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中國官方媒體引述英國慈善機構特拉塞爾基金會(the Trussell Trust)發布的一份最新調查報道稱,去年英國每七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而面臨飢餓。
特拉塞爾基金會運營英國最大的食品救濟機構網絡,在全英範圍內管理約1300家發放救濟食物的“食物銀行”(Foodbank)。
這份報告稱,相當於1130萬英國人都因為缺錢而面臨飢餓,數量高達蘇格蘭人口的兩倍多。報告還指責英國社會保障體系功能失能,而且英國人生活成本大幅上漲造成的危機沒有顯示出緩解的跡象。
路透社報道指出,英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受到高通脹的壓力,而高通脹已經超過了幾乎所有雇員工資上漲的幅度。
新華社的報道寫道:“在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裡,特拉塞爾基金會共發放約300萬份免費救濟食物包,同比增長37%,數量創新高,是五年前的兩倍多。其中,超過100萬份提供給兒童。這一年中,76萬人首次走進該基金會運營的食物銀行領取救濟食物,同比增長38%。”
報道還引述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發展研究所6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由於食品通脹處於歷史高位,對數以百萬計的英國人而言,挨餓可能成為“新常態”。
這篇報道在社交媒體上遭到中國網民的嘲諷和調侃。
“誰惹我們,誰就吃不飽。”
“英國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了,此時應該救助他們一波。”
“德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是吃不飽。”
“全世界有幾個國家能吃飽了?只有我們能吃得飽!”
“真的不敢相信這是新華社發的消息。在英國的朋友表示不知道。”
“法國瑟瑟發抖:下一個是不是輪到我?”
“抹黑別人,自己就優秀嗎?”
“人家還有免費的食物發,我們這免費的都沒有……”
“這屆韭菜不好騙了。”
“當前的主要矛盾是落後的套路與人民日益增長的認知水平的矛盾。”
網易上有自媒體賬號分析認為,新華社的這篇報道之所以遭到“群嘲”,主要原因在於,“在當前情況下,很多人就業難度上升,失業率增高,收入下降,但生活成本絲毫未降,房貸車貸、孩子學習費用,該出的還得出,大家的壓力遠比以前要大。由此,大家的負面情緒也比以前更多,更想看到這些官媒發一些有用的新聞,比如官方又出台了怎樣的惠民措施幫助大家擺脫困境,而不是隔岸觀火去關心別人生活的好歹。”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