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物價居高不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2.2%,創7個月來新高,但民眾薪資增幅卻追不上物價漲幅,實質購買力下降,促使消費習慣轉變,從畢業季新花束交易量減少,畢業生改買二手花束甚至不買花的情況,再到低價量多的大賣場受到青睞,無不反映出經濟不景氣下,南韓勒緊荷包的無奈現狀。
南韓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達到115.71,同比上漲2.2%,漲幅創去年7月來新高。
韓聯社TV記者:「作為平價飲食代表的便利商店便當和三角飯糰,分別上漲了4.9%和3.7%,上班族的『最後堡壘』員工餐廳也上漲了4.2%。」
尤其餐飲價格上漲幅度最大,民眾吃一頓午餐,得掏出更多錢。
南韓民眾:「如果沒有伙食費津貼,應該會感到負擔很大,每天吃一頓飯都會有負擔,所以在便利商店解決或是買個便當。」
萬物齊漲,薪水卻跟不上。2023年韓國人平均總工資4332萬韓元,比前一年成長了2.8%,但對比物價卻呈現-0.8%負成長,是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負值。
南韓農林畜產食品部部長 宋美齡:「對於國民消費較多、企業的主要產品,將最大限度地控制價格上漲。沒辦法控制的品項,即使上調,也會將上調幅度最小化。上漲時間也將最大限度延後,以這種方式,給予民眾幫助。」
對此首爾當局從控制食品價格下手,召集17家食品龍頭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呼籲共同參與穩定物價政策。
高物價正逐漸成為常態,南韓民眾們捂緊錢包,從畢業典禮的這一現象,就能看得出。
韓聯社TV主播:「畢業典禮上每個人都拿著一束花的畫面,大家應該很熟悉,但是最近鮮花沒有以前那麼暢銷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比起每次需要就買一次花束,找二手或乾脆省略不買的情況,越來越多。」
2月正逢南韓畢業季,典禮當天校門口小攤販將花束一一擺出販售,但路過詢價的人多,真正購買的卻少之又少。
大學畢業生:「在學校門口問了價格,發現價格非常貴。為了買比較便宜一點的,只好從遠一點的地方買來,和以前相比感覺漲了很多。」
反觀二手交易平台上,接連出現了出售畢業典禮已用過花束的貼文,一束花便宜的只需台幣250元,是原價的一半,甚至5分之一。
零售花商 朴京珠:「20年前還算不錯,但是銷售額越來越少,(消費者)有越來越不買花的趨勢。」
業績遭重挫,花商擔憂旺季已是如此,淡季時又該如何維持生計?
零售花商:「現在因為學生太少,所以(畢業季)銷量減少了。雖然因為花量少,行情價格上漲,但從我們做生意的立場來看,這不能說是商機。」
零售花商:「以前畢業生家人都會來拿花去參加,現在只有畢業生本人三三兩兩的拿著,怎麼看都不像畢業典禮了。」
畢業典禮漸漸有所不同,可以看出韓國民眾消費習慣正在逐漸改變。追根究柢便是經濟不景氣,物價飛漲釀的禍,而近期優惠力度大的賣場,營業開始前就有幾百人排隊等候,也是驗證之一。
韓聯社TV主播:「最近由於高物價,生活費負擔加重,整個零售業持續低迷,可以一次性大量卻便宜的倉庫型打折賣場,卻很受歡迎。」
在消費心理萎縮,零售業整體銷售疲軟之際,「倉庫型」大賣場以薄利多銷策略,逆勢突圍。
韓聯社TV記者:「最近這種倉庫型打折賣場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採取了一次性低價大量銷售的薄利多銷策略。」
雖然與普通大型超市相比,販售的商品種類相對較少,但民眾卻能用比市面上便宜10%到15%的價格購買。
南韓大型賣場店長:「為了符合倉庫型商場業務型態,最大限度準備以大容量且性價比高為主的商品,成為高物價情況下對顧客們有幫助的店家。」
南韓民眾:「先保存在冰箱或冷凍庫,等到家人想吃的時候,或者肚子餓的時候再拿出來做料理。」
在物價負擔加重的情況下,大量購入生活用品後分裝收納,需要時再分批使用的消費形態,正在南韓逐漸擴散。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