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從波蘭移居臺灣的新住民寶玲,求學時期,因緣際會地戀上這裡的人事物,也包括現在的先生。作為活力太陽代表的寶玲,與穩定月亮代表寶玲的老公,開啟了有著大自然使命的海誓文化空間與山盟商行。起初的創新經營模式,直至現今仍持續保有著初衷,更多的是,未來預想著各式不同風格的文化活動,繼續帶動與推廣他們的理念。
創立海誓文化空間,落腳台中,一個聚集不同文化、種族、語言、新住民一國文化交流的市集。
非一時作為,而是主理人寶玲將自幼成長在波蘭的文化洗禮,帶到臺灣,持續地發展異國文化交流,與推廣環境保育議題。文化與環保並非兩個孤立的領域,它們可以並且應該是相互交融的。這也是主理人創立該空間的原因之一:希望藉由文化交流,促進大家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與行動。
Q:為什麼取名為海誓文化空間(High Seas Culture Space)?
海誓文化的英文「High seas」代表不屬於誰的公海,有了空間、有了人群才會產生對話,也是我向我的老公請益過,這個名稱,意味著取之大自然,用之大自然,並保有著保護大自然的最高使命,持續推廣。海誓文化空間成立至今,不僅是展示波蘭文化的場所,更是充滿著多式各樣文化交流的平台,讓在地的朋友們能夠更加了解波蘭及其他國家的文化,同時也在這個平台上探討更深層的議題,比如環保、可持續發展、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保存等。
Q:從波蘭的成長之路,行經各國,來到台灣。這段多年的跨國經歷無疑為您注入了豐富的視野,為何仍能依舊保持著原有的波蘭文化和生活方式?
波蘭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從音樂、文學到傳統手工藝,都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作為波蘭人,從小我就被灌輸了強烈的文化認同感,這是波蘭教育和家庭價值觀的重要部分。在波蘭,學校和家庭都強調我們要尊重傳統,同時也要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無論是學習波蘭文學、音樂,還是參加各種民俗活動,都讓我從小就意識到文化不僅是民族的根基,它也是我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此外,波蘭人的歷史並不平凡,我們的文化曾經多次面臨外來侵略和戰爭的威脅,這讓波蘭人對文化保存有著更強烈的使命感。我印象中,波蘭每年都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紀念過去的歷史,並且用現代的方式來詮釋我們的歷史與文化。這樣的環境,讓我很早就學會了如何珍惜自己的文化,同時也開放心態去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Q:除了波蘭文化熏陶,久居台灣前,也藉由旅行滿載了各國家的洗禮,這帶給您什麼樣的影響?
旅行,無疑對我的世界觀有著深遠的影響。我有機會到過許多國家,這些旅遊經歷讓我真正體會到不同文化的多樣性和美麗。無論是行於歐陸國家的街道,還是在沿海小島的巷弄裡,皆能感受到各種地方那獨具一格的氛圍。旅行更讓我明白,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思維方式,也讓我對「文化差異」這個概念有了更直觀的理解。
全球各地的文化都面臨著快速現代化和全球化的挑戰。這些挑戰並不僅僅是對經濟和科技的影響,也包括對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消解。因此,這樣的體驗激發了我想要在自己的生活中,特別是在台灣,推動文化保存與交流的熱情。旅行讓我學會了從多元視角去看待世界,並且讓我更加確信文化交流對於促進跨國理解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Q:定居臺灣,開始經營海誓文化空間,也慢慢築起波蘭與臺灣之間的橋樑。其國人接受度如何?對於文化上的交流有何種影響呢?
臺灣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地方,我發現這裡的人對異國文化的接受度非常高。無論是藝術展覽、音樂會還是各種活動,臺灣居民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好奇心。這種開放的態度,讓我覺得在這裡做交流工作非常有意義。
不僅對西方文化抱有高度的興趣,同時也尊重來自其他亞洲國家的風情。臺灣的這種多元氛圍,使得跨文化的對話更加容易發生,也讓不同背景的人們能夠在這裡找到共鳴。對於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來推動波蘭的介紹,尤其是手工藝、音樂、文學等領域,臺灣的朋友們都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趣。
文化交流對臺灣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促進了人們對異國的理解,增加了國際視野;另一方面,也讓臺灣的本土文化在與外來元素的交融中,獲得更多的啟發和創新。這種雙向的影響,使得臺灣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既能保有自身的特色,也能開放接納外來的多樣性。
Q:作為海誓文化空間的主理人,在推動交流的同時,是如何將環保融入到您的文化活動中,並且透過活動來啟發更多人的環保意識?
環保和文化之間的關聯,其實是我一直以來非常關注的議題。當我們談論文化傳承和保存時,很多時候也在談論如何保護我們的自然資源,因為文化的延續與我們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息息相關。
在海誓文化空間,我們盡可能選擇可持續的材料來進行展覽設計,並且推動循環利用的理念。例如,我們會選擇當地製作的手工藝品,這些作品不僅有著文化價值,同時也強調環保和綠色生產。在每一次文化活動中,我們會特別提到如何減少塑膠使用、鼓勵使用可重複利用的餐具和裝飾,這些都是日常中看似微小但卻極其重要的改變。
此外,我們也會邀請環保領域的專家來講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例如舉辦有關「綠色消費」的講座,或者展示環保創意藝術作品,來啟發大家在享受文化藝術的同時,也能夠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我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夠從文化活動中獲得更多的啟發,並且將這些價值觀帶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Q:對於未來,有什麼樣的計畫正在實踐路途上呢?
未來的海誓文化空間,是要能夠成為更多文化和環保交流的重心,讓更多人了解並參與這樣的文化與環保行動。我也希望能夠與其他國家的文化機構、環保組織進行更多的合作,共同舉辦大型的跨國文化活動,透過這樣的活動來加強對環保問題的關注,並且讓更多人明白文化和環保是息息相關的。
採訪花絮
海誓文化空間非實體空間經營方式,卻更能凝聚各國人士的文化理念,其共通點,更是在我們此次採訪期間感受到:生活人文交流。「綠色消費」,亦是海誓文化空間主理人 寶玲 更期盼能漸漸地以活動實踐方式,引起各國來訪的朋友,或是台灣在地人士的共鳴。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