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其他國家工作生活,語言通常會是一大障礙。我身邊就有不少加國港人,對於要以英文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猶疑甚至不安,畢竟雖然香港人從小就會接觸、學習英文,但要如母語人士般流利自然,多半仍有一段距離。而這樣猶豫或不安的心態,也或多或少會影響工作能力與交際,但交際能力在國外又是一大重點。
我自己也是在香港土生土長,沒有進過國際學校讀書,英文公開試(國際英檢)的成績更只得過 D 而已。但現時我在工作上經常使用英文,卻不再有上述的問題──自問目前的英語能力雖未到「得心應手」的程度,但也算是「應付自如」。
所以,在此請容我分享幾個自己應付「以英文工作」的小秘訣,希望鼓勵大家更有自信地在英語系國家或非華語系國家工作。(以下前提是對英文仍需有基礎的程度──如港台的高中或大專水準,只是在日常工作使用上不順暢)
1. Small Talk 破冰很重要
與歐美人士工作溝通,可別一昧地「講求效率,直話直說」。因為其實他們也喜歡先從吹吹水、聊聊天開始,多半聊個 5 分鐘後才進入正題──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不過這確是大部分西方人溝通的模式。
對話通常由「How are you doing?」開始,大家如果沒什麼特別要分享的,則多會隨口回應「I am good thank you」,而不是叫你真的談幾分鐘說今日都做了些什麼事。當然,如果你過得不好也別直接答「I am bad!」;取而代之,你可以答「I am not really fine because…」。即使頭一兩次回應不太流利也沒關係,語言溝通就是「從錯中學」,慢慢就會習慣了。容許自己犯錯,也是學習的一部份。
Small Talk 不知道要聊什麼話題嗎?萬無一失的「經典款」就是聊天氣,或者吐嘈一下今日上班很塞車……之類。總之盡量避開政治、宗教、個人隱私等禁忌,說些無傷大雅的話題充塞一下場面就可以了。Small Talk 可以視為談正事前的一種「暖身」,儘管是無關痛癢的話題,卻是相當重要的「開場」。
2. 先求掌握 80% 重點,其餘靠「執生」(隨機應變)
在一個領域內工作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其實每一個職務,都有一套常用語言體系(a set of languages),簡單說就是在日常工作範圍中,通常來來去去都是用同一套業內慣用語彙。換言之,一旦儘早熟習自己專業領域中的常見的英語詞彙、專有名詞和溝通模式等,你就能基本應付至少 80% 的工作內容。至於剩下 20% 仍不明白的,可以先經由「再次確認」等方式隨機應變,同時繼續在工作中邊做邊學,並靠自己英文根底慢慢補回。
3. 俚語、閒話聽不懂?如果不太重要,先「I see」再說
在與各國同事的對話中,即使同樣都使用英語,但由於每個人的背景不同,很多在地的俚語或慣用語,未必是我們學習過的。此時如果內容是不太重要 / 無傷大雅的類型,那麼先點點頭然後「I see〜I see」就對了!
可能你心中會問,這樣也可以?而且總不能一直「I see I see」吧!那如何繼續對話呢?方法就是先用「I see」爭取時間,此時你從之前的對話脈絡中應至少能掌握一半以上的資訊,接著就能藉此發問、延續話題。當然這裡的前提是對話內容非關工作業務,才可以這樣「混過去」。
4. 善用「重複」:委婉請對方重述,或自己複述
承接上一項,如果事關公事,需要充份掌握對方談話內容,就絕對不能用「I see」混過去了。那該怎麼辦?
這時候,請務必客氣地請對方複述一次,確保雙方沒有認知差距。在多語言的跨國職場上,大多數主管和資深員工,都已習慣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因此無需過度擔心對方介意自己「第一次沒聽懂」,畢竟如果「裝懂」造成工作出現錯誤,才是真正的問題。
以筆者所在的加拿大多倫多為例,由於移民的人口眾多,很多時候其實彼此的英文都是第二語言,簡稱「半斤八兩」的程度差異。所以當我遇上同樣英文稍有困難的客戶,就會直接坦白地說:「如果我說得不清楚/你聽得不清楚,請隨時告訴我,我會重複說慢一點,最重要是大家有溝通到。」這樣不僅能讓對方感到貼心,也能讓大家更有一個共同基礎去溝通,一旦真的有地方不明白,對方與自己也不會因為需要多說一次而感到尷尬。
順道一提,其實以英文溝通,更困難的經常是需要聽懂不同的英文口音。例如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華人,最怕聽不懂印度口音的英文,偏偏加拿大來自印度的移民人口比例很高,且他們多半從事不少前線職位。此時就更需要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緩慢、重複溝通。
5. 除了「聽說讀寫」外,「別自己感覺尷尬」更是王道
談到語言學習,長遠而言「多聽多說多讀多寫」自是必須。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開放的心態。
近年香港、台灣都流行一句潮語:「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但這裡我要把它稍微修改一下,我認為使用外語,只要「自己不感覺尷尬,就是成功的開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察覺身邊不少人,在外語上輸蝕(吃虧)的問題,其實根本就不在能力不足,而是出在自己的心態上。他們多半會覺得「我英語有口音、或是沒有其他人流利,所以乾脆能不說就不說」,甚至明明英語能力很好,卻因為害怕犯錯被嘲笑而不講。其實哪有人能一輩子說話都不出錯呢?就連母語人士彼此溝通時,也不時會有口誤的情況啊!這種「怕犯錯、怕不如人」的心態,才是外語進步的最大阻礙。
可能有些朋友還是會覺得:「運用外語工作,終究不如使用第一語言得心應手!」我也不諱言這是事實。但同時間事在人為,只要有更開放的心態,不斷多講多試,外語能力提升後能帶來的不僅僅是職場上的溝通更為順暢、機會更加寬廣,也能幫助自己打開另一扇文化之窗。
請不要對自己太過嚴苛又太過介意,尤其在加拿大這個相對擁抱多元文化的社會,當別人看見你努力嘗試的心,也必會更願意與你溝通──這就是逐漸融入當地社會的一個好開始!
【延伸閱讀】
● 學語言別再死背單字!給想出國留學、工作的你:如何學「用得到」的外語?
● 獻給說起英文總是很緊張的你:「別擔心,是我要謝謝你願意說我的語言!」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