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京都,除了以前在〈京都人的早餐時尚〉一文中介紹過的麵包文化值得細細品嘗外,京都人的說話藝術也值得玩味。
如果你問日本人:「在日本,說話最讓人摸不透、最愛話中帶話的是哪裏人?」百分之百你絕對會得到「是京都人!」這個答案。
京都,這座城市在日本可說是相當特別──它新舊交錯,既有繁盛摩登的商業區:想要的大牌精品店一個也不缺,Louis Vuitton 寬敞的店面彷彿一棟百貨公司;也有歷史淬鍊下的古老街區:祇園和清水道周邊的日式木造建築林立,即使時代變遷仍屹立不搖,未改建成鋼筋水泥的樓房,就像京都人桀驁不馴的性格。
然而如此有趣的城市,卻讓許多日本人退避三舍,原因之一,正是京都人微妙的人際互動方式。
被邀約了反而要拒絕?
如果說日本人講話委婉,經常讓外國人摸不著頭緒,那麼京都人可說是「日本之最」,拐彎抹角的說話方式,有如《頭文字D》裡的髮夾彎,蜿蜒不見底。
如果你和一位土生土長的京都人初次合作一起工作,過程默契十足相談甚歡,很快的將工作畫下完美句點。隨後他對你提出邀約:「一起吃個飯再回家吧!」這時候先別興高采烈的接受邀約,因為在京都人的不成文法則裡,你得先拒絕再拒絕,否則會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人。看到這裡的讀者肯定會滿臉問號:「什麼意思?」對!不要懷疑,這就是連其他縣市的日本人也摸不著頭緒的「京都說話藝術」。
事實上這個邀約並非真正的邀約,更多的是表達:「讓對方知道一起工作的時間過得真快,就這樣分開了有點惋惜,還想再跟你多相處呢!」等類似的含義,以示友好。如果以中文理解,或許可以姑且稱為客套話,而在京都人的眼裡,這是所謂的「京都人格調中的美」。
「你家小孩鋼琴彈得真好」不是稱讚?
此外,在日本最常聽到京都人說話藝術的經典例子如下:
A 婦女與 B 婦女為鄰居。
A 婦女:「你們家昨天晚上傳來動聽的鋼琴聲呢!女兒彈得真好!」
B 婦女:「真抱歉!我該多注意一下!」
這段對話聽起來像是 A 婦女稱讚著 B 婦女,怎麼 B 婦女反而道歉起來了呢?這或許是一般人會有的想法,但當在地的京都人被如此稱讚時,馬上就會抓到對方想說的其實是:「你家孩子晚上彈琴的聲音太吵了!」因此,A 婦女向 B 婦女道歉的行為就說得通了。
其他特別的例子還有:
吃到好吃的食物時,會說:「這東西還能吃嘛!」而遇到不合胃口的菜餚時,不會說出難吃等負面字眼,而是說:「好有趣的味道喔!」
又或是面對於強行推銷的業務時,不會直接說:「真是個討厭的人!」反而會說「真是個精力充沛的人呢!」
「東西看起來好重喔!」別誤會,這不是關心
這樣的說話方式別說是外國人,鄰近的大阪人遇到,也是經常攤手表示不能理解。而身為台灣人的我自己在這裡生活了一段時間,也經歷過一些血淋淋的例子,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健身房長椅事件」。
比起喧囂的都會區,我更喜歡幽靜的生活,因此住的地方偏處郊區。不過即使是郊區,超市、購物中心、家庭餐廳、藥妝店、健身房等機能性商店都能夠步行抵達,還算生活機能不錯的地區,所以我挺喜歡這裡的環境。這一區的住戶大多是道道地地的京都人,而我所謂的「健身房長椅事件」就發生在這個區域。
故事是這樣的:我習慣去的健身房位在一間購物中心裡面,經常會有婆婆媽媽在買菜前,先上一下健身房,因此這家健身房的年齡層涵蓋較廣,從 20 歲的年輕人到 60 歲的年長者都有。
有一回我運動完,提著大包小包的換洗衣物和工作用的電腦,走向最接近入口處的長椅,並且把身上的東西放在長椅旁,緩緩地坐下來開始穿起鞋子。這時,有位中年婦女從入口處走進來,看起要是要來運動的樣子,她走向我,站在離我不到一公尺的地方,看著我和我一旁的包包,用著一口京都腔的日語對我說:「你的東西看起來好多、好重呢!」這時,我慌張的連忙站起來,收拾著行李說道:「不好意思!您請坐!」
我的旁邊明明還有足夠的位置,婦人她大可坐在我旁邊的位置,拖鞋進入健身房,但為何她偏偏眼巴巴的看著我,這樣對我說呢?答案很簡單:「這位婦人她並不是真的在關心我的東西有多重,而是想告訴我『我想坐在你正在坐的地方,你快點收拾!』」
如同前述鋼琴的例子一樣,這種不直接的表達內心所想的方式,如果不是京都人,又或是沒在京都長時間生活過,很難抓到對方真正的意思。
京都人的「茶泡飯」=「你給我回去」?
對日本文化有些了解的朋友應該都聽過「京都人在你離開前問你要不要來一碗茶泡飯,其實是要趕你走」的這個故事吧?!這個故事源自於江戶時代的上方落語(日本的一種表演藝術),內容主要描述一直想吃到京都人做的茶泡飯的大阪商人,和總在送客時說「要來碗茶泡飯嗎?」的京都人之間的有趣互動。
其實,現在京都人的「茶泡飯」總是被大家理解為「你給我回去」的這個講法不太正確,在京都人的文化裡,詢問是否要來碗茶泡飯,原是種「善意」的表現。
舉例來說,一群京都人去唱歌,其中有個人有事要先離開,這時候若大家只說:「再見喔!掰掰!」會讓要離去的人感到有點冷淡無情。反之,如果大家說:「蛤~你要走了嗎?再唱一首吧!」會讓要離去的人感到窩心,認為大家捨不得自己離去。
回到茶泡飯上的例子來看,在別人要離開時說:「要不要來碗茶泡飯呢?」就是出於好意,在送客時表達我對你有些不捨所說出的話,而非是真的要端出茶泡飯請你的意思,也因此對於認真想要吃茶泡飯的客人,京都人反而會覺得這個人沒有常識。
京都人的「拐彎抹角」從平安時代開始
京都人拐彎抹角的說話方式到底從何而來?這一切都要追溯到平安時代。京都在平安時代是天皇的所居地,更是日本最大城市。在日語中把「京都」這二字拆出來看,「京」有大的意思;而「都」則有全部的意思 ,字義上來看有很大、很多的語義在裡面,這也正是在說明當時京都聚集了日本全國各地來的人,這種概念就像是現在的東京吧!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日文當中,存在著敬語及謙讓語,這都顯現出日本是一個尊卑有別的社會。而在平安時代就是一個特別講求階級尊卑的社會, 當人們面對於比自己年長又或者位階相較高的人都必須使用較為尊敬或謙讓的詞彙。但是往往面對初次見面的人,實在是難以拿捏對方的身分地位,為了不要失禮,因此用委婉地方式與他人交談的文化便慢慢地成型。
此外,到了日本戰國時代因政權紊亂,京都人為保自身安全開始習慣不和外人說真心話。就在這樣歷經千年的歷史背景下,京都人開始了有一套獨一無二的說話藝術。
究竟怎樣才是京都人真正的邀約?
或許你會好奇,那到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京都人的邀約才是「真正的邀約」呢?
答案是:京都人會在事前邀約,而非突然邀約;換言之,京都人在邀約的時候,會先聯繫你,詢問你的意願。我想這個舉動為的是京都人擔心如果突然當面邀約對方,而對方剛好有其他事情不好意思拒絕時,會令對方感到為難的緣故。
此外,過去的茶泡飯故事換到了現代,可能會是咖啡或是茶,那麼京都人說出怎樣的話才是真正的要請你喝一杯再走呢?
答案是:當他很明確的說「咖啡(茶)好嗎?」(日文:コーヒー・お茶でよろしい?)這種語氣的問法,那麼他就是真的想請你喝一杯。
反之,「你口渴了吧?要不要來一杯咖啡之類的?」(日文:喉渇きましたね!コーヒーでもどないです?)其實表達的是「覺得你話太多了,可以差不多回去囉!」的意思。
或許在華人社會,這種話中有話的客套方式讓人摸不著頭緒,但在京都人的世界裡反而是種美德。更有趣的是這個「美德」隨著時代的演變不但沒有淡化,反而更根深蒂固,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京都人在日本其他縣市的人眼中,總是讓人感覺有股傲氣、彷彿高不可攀的原因之一吧!
執行、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京都人的早餐時尚──竟然不是日劇裡的生雞蛋、白飯配味噌湯?
●「下次一起吃飯吧!」=「我不討厭你,有機會再見面?」──搞不懂的日本「社交辞令」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