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鏡評】收藏與投資—從央行生肖紀念幣談起

鏡週刊

更新於 01月10日23:58 • 發布於 01月10日23:58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生肖紀念套幣」發行前夕,數百人漏夜在台灣銀行門外大排長龍的畫面,早已成為歷史。圖為虎年生肖紀念套幣。
「生肖紀念套幣」發行前夕,數百人漏夜在台灣銀行門外大排長龍的畫面,早已成為歷史。圖為虎年生肖紀念套幣。

從1993年起,中央銀行每逢農曆春節都會發行「生肖紀念套幣」,至今持續32年,央行的生肖紀念幣設計精美,更具有官方獨家、限量發行、成分十足的999純銀幣,連續12年組成一套等獨特性,理論上是收藏家最喜愛的投資標的。

但是,發行前夕,數百人漏夜在台灣銀行門外大排長龍的畫面,早已成為歷史,網路世代對收集錢幣興趣缺缺,如今,年年減量發行成為常態,今年再減至9萬套,而當年排隊搶買的生肖紀念幣沒有增值,轉賣價格常常連本錢都不保,極為獨特的央行生肖紀念套幣失去「收藏」價值,成為單純的「禮品」。

這讓我們想起小時候曾經風靡所有家戶的「集郵」,靠近央行與郵政總局的牯嶺街、南昌街一度聚集了數百家集郵社,買賣錢幣與郵票儼然是一門大生意。如今,集郵與錢幣社早已凋零,老一輩耗費時日收藏的古錢與郵票,在長輩往生之後往往被當成難以處理的遺物,棄之可惜,想要變現卻販售無門。

「收藏」與「投資」是所有人的發財夢,但是收藏品的本質,卻具有濃厚的世代特性,1980、1990年代,本省籍企業家發財後熱烈追捧台灣本土印象派畫家,李梅樹、楊三郎、洪瑞麟等價格暴漲,甚至超越蔣總統夫婦等外省權貴加持的張大千等水墨大師。2000年之後,新興的科技與金融董事長們高價搶買朱德群、趙無極、常玉等旅法畫家。接著中國房地產大漲,捧紅了一整批新興的中國年輕畫家,被稱為「F4」的張曉剛、曾梵志、周春芽等成為亞洲拍賣會場上的大熱門。然後就是在Covid期間一度爆紅又隨即泡沫化的NFT,那是90後千禧世代試圖顛覆舊世界的代表作。

如今,台灣本土印象派畫家的畫作早已褪流行,價格離高檔甚遠而且轉手不易;去年4月雕刻大師朱銘逝世,他的遺作也沒有出現過世行情;而中國最著名的收藏家劉益謙,去年10月拿出39件作品在香港蘇富比專拍,成交率只有74%,頂級藏品的拍賣價格都低於預期,更敲響了中國藏家財富衰退的喪鐘,曾經炒得火熱的中國當代藝術,將有大量作品就此淪為丟棄在倉庫一角的棄物。

還有紅酒,法國每年每人紅酒消耗量,從120公升腰斬剩下不到50公升,30歲以下的法國千禧世代鮮少愛喝紅酒,而亞洲老一輩的富豪高價搶買,在自家酒窖堆放三輩子都喝不完的紅酒,他們其實正在重蹈錢幣、郵票收藏者同樣的錯誤,只是規模更大、金額更高而已。去年10月,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拿出收藏30餘年的2萬5千瓶紅酒大拍賣,精於算計的超級富豪把「有錢也買不到」的紅酒換成現金,他到底在盤算甚麼呢?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鏡評】台灣股市二萬點
【鏡評】違建爭議與居住正義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