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入門版就夠還是直上大電池?Ioniq 5、EV6韓系雙生車內戰!

8891汽車交易網

更新於 2022年11月10日09:00 • 發布於 2022年11月10日09:00 • 8891汽車

現代Ioniq 5、Kia EV6是雙生電動車,這次來了大小電池不同版本,對性能、充電影響多少?同平台設計優劣?全部交叉比對讓你知!

根據台灣電動車銷售數據顯示,2022年截至目前為止,賣最好還是特斯拉Model 3,接下來就是Kia EV6、Hyundai Ioniq 5兩台兄弟車了,同平台、不同扮相,各自有其擁護者,銷量都不差,是電車界無法忽視的強大「韓流」,這次檢視兩車空間、舒適性、操控、動力究竟有何差異,就算是「同根生」親兄弟也得分個高下才行!

车系编成表格 由於現代汽車婉拒借車,我們只能找到Ioniq 5 EV400,是58.0kWh小電池版本,對上77.4kWh大電池的Kia EV6 Air 增程版,兩車都是後驅、單馬達配置,在動力表現、續航里程上,看規格無疑是大電池優異,但正好能看看,在同樣800V架構下,大小電池耗能、充電效率有何差別?開起來又有甚麼不同?這將會是本次動態表現重點。 內外設計表格

外觀幾乎流用前身概念車,方正銳利的科幻風格,因為底盤高度不像傳統SUV,實車看起來更類似很大台的五門掀背,至於配備部分,EV400主要少了頭燈下方的V-Shape識別燈,而是銀色飾板代替,車側下方的飾板為黑色塑料,另外兩個版本是霧銀材質,頭燈全車系皆為LED,只有EV400採用反射式設計,其他採用投射式的配置。

Ioniq 5 EV400標配19吋鋁圈,雙色切削處理還蠻精緻的,輪拱還有模擬捲動效果的線條,一些細節巧思合乎這車強調的設計感,配胎是235/55R19的米其林Primacy 4,舒適取向,對應Ioniq 5 EV400的動力大小也夠用了。

EV6的外型偏向跑格設定,視覺上也比Ioniq 5更低扁,風格都很強烈,只是路線不同,而配備劃分上,單馬達版本的外觀沒明顯差別,Matrix矩陣式頭燈和全景天窗是頂規的GT-Line車型獨有,要是和同場的Ioniq 5 EV400相比,EV6從第二階開始就標配主動彈出的車門把手,Ioniq 5則需要買到最貴的EV600 Performance,每次解鎖、開門的「Fu」差很多。

一樣是19吋雙色鋁圈,看起來是Ioniq 5 EV400更特別一點,搭配235/55R19的Nexen Nfera Sport EV,因應電動車更高的車重和扭力設計,並且更著重肅靜程度。

座艙配置很簡約,視覺重點在白色邊框的雙12.3吋螢幕,前座的腿部空間相通,坐在裡頭覺得開闊,另一方面,Ioniq 5強調內裝使用大量的永續材料,譬如寶特瓶回收製成的織物、頂篷和地毯是從甘蔗和玉米提煉的生物成分,跟在流行的環保浪潮中。

兩車的數位儀錶基本樣式差異不大,畫質都很好,介面也精美,單純邊框顏色不同就讓車室的氣氛有差別,Ioniq 5的排檔桿在方向盤右下方,看起來像是撥桿,使用方式卻不是像賓士那樣上下拉動,而是旋轉末端的旋鈕,電子手煞車和Auto Hold開關在駕駛左側,排到P檔會自動啟動駐車煞車、D檔解除,EV6則沒有這項功能,需要自己控制手煞車。

EV6的座艙就比較明顯是駕駛取向,包含雙螢幕,整個中控台都有點朝向駕駛艙,排檔旋鈕和啟動鍵都在懸浮式中島上,兩車同場交替乘坐很有差異性,Ioniq 5是開闊、放鬆,EV6顯得有包圍感。

如果比較兩車的座艙質感,會是EV6好一些,材質運用更豐富,塑料感也更輕微,兩車的啟動鍵和排檔座位置不同,EV6連同Auto Hold開關,擺在更顯眼的地方,使用上也就是習慣之後就沒什麼區別,還有個地方體現EV6強調跑格的部分,是全車系標配VESS虛擬引擎音效系統,選項非常多,還可以依照速域自動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效。 空間測量表格 空間圖片表格

前座部分Ioniq 5與有更好的高度、寬度,搭配淺色系內裝鋪陳,坐進車內就能感受明亮寬大,在椅面長度部分雖然比EV6稍短,但實際上不影響乘坐體驗。至於EV6重視跑格鋪陳,數據上空間略小之外,座艙設計與黑色系鋪陳,也讓視覺開闊度不如Ioniq 5。

兩台車軸距都很長( Ioniq 5:3000mm、EV6:2900mm),因此膝部空間來說都非常寬裕,差異在於Ioniq 5後座多了前後滑移功能,讓乘坐空間、行李廂空間更靈活調度,增加了機能性,加上車室橫向寬度明顯更好,輔以淺色內裝、低腰線等因素,讓Ioniq 5後座空間感加乘。進出口便利也是Ioniq 5會好一些,有更大更方正的開口,整體來看Ioniq 5後座表現更勝EV6。

兩車在前艙都有預留行李廂空間,量測差異有限,僅 Ioniq 5在廂內高度部分多了2.8cm,其餘都只差1cm左右,目測廂內造型也相仿,實際使用感受沒有差別。

Ioniq 5在後排未傾倒狀態下,深度、寬度雖然只比EV6好一些,但後排可前後滑移,靈活調度行李空間,這點相當加分,輔以平直寬大的開口, 好用!空間表現小總結,無論前座、後座、行李廂,Ioniq 5都繳出更好的成績,也更適合有家庭乘座、高機能需求買家。
舒適性表格 30km/h震動數據表格 坦白說這次震動結果有點令人意外,感受上來說,我們認為EV6路感更加明確,給人運動化感受,但感受難以量化,就連座椅設定不同,都可能影響,究竟底盤制震能力如何,還是要儀器測試才準,就結果來看,EV6在車身回穩速度快、震動時長短,反倒讓G力總和略低一些。 60km/h震動數據表格 60km/h速度下,Ioniq 5的震動G值總和依舊較高,瞬間受力也更大,以圖形來查看原因,可以發現在後段連續震動,車身有越晃越大趨勢,在未回穩狀況下壓過陣仗,瞬間G值也會更強;而EV6圖形雖然震幅不小,但整段下來受力分布平均,沒有G值突然飆升情況,整體來說,在相同底盤平台下,EV6撫平能力還是比Ioniq 5出色一些。

車室隔音對照表表格 兩台電動車怠速時都相當安靜,除了沒有引擎聲響外,冷氣壓縮機也很小聲,感受差異相當小,比較有感的是行走狀態下,Ioniq 5有稜有角的設計,讓風切聲稍微明顯一些,尤其是在B柱部分,但整體來說依舊屬於安靜、舒適的;對比之下,EV6小缺點則是底盤聲略大,這要在同樣路段測試,刻意聆聽比較才能察覺,一般路上開依舊有質感,因此在車室隔音部分,兩車表現都屬出色範圍。

兩者座椅設計截然不同,就乘坐感受來說,個人偏好Ioniq 5多些,泡棉柔軟,剪裁服貼身型,坐起來有種陷入其中的放鬆感,唯一小缺點,就是EV400版本沒有通風功能,加上織布椅面,天氣熱坐起來比較悶,如果買到EV600中階以上版本,就會換成有通風、加熱的皮質座椅,舒適度再好一些。

EV6坐椅泡棉設定偏硬挺,坐起來不像Ioniq 5般柔軟放鬆,真的要激烈操駕,腰部兩側與大腿支撐也不夠,乘坐感略遜一籌;但單論坐椅造型,頭枕造型特別,椅背還能當成掛勾,多了點小巧思。由於是高規的Air 增程版,通風、加熱、雙前座電動調整全都有,為舒適度加分。

兩台車的後座底板中央都是全平面,膝部也夠開闊,但在座椅設定上仍有差別,Ioniq 5座椅泡棉柔軟,可以讓身體陷入其中,加上椅面距地夠高,坐起來有不錯包覆感,猶如家中沙發般舒服,乘客也能調整椅背角度,找到適合坐姿。

EV6後座雖然泡棉硬了點,不像Ioniq 5如沙發般柔軟,但剪裁夠立體,配合可調椅背角度,坐起來依舊符合人體工學,不過深色系內裝、高腰線設計,還是讓空間感多點壓迫,整體而言Ioniq 5還是比較放鬆舒適。 視野圖表表格

Ioniq 5窗戶面積大,A、B、C柱遮擋也更少,多數盲區角度都比較小,唯獨右A、右C柱因內飾造型讓數據略差,總遮蔽率僅有19.3%,比EV6的26.0%好上許多。EV6 Air 增程版由於配備等級較高,多了360環景攝影系統,停車時能起到輔助效果。

兩台車後視鏡設計不同,兩台車後視鏡外緣都沒有廣角設計,實測結果Ioniq 5右側多了2.9°、EV6左側只多0.5°,以數據看起來Ioniq 5略好一些。
Ioniq 5窗戶面積大,A、B、C柱遮擋也更少,多數盲區角度都比較小,唯獨右A、右C柱因內飾造型讓數據略差,總遮蔽率僅有19.3%,比EV6的26.0%好上許多。EV6 Air 增程版由於配備等級較高,多了360環景攝影系統,停車時能起到輔助效果。
EV6軸距達2.9米、 Ioniq 5為3米,大概就是雙B的E-Class、5系列等級,可別以為軸距長就難轉彎,兩車實測數據大概就是中型掀背水準,比預期中出色,而軸距短100mm的EV6當然又更好一些,在市區小巷穿梭算是靈活,開起來沒什麼壓力。
性能測試表格

雖然跟EV6血緣濃厚,但車身規格還是有些差異,主要是軸距,Ioniq 5達到3米,比EV6長了100mm,但也許因為電動車電池都在車底、重心低,淡化了軸距100mm的差異,至少我是真的不覺得Ioniq 5靈活性比較差。

舒適化設定的懸吊在激烈操駕時,倒是沒有出現過於搖晃或支撐性不足的狀況,而且動力又不是特別大,對於本身重心就低的電車底盤而言,不會有過多負擔,在封閉場地內展現很好的調性,搭配胎寬235mm的米其林Primacy 4,雖然整場輪胎尖叫聲不斷,不過可控性高,容易掌握側向抓地力的極限,最後跑出46.8秒的最快成績。

169hp的最大馬力不是很起眼,但35.6kgm的扭力加上後驅配置,動態穩定系統雖然可以完全關閉,在瀕臨失控的情況仍會強制介入,可是真要刻意甩尾卻又有非常高的自主性,甚至可以大角度反打、以鐘擺姿態完甩連續彎道,趣味十足!

跟Ioniq 5 EV400比起來,EV6 Air 增程版多了約100kg(1959kg),和Ioniq 5 EV600(1962kg)對照一下可以知道,等於是因為電池大小的關係而產生重量差異,也因為如此,多出的負擔都在車底,EV6 Air 增程版開起來沒有感到特別沉重的狀況,靈活度和Ioniq 5 EV400差不多。

底盤特性幾乎一樣,馬力大60hp的EV6 Air 增程版也理所當然更快,每次出彎的力道相對飽滿,最後得出45.5秒的最佳成績,比Ioniq 5 EV400快了1.3秒,是個明顯差距,輪胎方面,EV6 Air 增程版的尺碼相同,使用的是Nexen Nfera Sport EV,相較Ioniq 5 EV400的米其林Primacy 4,瀕臨極限時比較早出現偏移路線的情況,呈現因輪胎衍生的操控差異。

動態系統的設定反應和Ioniq 5 EV400沒有區別,然而動力更充沛,也更容易透過油門控制車尾飄移角度,這兩台電動車都不是性能化設定,卻提供不少另類的甩尾趣味性。

兩車都以Sport模式+關閉ESC的方式進行,Ioniq 5 EV400的最大輸出169hp/35.6kgm,馬力看起來一般,扭力數據倒是還不錯,直接在靜止狀態下將油門到底,後輪沒有出現任何空轉,經過多趟、不同模式測試,0~100km/h最快成績是8.39秒,其他幾次也在8.4秒左右,都快過原廠數據的8.5秒,通過400m終點是16.24秒、末速134.45km/h,表現很好。

EV6 Air 增程版的最大馬力有227hp,比同場的Ioniq 5大了一截,扭力則等於是相同的35.7kgm,以同樣的測試流程開測,呈現的調性也和Ioniq 5 EV400一樣,0~100km/h最快成績7.25秒,同樣稍快於原廠的7.3秒,0~400m花費15.35秒、末速146.63km/h,體現出同一架構下,高、低輸出的表現差異。

加速成績表格

兩台車都有Normal、Sport兩種煞車模式,主要差再踏感靈敏度,Sport模式輕輕點,就能放大煞車力道,Normal則是相對線性好控制,但在全力煞停狀態下,兩種模式之間並無差別。實測EV6 Air 增程版煞停距離較短,Nexen Nfera Sport EV運動取向配胎功不可沒, Ioniq 5 EV400配置的Primacy 4為舒適取向,激烈煞停表現顯現差別。

100-0km/h煞停距離表格 能耗測試表表格 電動車看能耗是以「Km/kWh」為單位,代表著「消耗1度電能行駛多少距離」,數字越大耗能表現越佳,至於測試條件部分,這次兩車固定動能回收Auto第二段、Eco模式、空調23度一段。當天高速車流順暢,由於馬達持續出力,兩車測出結果都比市區來得耗電,且兩者差異不大;但市區便有明顯區別,小電池的Ioniq 5 EV400比大電池對手輕了100kg,在走走停停路況下,重量輕對於省電有直接幫助。
試算電耗花費,EV6 Air 增程版(高速6.3km/kWh、市區6.8km/kWh),Ioniq 5 EV400(高速6.1km/kWh、市區7.3km/kWh),以第三方充電站公告每度電收費9元計算,換算下來每公里電費很接近,分別為1.36元、1.35元,具體來舉例,就是台北開到高雄電費花不到500元,真的有夠省!

這次我們新增了充電測試,地點選擇第三方充電站,為了不讓充電樁輸出功率被分流,我們控制全場僅有受測車輛「一輛車」單獨在使用充電樁,盡量降低環境變因,而車輛則統一是由電量20%開始,使用DC直流快充至80%,在兩車相同的外在條件下,來比較看看充電速度。

兩車採用相同電動車模組化平台,採800V系統、CCS1快充接口規格,但電池大小有別、充電功率也不同。Ioniq 5 EV400部分採用58kWh小容量電池,最大可接受功率為「180kW」,EV6 Air 增程版則採77.4kWh大電池,最大可接受功率高達「240kW」,簡單來說,就是電池越大、充電越快;而我們電耗測試所使用的DC充電樁,可支援最高360kW充電功率,要「餵飽」兩車最高功率綽綽有餘,我們就來看看從20%充到80%誰更快。

首先是電池較小的Ioniq 5 EV400,在充到50%電量之前,都可以維持在170kW以上功率,最大功率有177.6kw,相當接近原廠公布數據180kW,直到過60%後才開始逐漸下衰,最終花了15分48秒充到80%,已經算是優異的充電效率。

EV6 Air 增程版雖然電池較大,但240kW充電功率也更高,使用同一支槍充電,最高可以充到237.8kW的功率,就算過了60%開始逐漸降速,平均下來也有188.9kW,最終充到80%時間竟然與小電池Ioniq 5 EV400相同,證明了一樣的電車平台,「大電池」可以在相同充電時間內,獲得更多電量、里程,充電效率更高,這兩台車買大電池版準沒錯!

這次的雙生車對決,也可以視為彼此高低規版本的比較參考,就外型和座艙的風格來看,Ioniq 5偏個性化和居家感,EV6則比較運動化,事實上經過多項比對,除了動力高低輸出的設定差異之外,兩車開起來的調性幾乎一樣,大電池增加的100kg沒有讓動態增加太多負擔,再來是快充提供更高的功率,兩車20%~80%需要的時間幾乎相同,大電池也相對獲得更多續航力,綜合下來,如果剛好觀望這兩台車,從大電池版本開始看就對了!

《現代Custin正式上市 接單破1500張、頂規佔8成!》

《Honda「史上最強」休旅發表 機能、越野性能同步升級》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