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英國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首次統計4萬篇撤稿論文的來源地,2月19日發表文章,列出2014年至2024年全球被該期刊撤稿率最高的10所機構,中國就包辦了7個,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居榜首。
《自然》的數據顯示,在這10年間,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總撤稿量高達101篇論文,被撤回的論文超過了5%。這個比例比全中國的「整體撤稿率」0.3%高很多,是全球平均水準0.1%的50倍。
緊隨其後的還有河北省滄州中心醫院、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山東省濰坊人民醫院、山東省臨沂人民醫院、河南省新鄉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醫學院等。印度的KPR工程學院與巴基斯坦的加齊大學、伊索比亞的阿迪斯阿貝巴科技大學分別位列第四、第七與第十位。
《自然》的數據顯示,在這10年間,發表的共5千多萬篇文章中,有4萬篇左右(不到0.1%)被撤稿,其中超過2萬篇的被撤稿作者來自中國的大學、醫院或者其他科研機構;僅2023年一年,就有超1萬篇論文被撤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俄羅斯和中國的論文撤回率最高。
美國前賓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目前返回中國進行藥物研發的張洪濤指出,中國SCI論文數量已連續10年穩居世界前二,但基層醫院因晉升壓力催生了「非專業科研人員購買論文」亂象,醫院體系成為學術造假的重災區。
美國前史丹福大學學術打假人比克(Elisabeth Bik) 發現,這些造假的論文多數由「論文工廠」批量生產,此類現象在一線城市醫院同樣存在,但基層醫療機構的制度性缺陷,更容易滋生大規模造假。