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從科技到文化,捷克和台灣有哪裡能互補?

換日線

更新於 2023年11月22日06:55 • 發布於 2023年11月09日09:06 • 劉郁葶/台灣女孩的捷克觀察日記
從科技到文化,捷克和台灣有哪裡能互補?
從科技到文化,捷克和台灣有哪裡能互補?

自 2020 年開始,捷克與台灣關係升溫,互訪頻繁。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在經貿合作方面,目前有哪些台商在捷克設廠?捷克又有哪些產業優勢值得投資?本篇專訪「駐捷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柯良叡大使,談台、捷、中關係變化,以及捷克與台灣雙邊的經貿優勢。

圖說:2023 年 3 月底,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率 160 人訪台,簽下 11 項合作備忘錄。圖/取自 駐捷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官網

2020 年為轉捩點!互訪速度、幅度增加

柯良叡表示:「以歐洲來講,捷克跟台灣的互動一直保持不錯的情況。」他解釋,早在 2020 年前,就有捷克國會訪團去台灣。捷克與台灣在地緣政治、歷史背景相似,比方說,捷克曾受共產統治,台灣也曾經歷一段威權歷史。因此,在民主化進程與工業發展方面,雙方都有合作之處

自 2020 年後,台捷交流在速度、幅度上就增加許多。 2020 年 8 月,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率 89 人的訪問團來台,爾後陸續有許多合作案。2021 年 3 月,外交部捐贈 5 條自動化口罩生產線給捷克;同年 8 月,捷克捐贈 3 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給台灣。

圖說:立法院長游錫堃成台灣首位在捷克國會發表演講的立法院院長。圖/取自 游錫堃臉書

2021 年 10 月,國發會龔明鑫主委率 66 人的經貿考察團訪捷,簽訂 5 項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簡稱 MOU);2022 年 7 月,立法院長游錫堃訪捷,成台灣首位在捷克國會發表演講的立法院院長。同年 9 月,捷克參議院教育、文化、科技、人權暨請願委員會主席德拉霍斯(Jiří Drahoš)率團訪台。而近期最大的訪台團,莫過於 2023 年 3 月底,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率 160 人訪台,簽下 11 項合作備忘錄!

大使認為,頻繁的互動創造良好基礎,兩邊有許多可互補之處。「透過互訪,實際上見到人,看到當地的情況,信任度、了解度也好, 友誼都建立起來」,因此產生許多具體的合作案。

在捷克的政策報告中,提到要與政治理念相近,例如亞太地區的「民主國家」深化合作,當中即包含台灣。圖/劉郁葶 提供

看見台灣長處!和民主國家深化合作

台捷互動頻繁,從遠因來說也與中國有關。歐盟對中政策報告中,提到中國使用戰狼外交與政策工具,影響歐洲內部的團結。

捷克方面,因歷經共產黨統治,因此對中共較無好感。而中國的外交行為,例如假訊息(disinformation)的傳播也影響到捷克。另外,經濟也是媒體經常討論的,例如中國未兌現在捷克的投資。(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捷克人為什麼不滿中國?從規模最大的訪臺捷克團,看捷中關係變化 6 大原因》)

在此情況下,捷克開始思考:「除了對中國抱持期待,不如再拓展其它合作的關係?」在捷克的政策報告中,提到要與政治理念相近,亞太地區的「民主國家」深化合作,當中即包含台灣、韓國、日本與印度

或許從遠因說起,是捷克對中國的一些質疑,但更多的是,捷克對台灣了解越深後,知道台灣在科技、經貿上強大的實力,例如半導體、智慧城市、電動車、綠能、創投等等,了解台灣具備的長處,自然與台灣深化關係,為雙方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富士康、緯創都在捷設廠!「自動化」為關鍵競爭力

柯良叡表示:「我們跟捷克在雙邊關係最重要的支柱是經貿、科技、教育,現在多一個文化。」目前幾間在捷克投資的台商,多半為科技公司,規模最大的是鴻海科技集團下的富士康(Foxconn),在帕爾杜比采(Padubice)、庫特納霍拉(Kutna Hora)與布拉格皆有設廠。

捷克第二大城布爾諾(Brno),主要有科技公司緯創資通(Wistron)與英業達(Inventec),以及專門做維修的緯創子公司 SMS。位在東邊的捷克第 3 大城——奧斯特拉瓦(Ostrava),主要是華碩(ASUS)與和碩(PEGATRON)的據點,其它城市則有一些小規模投資,這些都是台捷經貿關係的骨幹之一。

柯良叡指出,早年台商選定來捷克設廠,原因之一是捷克工資成本較低。但近年來工資上漲,「如今在捷克投資的台商,之所以能生存下去,有很大程度都是自動化」。這些台商能持續保持競爭力,在於累積科技研發能量,引入新系統與管理設備,才有利潤。它們符合捷克「工業 4.0」的產業政策,此項政策的目標之一是「導入更有效率的生產」,將成本降低。柯良叡直言,「傳統對台商是勞力密集產業的印象,在捷克絕對不適用。

汽車工業、精密儀器為捷克優勢

讀到這裡,許多讀者可能會好奇,捷克有哪些產業優勢呢?除了大眾熟知的汽車製造業 Škoda Auto,還有航太、機械工程、電子設備、奈米科學與精密儀器。柯良叡指出,位在布爾諾的電子顯微鏡大廠即為捷克的強項之一,其官網提到「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電子顯微鏡是在布爾諾生產」。電子顯微鏡能分辨樣品的細微差異,不用等成品做完,就能馬上偵測到哪裡有瑕疵,進而將它修復或淘汰。

此外,捷克的真空技術也很發達,適合用在工業化技術。大使提到,雙方合作時,要了解彼此的強項、相對優勢在哪,才能知道在什麼利基發展產業、創造商機。「建立互惠的關係,有互惠才能長長久久。」

至於文化方面,捷克與台灣持續有合作。捷克國家博物館與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合作可追溯到 10 多年前,2007 年台博館展出「波西米亞偶的家──捷克懸絲偶戲展」,呈現捷克偶戲的發展史;2022 年,兩館更簽訂為姊妹館。柯良叡表示,今年 2 月,辦事處更增設了文化組,未來將在音樂、藝術、光雕、電影等方面推動更多合作計畫,請大家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低價、省錢、打關係──台商老闆數十年如一日的「神邏輯」經營法
●捷克人為什麼不滿中國?從規模最大的訪臺捷克團,看捷中關係變化 6 大原因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沒有留言。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