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一泡尿學問大

中時新聞網

發布於 2022年09月10日20:10 • 王家瑜/台北報導
醫師提醒,無論是小便頻率、排尿量,甚至解尿姿勢都和健康息息相關。圖為如廁空間示意圖,非新聞事件。(本報資料照片)
醫師提醒,無論是小便頻率、排尿量,甚至解尿姿勢都和健康息息相關。圖為如廁空間示意圖,非新聞事件。(本報資料照片)

近來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的「廣設公廁免治馬桶」政見引發熱議。如廁是日常小事,卻也是人生大事,醫師提醒,無論是小便頻率、排尿量,甚至解尿姿勢都和健康息息相關,可不能隨便應付!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廖俊厚指出,每天身體製造的尿液量大約是2000cc,大多集中在白天,因為晚上睡覺時,大腦會分泌抗利尿激素,幫助減少夜間尿量;隨著年紀增長,有些人半夜會起床尿尿,每晚1次算是正常範圍,但如果每晚2次以上,而且尿量和白天相當,就要注意背後疾病因素,建議及早就醫。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林儒廷表示,每天排尿次數會隨著喝水量、流汗量改變,如果喝了茶、咖啡等利尿飲品,小便次數也會增加,通常一天8到12次都算正常範圍;一泡尿通常約200cc,如果單次排尿量太低就是健康警訊,如常見的女性泌尿道發炎、男性攝護腺肥大等。

解尿姿勢也有大學問。廖俊厚說,括約肌放鬆是排尿順利的關鍵,坐馬桶時,雙腳要踩到地面,如果身高不夠,不一定要坐滿整個馬桶蓋,但不宜半蹲,以免括約肌過度緊繃;男性隨著年紀增長,可能排尿比較不順,可以單手扶牆支撐,幫助增加腹部壓力,讓解尿更順暢。

有些病人進到診間主訴「尿尿顏色變深」,林儒廷說,尿色改變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吃了火龍果或維他命保健品,也可能是水喝太少、導致尿液比重高,醫師也無法光看尿色就得知健康與否,最好的驗證方式是尿液檢查,一泡尿就可以檢驗紅血球、白血球、細菌、醣症、蛋白尿、尿液比重等多項指標。

林儒廷說明,正常情況下,紅血球和白血球不會出現在尿液中,如果尿中驗出紅血球,可能和發炎、結石、膀胱癌等疾病有關;尿中的紅血球可能導致血尿,但若只有少量的紅血球,不一定靠肉眼能看出尿色異狀,仍要仰賴尿液檢查。

尿液中若驗出白血球,可能代表體內有輕微發炎,可能只是喝水量不足。林儒廷表示,尿液會隨身體當下狀態而快速變化,就算一天驗5次尿,每次檢驗結果可能都不同,因此當尿液檢查出現異狀,不必太過緊張,按照醫囑回診再次檢查即可。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