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AI,需要龐大數據,而提供保管並處理數據服務的,便是雲端。但目前全球雲端市場超過6成,由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微軟、谷歌掌握,南韓企業面臨高度依賴海外技術的挑戰。為了確保數據主權與產業競爭力,南韓政府加大補貼力度,鼓勵國內業者積極投入本土雲端建設。KT攜手微軟即將推出在地專屬雲端,LG U+則與亞馬遜合作,開發人工智慧雲端平台。
南韓總統室科學技術首席 朴相旭:「擁有AI核心技術和AI產業的國家。」
韓聯社TV社長 安秀勳:「AI現在已成為眼前現實,成為當今時代的話題。」
人工智慧在全球掀起投資熱潮,致力成為科技強國南韓,自然不甘落於人後,力拚AI發展。
韓聯社TV主播:「在AI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國內電信公司正在加快建立韓國版雲端,這是利用全球技術,守護數據主權的戰略。」
策略之一,便是發展雲端領域。因為AI時代,資料數據是國家和企業最重要的核心資產,能夠保存龐大數據的雲端服務很重要。但目前雲端儲存服務商由海外企業主導,光是亞馬遜、微軟、谷歌這三大巨頭,就瓜分了全球67%的市場。
韓聯社TV記者:「如果使用外國的雲端,數據將受到相關企業總部所在國家的法律適用等安全問題影響。」
深知雲端市場重要性,首爾當局去年開始加大稅收優惠和補貼力度,鼓勵民間企業參與,積極發展本土雲端產業。
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訊部通訊政策室長 宋相勳 :「雲端已成為AI時代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提供超高性能計算資源利用和巨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從國家層面來看,現在是確保雲端競爭力非常重要的時刻。」
在這情況下,最近南韓電信龍頭KT和微軟攜手研發的當地專屬雲端平台,備受關注。雙方合作分工明確,KT負責運營,微軟支援技術。
南韓微軟代表 趙元宇:「AI不再是單純改善效率的工具,正在成為擴大商業模式、創造新市場、強化企業競爭力的成長型引擎。」
隨著韓流文化的擴散,國際社會對韓語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僅是雲端計算,兩家公司還在合作開發韓語大型語言模型。
KT GTM本部戰略事業本部長 全勝祿:「透過了解韓國文化、韓國教育,以及文化價值的韓國模型,為客戶提供服務。」
LG U+也和在韓雲端市占率第一的亞馬遜網路服務合作,開始構建強調數據主權的雲端平台。
SK電訊則計畫今年開始砸下台幣20億,研發適合韓國市場特有的主權AI。但也有人批評,與海外企業共同開發的做法,只在初期有利,很難將它視為真正的主權雲端,應該一步步朝向核心技術國產化邁進。
韓聯社TV主播:「為了確保AI時代的石油GPU,全世界展開激烈競爭。有些韓國創投企業反而將GPU緊缺現象,轉化為技術革新的機會。」
另一頭,韓國AI業者正透過革新技術,試圖重振IT強國榮耀。
Lablup這家小型企業,儘管員工只有30人,旗下開發的AI運營平台,可以讓多人共享單一張GPU,使用效率提高2倍,成為輝達亞太合作夥伴。
Lablup執行長 申正圭 vs.記者:「這是輝達執行長代表黃仁勳幫我簽的名。(黃仁勳的簽名嗎?)對。(親筆簽名?)我們作為合作夥伴,黃仁勳上門簽名。」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曾評價,這是GPU供不應求時代,非常高效的替代方案。
Lablup執行長 申正圭:「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讓更多想研究或使用AI的人,能夠輕鬆地開始、開發和使用AI。」
能夠開發出提升GPU效率的解決方案,企業價值就能翻倍漲,但全球這樣的公司少之又少,韓國這些公司的技術潛能備受看好。
韓聯社TV記者:「即使沒有GPU也能學習大型AI模型的Moreh、解決GPU記憶體不足問題的Metis X、可以用較少的GPU資源進行訓練的Upstage等本土企業也備受關注。」
除此之外,還有直接推出最新AI晶片「RNGD」,取代GPU本身的企業FuriosaAI。主打性能和效率,吸引Meta開價約270億台幣尋求收購,不過最終韓國企業拒絕了這項提議,決定專注於自家AI晶片開發和量產。
另外,還有Rebellions和DEEPX等韓國公司也正獨立開發NPU(神經網路處理器),助力強化南韓國產AI半導體生態系統。
※ 本文章之所有內容,未經作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節錄、轉載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