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詩人白萩11日病逝於高雄,享壽86歲。1937年出生的白萩,年僅17歲時就榮獲第一屆中國新詩獎,更是1964年「笠詩社」的創立者之一,多次獲得「十大詩人」的頭銜,與「四大詩刊」皆有深厚淵源,在台灣詩壇有相當地位,許多詩人得知白萩過世的消息,都紛紛表達哀悼。
白萩本名何錦榮,1937年於台中出生,畢業於省立台中商職(現台中科技大學)高級部。白萩自1953年開始接觸新詩,高中開始投稿藍星詩社,高二時投稿詩獎,經覃子豪推薦,以《羅盤》一詩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一屆新詩獎,由於歷經日治時期、國民黨政府來台,他國小3、4年級才從頭開始學習國語,當時他實際學習中文的時間只有7年,因此被譽為天才詩人,備受詩壇人物肯定。
詩人鄭烱明臉書貼文表示,白萩詩風的演變和戰後台灣現代詩潮流的方向,有極密切的關連,「白萩是一位具有獨特風格及享有盛譽的台灣現代詩人,他那高超的操作語言能力和勇於嘗試實驗的精神,使他的詩不但意象鮮活、意義深刻,更有著濃厚的人間性。」
詩人鴻鴻(閻鴻亞)也在臉書敬悼詩壇大前輩白萩,評論:「他的意象詩十分有力,但對我而言,記憶深刻的是一系列寫台南新美街的詩,寫出了婚姻生活的況味。他的《香頌》是七〇年代最真實的寫照。」
詩人向陽表示,白萩的詩之所以可貴,是因為他的詩兼具繪畫性、音樂性、建築性和思想性;而他的詩可讀、可誦,耐讀、耐看,晦澀之處有深意,淺白之處藏奧妙,「這是他之所以成其大的原因」。
而根據Openbook閱讀誌臉書,白萩千禧年左右時接受何春木文教基金會採訪拍攝時,表示其寫作受到國家政權交移更迭所引發的憤慨、貧窮生活處境,以及16歲那年母親病逝所驅使,因而藉由創作詩來抒發。他描述起初寫詩的初衷:「環境是冰的,內心是感慨激昂。不會把內心給人家看,也不會對外人講,純粹凝聚在寫詩裡面。」他也曾於受訪時表示:「寫詩就是給我一個最深層的反省。要創作之前是一個孤獨啊,自己反省自己的經驗,好讓自己上帝一樣的創造自己。」
1964年白萩與林亨泰、陳千武等發起創立笠詩社,以具有突破性的詩藝縱橫四大詩社,多次獲得「十大詩人」的榮銜,為台灣本土文學貢獻良多,在台灣詩壇地位無可動搖。白萩1969年後詩作銳減,於2008年遷居高雄,本月11日病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