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昨(9日)臉書宣布,將校內各教學館建築物的英譯,改為「拼音」音譯,如「共同」是「Gongtong」、「普通」為「Putong」等,藉此利於外籍師生溝通找路,但消息暴露引發校友及網友批評,認為此舉降低台大水準,還認為是「中國化,不是國際化」等。
台大昨公布「教學館英譯採音譯,利於與外籍師生溝通」訊息,指出校園有許多外籍師生,約地點或問路產生雞同鴨講,為解決問題,近來將校內館舍陸續換上新的英文名稱,諮詢外籍教授後,各教學館一致使用「Lecture Building」,但前面「共同」、「普通」、「綜合」、「新生」、「博雅」等名稱,改用音譯,立於溝通。
台大臉書指出,校內外籍學生也反映,剛到台大問路時,用舊英文名「Common Subjects(共同)」或「Core Subjects(普通)」等教學館,幾乎沒人知道問什麼,必須講到「Gongtong(拼音共同)」、「Putong(拼音普通)」才知道意思。
但台大建物英文名改拼音翻譯,卻引來大批網友及校友的反對,質疑此舉瞧不起學生的外語能力,連共同或普通的這種基礎英文的關鍵單字都聽不懂?恐讓台大水準低落,把大家當笨蛋,也擔心此音譯非正規,恐導致更難理解,還說此舉「是中國化,不是國際化」等,認為全世界只有中國會這樣翻譯。
也有網友留言支持音譯,指出語言是工具,雙方都舒服聽懂方式就好,與語言能力無關,如馬卡龍(Macaron)、比薩(Pizza)等都是直接拚音翻中,且若是台大外籍師生提供意見,校方採納也OK,並說原來也不知道普通教學館叫「Core Subjects」,也質疑「博雅」英文「liberal arts」恐沒人懂。
面對網友質疑,台大主任秘書王根樹表示,對於網友意見都給予尊重,但強調當初決定修改英譯,主要是希望外籍師生及訪客等,在台大校園能快速溝通,因原來建物的英譯名詞使用率低且不熟悉,無涉英文能力高低,決策中也徵詢並參考國外校園使用習慣,這類「拼音」在國際上已廣泛使用,其他建物專有名詞如教學館等則採一般性翻譯不變,更沒有「親中國」等意圖,僅從國際慣例與溝通方便等角度思考,請外界放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