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缺工潮鬆動科系界線 台積買單大學不分系「職場新物種」

天下雜誌

更新於 2023年01月31日04:41 • 發布於 2022年08月17日06:50 • 蕭歆諺
缺工潮鬆動科系界線 台積買單大學不分系「職場新物種」
缺工潮鬆動科系界線 台積買單大學不分系「職場新物種」

高等教育掀起不分系熱潮,但少了特定科系名稱加持,這群「新物種」後續升學與就業順利嗎?

在重視學歷的台灣,學校與科系名稱往往是畢業生就業與升學的利器,是業主與教授面試新人時的重要參考指標。但不分系的畢業生正在顛覆大眾的刻板印象。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所設立的網站「ColleGO!」顯示,目前全台共有18個一般不分系。

自成功大學率先開放大一到大四不分系後,陽明交大與中山等校陸續加入,今年更一口氣迎來中正、東華、台東3所大學。

成大作為最早開辦大一到大四不分系的學校,如今已累積四屆共計百餘位畢業生。

觀察不分系畢業生的出路,前不分系學程主任王育民指出,六成多仍是選擇繼續升學,與成大整體概況差不多;剩下約三成就業,畢業生並未集中特定領域,應徵的職位多和在學時製作的專題相關。

實力取代科系,台積也買單

因為現今畢業生在求職時,科系不再是專業的保證。「以前劃分科系切得很細,現在界線慢慢被打開。」104資訊科技社會企業處副總經理王榮春分析,有愈來愈多企業徵才時,會在科系限制欄位開放更多學群與科系,選擇「不限」的企業也逐漸增加。

今年才自不分系畢業,目前正在台積實習的涂祐瑄指出,台積的主管一開始對不分系的確有很多疑問。但經過說明後多半覺得有趣,認可學生選課能有這麼大的自由度是很棒的學制。她也發現,台積電徵才多半較注重碩士學位和軟實力,不會太在意學生的科系出身。

不只台積,王榮春觀察,少子化影響下,大學畢業生逐年減少,為收到足夠多的人才,企業選擇放寬科系限制,先把人招進來後進行教育訓練,學生原先念什麼科系不再是唯一考量。

當實力取代科系成為更重要的指標,學生能否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提出跨領域的解方與成果,成為企業選才的關鍵。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統計,學生若能多跨足數學電算、工程和語文人文任一領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薪水,會比只有單一領域的畢業生多5千到1萬元不等。

獨立作戰力,成企業搶手人才

去年自成大不分系畢業,目前在美商負責數據分析工作的楊雅筑表示,她求職時多選擇採購類工作。面試時,多數企業一開始都對不分系有好奇與疑問,經過解釋多能快速理解學制。

楊雅筑所任職的美商,徵才條件原本設下碩士畢業的學歷限制,她卻被破格錄取,她分析可能原因有三個,一是企業認為,不分系因為科系背景不明顯,沒有包袱,有機會學得更快;二是她有豐富的商業競賽經驗,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實作能力;三則是因為在校時製作專題所展現的能力。

楊雅筑的專題主要研究校內印尼生的就讀動機與修業狀況。從訪談、設計問卷,到最後跑統計分析結果,都是她一手包辦,獨立完成,最後更以全英文報告呈現,讓人見識她的外語能力。

專題指導老師、不分系助理教授邱士峰觀察,楊雅筑在做專題的過程中,表現出快速掌握重點與擬定計畫的能力,在面試時不只展現專業,還證明自己有辦法主導計劃,因而受企業青睞。

「人資還問我,之後可不可以多要一些我們不分系的學生,」他笑著說,楊雅筑工作企業的人資詢問不分系與楊雅筑的狀況時,還特別提到對不分系學生的表現十分驚艷。

成大-不分系-畢業生-找工作
成大-不分系-畢業生-找工作

不分系開設的課程多為跨領域主題,圖為「疾病敘事與紀錄劇場的論述與實作」,該門課期待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能從各面向認識罕病家庭的狀況。(謝佩穎攝)

跨域整合力,在校就被挑戰

但學生念不分系,不代表就能自動成為有競爭力的人才。成大如何設計學程制度,幫助學生成為企業與研究所想要的搶手貨?

王育民說,專題製作是一大關鍵。學生透過「跨領域問題導向專題」共計四門的系列必修課,從發現問題一路到解決問題,學習自主組建跨領域課程和尋求資源等,無形中培養自主解決問題與跨領域整合的能力,這些能力,正是未來學生面對變動時局與挑戰的利器。

王育民最常聽到學生的抱怨,是不知道評分教師的標準為何。但他認為成績並非重點,而是過程中說服對方相信自己的專題有發展價值。

「台灣的教育環境太溫室了,」王育民直指,學生在學校「被電」、被質疑,提早接受挑戰與壓力,才能及早適應社會。

邱士峰補充,專題的核心評分項目共有五項,分別是邏輯性、敘事力、重要性、獨特性和恆毅力。以敘事力為例,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從理解、架構化到轉述,清晰且有條理地向聽眾說明。

成大-不分系-畢業生-找工作
成大-不分系-畢業生-找工作

專題製作訓練學生的邏輯性、敘事力、重要性、獨特性和恆毅力,成為學生面對變動時局的利器。(謝佩穎攝)

不分系物種進職場實驗,顛覆刻板印象

「老實說,現在仍有校內老師和業界的人問我不分系在幹嘛,」他說,不分系在台灣仍屬實驗性質,他可以理解業界對不分系感到陌生,一定會有部份企業看到應徵者來自不分系就刷掉。

但隨著更多有敘事力的系友進入職場,說服業主從專題中看見他們的實力,一定會有愈來愈多企業願意改變想法,進一步扭轉大眾認定特定科系才有專業的刻板印象。

在這樣的訓練下,畢業生即使選擇繼續升學也有清晰的方向。

整體來說,不分系學生更能確立志向後選定特定專業攻讀,且念跨領域碩士班的比例也較高。

去年畢業,考入中國醫藥大學產學博士班的陳子涵表示,面試時教授對不分系同樣有很大好奇心,詢問不分系的細節外,也問她最大的夢想與做過最驕傲的事情為何。

對此,陳子涵同樣拿出她的專題成果,說明自身對高齡照護議題的了解與熱情。她提到,不分系的教育模式除了幫助她確立未來發展方向,約12次的專題月報告,也讓原本不善表達的她,磨練出流暢的報告能力。

「我大學做過最好的決定就是念不分系,」她說。

當科系界線與影響力逐漸淡化,畢業生就讀什麼科系已漸漸不再是關鍵。這群新物種的故事證明,清晰志向與軟實力才是求職與升學的決勝點。

加入「天下雜誌 LINE」看更多,國際時事、人物專訪、深度議題追蹤

【延伸閱讀】

15歲的「數B分流」、全台女校理組化 數學差的人被108課綱重擊?

心理學家:「權威式教養」最能養出成功的孩子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54期《小巨人的未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