯示中共壓制異議永無止境
克利夫特指出,遭懸賞通緝的民主派人士清楚自己永遠回不去香港的現實,然而他們還需要注意一件事,前往與香港或中國簽訂引渡協議的司法管轄區時,必須三思。
這些人士面臨的風險,已經超出通緝和引渡的範圍,高額賞金有可能煽動海外親共勢力對他們展開私刑執法行動。而且遺憾的是,部分國家政府不會主動向這8人伸出援手,還可能縱容中共以「非常規引渡」手段,將人帶到香港或中國本土。
2015年銅鑼灣事件已經證明中共擅於利用「非常規引渡」。當時有5名香港獨立書店人員在泰國、香港等不同地點失蹤且查無出境紀錄,他們時隔許久再次現蹤時,人已經身在中國本土,並登上官媒版面「承認」犯行。
要知道,海外異議者的存在一直令北京感到不滿,克利夫特指出,而近年來,北京看起來真的下定決心要監控與干預海外華人,以至於在歐洲、北美等地設立秘密海外警察局,作為收集海外華人訊息和騷擾反共異議者的基地。
寒蟬效應迫使香港社會就範
儘管中國和香港政府曾向公眾保證,「港區國安法」只會針對少數人,不會削弱香港的自治,但3年過去了,人們最擔心的事情得到證實:香港,一個曾經享有自治、自由開放的國際都會,越來越像被中共嚴密控制的中國城市。
克利夫特指出,香港政府起初煞費苦心地用法律和法律程序來掩蓋其專制行為,然而現在它已經不加掩飾尋求達到獨裁目的,藉由全面鎮壓法律、政治、教育和媒體等領域,香港民間社會已經屈服。
「香港國安法」使當局有能力「逮捕、拘留和起訴」許多令他們不滿的人物,也讓當局能利用人們對刑期的恐懼,放大寒蟬效應。該法明確列出「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恐怖活動罪」、「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四類罪行,最重刑期是終身監禁。
克利夫特批評道,香港對海外流亡人士發布懸賞通緝,表明無論異議者身在何處,只要他們仍在發聲,中國就永遠不會停止試圖壓制他們的聲音。「最終,這些逮捕令可能是徒勞的越權」,他總結道,「但背後意圖仍然值得譴責,那是對我們民主社會核心——自由——的威脅。」(推薦閱讀:20年來最大規模攻擊!以色列軍突襲約旦河西岸難民營,數千巴勒斯坦人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