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閱讀隨身聽S2EP8》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經典不會褪色,但編輯要尋找到新的熱情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2020年05月12日04:46 • 發布於 2020年05月12日03:16

你的書架上,是不是有幾本一直重讀的書呢?隨著年齡不同,這些書中的不同段落便會熠熠生輝。這集閱讀隨身聽,新經典文化的總編輯葉美瑤將帶讀者重新思考「什麼是經典?」也分享經典書如何與時俱進,更有許多她與大作家如詹宏志、鍾曉陽交手的精彩故事。請與我們一起進入經典……

▇特別來賓:葉美瑤
台灣嘉義人。台大外文系畢業。現為新經典文化發行人暨總編輯。曾任職聯合文學雜誌社,時報出版社。

▇本集精彩重點

  • 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細數很多「經典」的定義,其中一種是——大家都聽過,以為自己已經看過,但很可能根本沒讀過的書。我一開始以為自己已經讀過很多經典,但被這樣一講,才發現有很多沒看過的經典,比方說,卡繆的《瘟疫》我是到很後來才讀的,杜斯妥也夫斯基《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我只讀了前面幾章就停下來了。又或者,《大亨小傳》,明明已經看過了,但當我真正重讀一遍時,才發現那完全是個不一樣的故事。所以,我後來意識到,經典,是出版社永遠值得重做的書。
     
  • 編輯應該一直保持著身為讀者的陌生與好奇,比方說,2001年我第一次做《大亨小傳》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只是個「有錢人的故事」,因此我們找了作家、名譯者喬志高,重塑經典的位置。但第二次做的時候,我意識到隨著時代,這個書將會有新的年輕讀者群,它的語言跟包裝都需要被調整,因為這本書已經有了新的媒介與定義。
     
  • 村上春樹也翻譯過《大亨小傳》的日文版,他在譯序裡寫下一段非常著名的文字:「經典不會褪色消失,但譯稿會,翻譯必須要隨著時代的語言往前走。」他意識到,過去的人也許只要透過某些文字,便能夠體會到小說的美,可他覺得有一些東西沒有被翻譯出來,並不是因為不會翻,而是作為譯者,必須要加上新的詮釋。所以出版《大亨小傳》新譯稿時,我們也跟譯者商量這件事情,請他找到在故事中,真的感到有熱情的地方,小心著墨。
     
  • 進編輯這行到現在,我一直懷抱著非常感激的心:「怎麼可以做著自己這麼喜歡的事情,而且還有錢拿!」如果沒有這個心情,勸你不要入這一行。我們常自嘲,編輯是賺賣白菜的錢,操賣白粉的心。該做的事、需要耗費心力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但銷售量可能只有2000本而已——當然很幸運的話,也可能有2萬或20萬本的銷量,但大多數時候很難超過2000或4000本的門檻。所以,編輯必須要重讀,並有所感動,才可能去重做一本書,不然毫無意義,因為任何出版社都可以重做。
     
  • 很多人知道新經典文化出過《天才:麥斯威爾.柏金斯與他的作家們,聯手撐起文學夢想的時代》,像柏金斯這樣的編輯,是我們終生嚮往的。他其實是一直隱身在作者身後的,他說過:「你永遠要記得,作品是作者的,你只是個輔助者的角色。」但是,很多瑣事都得處理,像作家被人寫信罵了,該怎麼辦?又或者稿子有錯誤,要顧慮到每位作家反應不同,處理方式便不同。面對不同作者,編輯應該理解其個性,來設計宣傳方式,有些人喜歡拋頭露面,有些人會要求一個媒體都不要上。有一點很重要:作為編輯,編每一本書都是一趟學習的過程。
     
  • 詹宏志是我們這一輩出版人、文化人都非常敬佩的對象,在新經典文化拿到《旅行與讀書》的書稿之前,其實已經有5家出版社都看過了。我猜,這5家出版社之所以出局,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厲害,而是他們太想表現出自已的厲害了。我問他:「宏志大哥,你想我幫你做什麼?」我體認到,他就是自己最好的編輯,所以我跟他說:「你給我指示,其它的我來做。」他提了兩件事情:一,書名很呆,但他就是要用;二,雖然書中談很多旅遊,但一張照片也不放。他的理由非常棒:如果這本書10年後被翻開,上面若放著2005年的照片,它便成為很老的書。可如果一張照片也沒有,那以他的描寫功力,即便是20年後讀到,仍然是一本如新的旅程。
     
  • 出版鍾曉陽的《遺恨》時,我們邀請鍾曉陽來台灣。發表會當天,我們本來只請她朗讀三段小說,結果,當天她把稿子擱在一旁,直接朗讀出來。我相信現場很多人都嚇壞了,心想她為什麼可以背得下來?不但背下來,甚至還帶著演繹的方式朗讀。以她平常寡言的習慣來看,簡直像變了一個人。我當下覺得,她是一個為故事而生的人,只要有個好的故事,她就活過來了。
  • ​即使是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自己都已公開宣告,他的下一本小說就會是最後一本了。他也知道在這樣注意力瘓散、社群媒體發達、老派閱讀慢慢很難變成主流文化聲音的時代,像他這樣寫作小說的人,得認識到局限,就算依然可以寫出很棒的長篇小說,但他知道觀眾到哪裡去了。當我們討論到,我們能不能做到讓讀者覺得這本書跟他很有關係?最終考驗的還是一個時代的改變。
     
  • 對同業來說,新冠肺炎期間都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線上辦活動,我一直也在考慮這件事,包括線上讀書會、讀書俱樂部。我覺得目前的世代,有聲量的人愈來愈多了。很多素人都成為自媒體,一開始,自媒體都是比較輕鬆傾向,但慢慢的會出現可以談論深入話題的自媒體。Spotify聽的人可能慢慢變少,聽Podcast的人可能慢慢變多,這暗示了一件事情:我們不要只有淺薄的東西,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在線上做更多更深入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灌溉支持我們!

▇Openbook閱讀通信Vol.85》看《做工的人》,一起肖想發夢捏冷汗​​

 

主持人簡介:邱顯忠
政大新聞系、美國 Temple University 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經歷:曾任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暨編導。200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獲金鐘獎,2007年《以藝術之名》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另曾製作《誰來晚餐》、《文學風景》、《公視藝文大道》等節目。

▇閱讀隨身聽,聆聽導引:

▇第一季完整內容線上聆聽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